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HPS)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引起全身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细胞因子风暴是该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病因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等原因,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较为困难。细胞因子在HLH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其他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鉴别、亚型判别、分层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LH相关细胞因子谱类型及其在与各类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HLH的分层治疗和治疗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提高HLH的精准诊治水平。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 感染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一类可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因通过飞沫传播更容易造成爆发流行,其中冠状病毒已多次导致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感染患者初始症状较轻,且起病隐匿,但部分患者短时间内病情突然加重,终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免疫应答过度所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多毛、肥胖,合并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ne,FSH)比值升高。多项研究提示,PCOS与正常卵巢间存在卵泡发育内在因素不同,PCOS的原发障碍可能位于卵巢,导致从原始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的早期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调节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发育的内在调控因子是重要机制之一,生长因子、神经肽等是被广泛研究的潜在的卵巢内调节因子,而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卵巢调节因子之一,其与PCOS的相关性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对细胞因子与PCOS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报道。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细胞因子 syndrome 内分泌紊乱疾病 垂体促性腺激素 PCOS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IL-1、IL-2、IL-4、IL-6、IL-8、TNF-α和IL-10水平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冠脉综合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献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IL-2、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患者IL-1、IL-2、IL-4、IL-6、IL-8、TNF-α高于正常健康人,IL-10低于正常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多支病变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高,抑炎因子水平较低(p<0.01);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IL-1、IL-2、IL-4、IL-6、IL-8、TNF-α均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1);冠脉病变支数和促炎细胞因子IL-1、IL-2、IL-4、IL-6、IL-8、TNF-α成正相关,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成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水平关系密切,监测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促炎细胞因子 抑炎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FM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其特征是广泛的慢性疼痛,没有任何明显的病因,并且通常伴有一系列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因子分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FM与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关联,故研究细胞因子在FM发展中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篇综述文章的目的是简要概述细胞因子与FM之间的联系,为FM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纤维肌痛综合征 细胞因子 治疗 影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47例SFTS患者血清,其中11例死亡患者血清为死亡组,36例幸存患者血清为幸存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组血清作为对照组。利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分析外周血清4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SFTS死亡组患者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33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幸存组明显升高(P<0.05);幸存组患者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1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5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在恢复期的表达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发现,2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可做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FTS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 简介:表明厌食和恶病质中还存在其他的刺激进食和(或)抑制进食的细胞因子信号,鸦片肽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因饥饿引起的进食的甘丙肽或NPY推注引起的进食,在厌食大鼠下丘脑中发现NPYmRNA水平明显增加

