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水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药敏结果,了解羊水标本细菌培养对宫内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送检886份羊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药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886份羊水中,共分离出530株细菌或念球菌,检出率59.8%。G-菌258株,占总48.7%,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总病原菌第一位,占总菌38.5%。G+菌206株,占总39.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其它链球(草绿色链球)、其它革兰阳性球菌为一组无临床意义污染菌共157株,占总菌29.6%,提示羊水标本细菌培养为高污染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前三位是氨苄西林71.4%,复方新诺明55%,哌拉西林33.2%。而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羊水细菌培养为高污染标本,对羊水培养出的病原菌应谨慎分析其临床意义。羊水中分离率最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这些常规药物敏感率均大于80%,可作为宫内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

  • 标签: 羊水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菌药敏试验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未进行药敏试验的20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进行药敏试验的200张处方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合理性。结果:比较发现,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用药合理性为78.0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用药合理性为9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生中根据细菌药敏试验来进行用药,药物的合理性更高,较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药敏试验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9-2020年9月本院400份血液培养结果为阳性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药敏及直接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直接药敏试验较常规药敏试验操作时间及反应时间更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及常规药敏试验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直接药敏试验用时更短。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1月采集了600例发热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每种样本分别使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进行检测,并观察和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鉴定结果以及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在600例血液样本中有485例是阳性血液样本,直接药敏试验检出397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85例,符合率81.9%,两种检测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的符合率比常规药敏试验稍高,同时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和检测时间短的优点,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在各大医院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 鉴定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当中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0份阳性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予以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并对其药敏试验结果加以观察。结果在对G+杆菌和G-杆菌的耐药、敏感以及中度敏感等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都比较高,但两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的鉴定上,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都能有效检测出药敏结果,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检测速度快,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直接药敏 常规药敏 血液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以提高其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以常规药敏试验为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以及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对革兰式阳性球菌鉴定结果及符合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检查中,使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的检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别,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短,检验效率更高。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常规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择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检验科采集的病人血液样品142个,所有样品均通过入院前确诊,备用两份血液样品,即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考组,两组样品均为142个,其中实验组样品采用直接药敏试验,而参考组样品则采用常规药敏试验,统计对比两组药敏试验结果,作为分析血液细菌检测的基础。结果实验组采用直接药敏试验统计结果与参考组采用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两者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茵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性,同样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临床血液细菌检验来说,直接药敏检测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均可以达到预期结果,同时以上结果能够作为临床抗生素治疗与疾病抗感染的有效依据。

  • 标签: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效果统计和对比
  • 简介:摘要痰菌培养,药敏检查是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先进科学方法,其检查结果对提供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呼吸道 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液的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呈高度耐药性,类产碱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呈高度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类产碱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呈高度敏感,所以应引起临场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前列腺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400例,无菌采集400份阳性血液标本,对采集的每份样品分别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然后对两种试验抗生素敏感性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G+杆菌和G-球菌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对抗生素敏感度所检出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符合率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大大减少了检测所用的时间,操作更为简便,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抗生素 细菌
  • 简介:目的探讨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对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菌浓度增加,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活菌或死菌的吸光度值均增加,但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的同一浓度的活菌和死菌的吸光度值之间差别不大,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用MTT法检测的同一浓度死菌吸光度值相比,MTT法检测的活菌吸光度值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与临床药敏结果一致。结论同微量肉汤稀释法一样,MTT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活性和药敏试验

  • 标签: MTT法 药敏试验 微量肉汤稀释法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摘要】: 分析两种不同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选取 120 份在我院接受细菌检测的血液标本参与临床研究,采取盲选法将标本均分为两组,各 60 例,甲组与对照组,甲组接受直接药敏试验,乙组接受常规药敏试验,分析比对两组标本的药敏结果及菌株分布情况。 结果: 甲组检测结果与乙组检测结果间无显著差别,吴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检验 临床应用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指导小儿细菌性肺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探讨小儿细菌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我们近9年对住院的肺炎小儿行痰培养,99年后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基自配,细菌鉴定以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PI鉴定条,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药敏板条。结果本资料细菌出率(267/1365)19.56%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86例(32.2%),葡萄球菌58例(21.7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表皮葡萄球菌23例,腐生葡萄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氏菌41例(15.36%)假单包菌22例(8.24%)链球菌18例(6.74%)流感嗜血杆菌10例(3.74%);沙雷氏菌属12例(4.49%);肠杆菌属8例(3.0%);肠球菌8例(3.0%)。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近海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海水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02份海水共分离出肠杆菌科6属6种2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2株,聚团泛菌2株,弗劳地拘橼酸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蜂房哈夫尼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16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陛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90%以上,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在80%-9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的敏感率在70%以下。结论海水中肠杆菌科细菌调查及药敏试验对海水细菌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近海 海水 肠杆菌科 细菌 分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以便提供一些临床资料。方法将某医院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培养液适量混在专用的接种水里,然后接种在专用鉴定板上以便进行生化微管方法来鉴定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某医院提供的共75例血培养阳性标本通过生化微管方法和药敏试验,得到最终结果有超过93.3%的符合率。结论本文探讨的血培养阳性标本鉴定细菌的方法和药敏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可靠地结果,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与此同时,这种方法在没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医院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细菌鉴定。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标本 细菌 鉴定 药敏试验 生化微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内,并在适当的环境内,使细菌生长和繁殖。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某医院2017年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于临床指导用药有很大帮助。结论协同医生正确解读药敏报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细菌培养,药敏实验,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所送标本分离菌株的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经验”用药的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1782份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鉴定结果与药敏实验作分析。结果1782份标本由21个科室所送标本组成,共检出阳性标本555例,检出率为31.1%。革兰氏阴性菌439株,占分离菌的79.1%;革兰氏阳性菌检出116株,占分离菌的2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为25.4%,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5%,阴沟杆菌9.1%肺炎克雷伯菌8.6%,鲍曼不动杆菌5.2%;革兰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2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球菌为44.1%,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为6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39.6%,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为50%,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相当严重,大部分耐药在50%以上。结论定期对临床所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