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绒毛膜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后。随着化疗的方法和药物学的快速进展,绒毛膜癌病人的死亡率已大为下降,经化疗后很少复发。但化疗的同时,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联合用药或周期长时,药物的副作用更大。所以必须精心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以确保疗效。

  • 标签: 绒毛膜癌 化疗 护理 预防
  • 简介:论述了在实施优质绒毛羊品种推广过程中,适合甘肃自然生态条件的国内外优质绒毛羊品种以及引种过程中的运输、驯养、管理等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 标签: 绒毛羊 优质种羊 引种方法 甘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侵蚀性葡萄胎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故又称“恶性葡萄胎”。目的讨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胸闷、胸痛等不适,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减轻症状。呼吸困难可以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及痰的排出,间断吸氧。病人出现血胸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出血多,症状严重可做胸腔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感染。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及早发现肺部感染征兆。

  •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20例孕妇为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2009年1月—2011年6月的28例孕妇为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自然流产5例(含死胎1例),早产5例,足月分娩18例;对照组自然流产9例(含死胎2例),早产4例,足月分娩7例。两组比较自然流产率及足月分娩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超声 绒毛膜下血肿 妊娠结局
  • 简介:<正>随着胎儿医学的发展,双胎的治疗,尤其是单绒毛膜双胎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羊水减量术(AR)、胎儿镜胎盘血管激光电凝术(FLC)和减胎术治疗TTTS已经在很多医院开展。本文是2011年发表在《EarlyHuman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篇综述,通过回顾1980年至2011年4月期间收录在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了羊水减量术(AR)、胎儿镜胎盘血管激光电凝术(FLC)和减胎术治疗单绒毛

  • 标签: 神经发育 远期预后 单绒毛膜双胎 选择性减胎术 电凝术 胎儿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绒毛膜癌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收集绒毛膜癌患者80例,对所患疾病已知情。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中部分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对绒毛膜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音乐疗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说明此心理护理方法是有效的。

  • 标签: 绒毛膜癌 癌因性疲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特征。方法18例膝关节PVNS,均行X线和MR检查,其中3例又行CT检查。着重分析并总结PVNS的MRI特点。结果18例增生滑膜在T1WI与肌肉信号相似或稍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可见明显的T1WI、T2WI均为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沉着颗粒,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有骨质破坏,表现为凹陷性类圆形骨质缺损,周围有硬化边。结论MRI能准确显示PVNS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PVNS可定性诊断。

  • 标签: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早孕绒MMP-2及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HBsAg阳性早孕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blot检测HBV对绒毛组织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BV感染病毒的绒毛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MMP-2蛋白主要在早孕绒毛EVT胞浆表达,VT、ST及间质有少量表达;MMP-9蛋白主要在早孕绒毛间质、EVT和VT胞浆表达,ST少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组中早孕绒毛组织中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HBV降低早孕绒毛MMP-2和MMP-9蛋白表达。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 MMP-2 MMP-9 自然流产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26岁,主因"停经32周,B超发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个月,胎儿水肿1周"于2010年9月1日收住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月20日,预产期2010年10月27日。孕1产0。孕18周首次行B超检查,胎盘无异常,孕27周当地医院B超提示胎盘下缘可见7.7cm×5.7cm的低回声,考虑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胎儿水肿 文献复习 B超检查 病例摘要 末次月经
  • 简介: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8d龄鸡胚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盐酸川芎嗪A组、B组、C组、D组),建立CAM模型,将NS、bFGF、4种浓度的川芎嗪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川芎嗪各浓度组新生血管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贝复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川芎嗪促血管生成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 标签: 川芎嗪 鸡胚 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关节镜下行滑膜全切术的PVS患者19例,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结果术后随访1年,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3.58±3.53)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82.75±2.74)分。而术前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52.86±3.02)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51.20±2.89)分,二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PVS患者于关节镜下行滑膜全切术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关节镜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的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孕足月有胎膜早破病史,产程中诊断绒毛膜羊膜炎孕妇2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分娩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孕妇血清中PCT的水平。产后取胎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结果明确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产后随访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1)实验组中孕妇血清PCT(52.68±15.42)水平较对照组高(16.22±11.21)(P<0.05)。(2)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孕妇共15例(实验组占13例,而对照组占2例);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中PCT(58.56±17.45)水平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36.52±15.36)(P<0.05)。(3)新生儿预后实验组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吸入性肺炎5例、败血症3例、病理性黄疸17例,新生儿患病率77.27%;对照组分别为2、3、0、5例,新生儿患病率25%。两组新生儿患病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PCT水平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血清PCT水平可间接反映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14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主要采用关节镜下为主的方式行关节内病变切除术,必要时辅以开放手术,术后均辅以关节内放疗。结果14例患者中有9例获得6~60个月随访,平均44个月。其中1例复发,8例关节功能比对侧膝关节稍差,但比术前明显改善;9例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45.5±6.5)分,术后(87.7±1.9)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进行手术时应务必尽量清除干净,手术后常规辅以适当方式的放射治疗可以避免复发;对于严重弥漫性或复发病例可能需要关节外放疗。

  • 标签: 手术 放射治疗 关节镜 膝关节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期的胎盘组织悬液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随着胎龄的增长胎盘造血功能发生的变化。应用早期(B组)、中期(C组)和足月(D组)胎盘绒毛组织悬液,并设定空白对照(A组),以共培养的方式分4组进行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培养观察扩增后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以接种初浓度为对比,共培养7d后A组细胞呈逐渐衰减趋势,B组扩增效果不明显,仅为扩增前的1.40±0.20倍,C组和D组造血干细胞均能有效扩增,扩增倍数分别为2.93±0.50和4.80±0.40。集落培养14d后的结果显示,C、D组集落形成总数明显高于A、B组,C组CFU-GM、CFU-GEMM、BFU-E集落数均略高于D组。结论:在没有外源性细胞因子存在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胎盘绒毛组织悬液均可以支持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且随着胎盘发育其支持造血的功能呈不断增强的趋势。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却呈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中期胎盘培养扩增后的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最强,略强于足月期胎盘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

  • 标签: 人胎盘 胎盘绒毛组织 脐血CD34+细胞 体外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的异位妊娠化学药物保守治疗方法,观察4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血清绒毛促性腺激素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盆腔包块直径小于5cm,未见胎心搏动及胎芽,B超评估腹腔内出血少于200ml,患者行甲氨喋呤50mg肌注,隔日一次,分别于肌注甲氨喋呤次日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6mg,治疗一周后血清绒毛促性腺激素值下降未达到15%,则再次重复上述治疗。复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周后下降达15%仍为治愈。结果甲氨喋呤50mg隔日肌注共两次,治愈率为93.47%,二次用药率为4.35%,总治愈率为97.82%,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结论甲氨喋呤50mg隔日肌注一次,对于早期异位妊娠血清绒毛促性腺激素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病例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7.82%,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 标签: 异位妊娠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氨喋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