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后凸成形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成形治疗)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伤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DL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后凸角度更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5.3-2017.3成形手术治疗 37例,后突成形治疗 8例, 40例采用“ C”臂下穿刺椎弓根影入路, 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 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 3-24个月,平均 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 ]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15.3-2017.3成形手术治疗37例,后突成形治疗8例,40例采用“C”臂下穿刺椎弓根影入路,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成形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后凸成形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成形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采取经后凸成形以及成形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质患者采用后凸形成与采用成形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成形治疗对照组(n=32)与采用后凸形成治疗实验组(n=32),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前柱高度恢复率、中柱高度恢复率以及后凸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利于脊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中使用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收入目标是50例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数据来源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25例)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n=25例)实施成形治疗,比对两组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中出血量、脊柱与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结论将成形治疗用于脊柱肿瘤及转移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矫形器(thevertebralexpansionoforthosis)在单侧穿刺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山东冠龙公司生产的成形扩张矫形器,采用单侧穿刺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共56例(68节),中采用X线、CT观察体内骨水泥的弥散情况,评估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手术时间,Cobb角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8-24个月,每个节段的手术时间平均(25±6)min,每个节段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0±0.6)ml,VAS术前8.5±1.2,术后3.4±1.4(P<0.001)。Cobb角术前18.7±5.2,术后10.3±2.4(p<0.001)。术后CT及X线可见骨水泥在体内均匀分布,其中1节发生椎管内渗漏,4节发生椎间隙外漏,2节旁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成形,不仅减少了一次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长,并且节省了患者费用,减少了X线中透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量。扩张矫形器的应用,撑开力量大,可不同方向的旋转撑开,扩张体内空间,增加骨水泥分布面积,注射压力小,还可以作为球囊撑开前的辅助扩张,撑开效果更佳。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椎体扩张矫形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3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但亦有3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后又加剧,  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理想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性骨折皮 患者压缩
  • 简介:目的探究在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通过后凸成形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随机选取6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做为调查对象,分为调查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30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调查组患者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调查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时间均较参照组短,且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形联合壮骨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行经成形、依降钙素以及钙片治疗对照组(n=47)与并行壮骨颗粒治疗实验组(n=47),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月、3月、6月,,实验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成形联合壮骨颗粒方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骨质,缓解患者疼痛,可明显降低继发性骨质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壮骨颗粒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防腐标本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对临近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取6具人体防腐标本,将标本制成23个单元模型,并随机分成团块注射组与铸型注射组,团块注射组11个单元,铸型注射组12个单元.两组分别在骨水泥面团期及拉丝期注入骨水泥,并在术前、术后行生物力学测试,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前屈、后伸、侧屈压缩。统计学分析两组单元的PVP手术前后刚度差值。结果两组的术前、术后刚度变化差值无统显著差异(P>0.05)。PVP术后轴向压缩的单元刚度值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前屈、后伸及侧屈的刚度值在PVP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形后可使临近的刚度较前升高,其长期效应可能是PVP术后临近发生再骨折的原因之一。不同骨水泥注射时期的PVP对临近节段的刚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生物力学 注射时期 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筛选 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成形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恢复效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防腐标本成形(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骨水泥对临近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选取 6具人体防腐标本,将标本制成 23个单元模型,并随机分成团块注射组与铸型注射组,团块注射组 11个单元,铸型注射组 12个单元 .两组分别在骨水泥面团期及拉丝期注入骨水泥,并在术前、术后行生物力学测试,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前屈、后伸、侧屈压缩。统计学分析两组单元的 PVP手术前后刚度差值。结果 两组的术前、术后刚度变化差值无统显著差异( P> 0.05)。 PVP术后轴向压缩的单元刚度值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前屈、后伸及侧屈的刚度值在 PVP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成形后可使临近的刚度较前升高,其长期效应可能是 PVP术后临近发生再骨折的原因之一。不同骨水泥注射时期的 PVP对临近节段的刚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生物力学 注射时期 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凸成形(PKP)在围绝经期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院治疗的62例围绝经期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成形(PVP)治疗,为PVP组,另32例采用后凸成形(PKP)治疗,为PKP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随访6个月)的伤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及腰椎功能,另外对比两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的伤前缘高度比均增加(P<0.05),局部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与PVP组比较,PKP组的伤前缘高度比大(P<0.05),局部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P<0.05);PKP组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VP组(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应用PKP,相较于PVP可更好的恢复患者腰椎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围绝经期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传统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成形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0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VAS评分远远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亦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使用成形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使患者的疼痛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被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单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发相邻骨折将患者分为继发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发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骨折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发相邻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发相邻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