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肱骨外科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5%,其治疗方法争议较多,因骨折类型、骨折严重度、患者年龄、骨质的不同而异,治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周软组织刺激少,具有足够的抗折弯、抗旋转、抗拔除力,内固定较为稳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从而缩短临床愈合时间。笔者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7例,并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固定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内固定法 治疗方法 经皮撬拔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空心钉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84例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治疗;观察组开展空心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骨折康复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跟骨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宽度、高度和相关角度,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空心钉固定术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空心钉固定术治疗(A组,n=40)与采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n=40)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两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空心钉固定术治疗,均可促踝关节功能恢复,但手术具更高安全性,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ldquo L&rdquo 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钉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跟骨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L”型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空心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手术前后患者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行经空心钉固定疗效肯定,可更好恢复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减轻手术创伤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9年6月-2011年12月,共27例(31足)跟骨骨折病人行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sanders分型I型7例(7足),II型16例(20足),III型4例(4足)其中合并足部软组织撕脱伤2例(2足)。对所有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其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10足,良15足,可6足,优良率80.6%。讨论利用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骨折血运,对骨折愈合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在军队训练伤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50例桡骨颈骨骨折患者为干预组,患者予以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干预组有1例感染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患者经过换药治疗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3例感染病例和2例切口排斥病例,经过处理后患者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0.0%,P<0.05。结论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更理想。

  • 标签: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 军队训练 桡骨颈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拨复位联合石黑法治疗陈旧性Wehbe Ⅰa、Ⅰb型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18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采用拨复位联合石黑法治疗。按照Wehbe分型:Ⅰa型6例,Ⅰb型12例。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14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后无克氏针断裂、松动、针道感染、缘及甲床压迫坏死、甲板畸形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间隙正常。术后半年采用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估疗效:优16例,良1例,可1例。结论陈旧性骨性锤状指仍能采用拨复位联合石黑法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小,对远指间关节影响小,是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指骨 骨折 锤状指 石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复位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诊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复位后结合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然后进行小切口植骨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长在40~90min,平均为53.6min,患者的术中出血时间在25~135ml,平均为58.0ml,患者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结合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恢复评估,显示其优良率87.5%。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复位和内固定以及小切口植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征,优化临床转归,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经皮撬拔复位 内固定 小切口植骨
  • 简介:距下关节内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0余年来,采用钢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156例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治疗前后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跟骨的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互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 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复位在不同分型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166足)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94足)和对照组57例(72足),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复位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分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的优良率为94.12%和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和3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拨复位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优于拨复位。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拨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选择更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在2014年5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拨(42例)和切开复位(42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①拨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及Gissane角减小,跟骨高度减小,跟骨宽度增加。②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均无显著变化。③两组对比术后1年切开复位组较拨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增大更明显,跟骨高度增加更多,跟骨宽度减小更明显(P<0.05)。结论长期随访后发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愈后更佳,切开复位法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利用拨复位空心钉与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0例,采用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100例(102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200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2组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拨复位空心钉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均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软组织条件与骨折走行方向及粉碎程度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解剖型跟骨钛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跟骨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复位治疗,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复位跟骨骨折所需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结果治疗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位跟骨骨折所需时间、平均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切开复位可更快复位,更好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7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8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复位内固定治疗为组,另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切开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分采用Maryland评分,对患者的跟骨结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Bohler角与Gissane’s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两组的Bohler角与Gissane’s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SandersⅣ骨折的切开组Maryland评分明显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切开组的SandersⅡ-Ⅳ患者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治疗中应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均可应用,在跟骨SandersⅣ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的治疗较好。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斯氏针三角形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点。方法选择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三根斯氏针闭合复位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并进行预后评价。结果全部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2)周,无感染,畸形愈合3例,功能恢复优良率90.3%(28/31)。结论斯氏针三角形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抗压、抗扭转能力强,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成Ⅰ组和Ⅱ组,各43例。Ⅰ组行经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Ⅱ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组治疗优良率93.02%明显优于Ⅰ组的76.74%(P<0.05);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并发症发生率13.9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安全性更高,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 标签: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