  • 标签: 厌食恶病质 性厌食 恶病质综合征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和中东呼吸综合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CRS)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分子克隆及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靶向人CD19分子的CAR-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转染效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能力。通过尾静脉注射CAR-T细胞至荷瘤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裸鼠体内,小鼠分为磷酸缓冲液组、低负荷组(注射1×105个人淋巴瘤细胞Raji-Luc2细胞)和高负荷组(注射5×105个Raji-Luc2细胞)。采用动物活体成像法检测肿瘤治疗效果,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人白细胞介素2(IL-2)、人γ-干扰素(IFN-γ)、鼠IL-6、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水平。结果经尾静脉注射人T细胞和T细胞+OKT-3抗体后,T细胞组和T细胞+OKT-3组小鼠的健康得分分别为(1.15±0.08)分和(2.90±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细胞+OKT-3组小鼠血清中人IL-2、人IFN-γ、人IL-15、鼠IL-6、鼠GM-CSF水平分别为(1 064.00±50.14)、(1 285.00±193.90)、(202.4±18.76)、(1 478.00±289.20)和(350.70±42.27)pg/ml,均高于T细胞组[分别为(22.67±6.36)、(23.67±3.71)、(44.33±14.45)、(147.30±36.20)和(138.00±22.74)pg/ml,均P<0.05];OKT-3联合人T细胞引起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人IL-2、人IFN-γ、鼠IL-6、鼠GM-CSF水平迅速升高,并伴有体温升高及体重下降。成功构建靶向CD19分子的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阳性率>30%。ELISA结果显示,在CD19抗原存在时,CAR-T19细胞与Raji、Nalm-6共孵育组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561.00±37.07)、(680.30±71.27)、(369.00±25.71)和(523.00±26.31)pg/ml,均高于与K562共孵育组[分别为(55.00±20.53)和(64.00±7.55)pg/ml,均P<0.001]。小鼠成像实验显示,小鼠成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回输活化后的CAR-T19细胞,成瘤第13天,低负荷和高负荷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均低于接种肿瘤的第7天,高负荷组肿瘤荧光强度由144.00±24.69减少至5.02±2.35(P=0.005),低负荷组肿瘤荧光强度由58.47±9.36减少至3.48±1.67(P=0.004)。荷瘤小鼠注射CAR-T19细胞72 h后,血清中T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人IL-2、人IL-15、人IFN-γ水平迅速增高,单核细胞相关因子鼠IL-16、鼠GM-CSF分泌增加,同时伴随有体温升高和体重降低等CRS典型特征。结论体外成功构建靶向CD19分子的CAR-T细胞,通过CAR-T细胞回输治疗验证了小鼠体内CRS现象的发生,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CRS的发生机制及CRS预防策略提供了动物模型参考。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动物模型
  • 简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患者血清生化学未见异常且结肠镜检查未见形态学改变,而显微镜下却可见肠道炎症细胞浸润。肠道黏膜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铬细胞等免疫内分泌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肠道黏膜、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异常导致肠道炎症低度反应,导致肠易激综合的症状迁延反复。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的研究进展,从免疫内分泌细胞细胞因子两个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 肠道炎症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IBS)的发病机制不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细胞介素(IL)-6、IL-18、IL-13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和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IL-6、IL-18、IL-1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组血浆IL-6和IL-18水平、便秘型IBS组血浆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IBS(p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和非p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IBS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可作为IBS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SI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和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SIRS患者IL-6和TNF-α及常规测定血脂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5例SIRS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而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及血脂变化与SIRS密切相关。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细胞因子 血脂水平 MODS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在风湿病、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等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参与的细胞因子类型各具特点。在不同疾病背景下,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如IL-6的靶向治疗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因子风暴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川崎病休克综合(KDSS)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20例KDSS患儿建立KDSS组,同期选取40例川崎病(KD)患儿建立KD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症状表现并检测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KDSS组患儿的发热时间相比KD组显著延长,差异显著(P<0.01);KDSS组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以及TNF-ɑ与IFN-γ表达水平对比KD组均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意义(P<0.05);KDSS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外周血WBC、CR、ESR、IgG、IgM、IgA相比于KD组均有显著提升,而血钾、血钠以及Hb水平相比KD组均有显著下降,存在统计意义(P<0.05);KDSS组患儿的白蛋白相比于KD组有显著下降,而血尿素氮、肌酐浓度以及D-二聚体相比于KD组均有显著提升,存在统计意义(P<0.05);KDSS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相比KD组有明显延长,且IVIG抵抗、CALs、ICU住院以及发生脏器损伤的几率相比KD组均有显著提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KDSS患儿的发热时间相比KD患儿有显著延长,但其他的症状表现上未见显著差异,临床通过症状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在外周血细胞因子中IL-2、IL-4、IL-6、IL-10以及TNF-ɑ与IFN-γ的表达水平与KDSS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川崎病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临床特征 外周血细胞因子 分析
  • 简介:摘要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治疗B细胞血液肿瘤的新兴免疫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其使用的增加,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迫切需要对其精确机制和治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文章总结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的机制、临床表现、分级系统、治疗以及管理策略。

  • 标签: 受体,抗原,T细胞 细胞因子受体gp130 免疫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