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OT)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HOT)与异辛烷/水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为微反应器,合成了CoFe2O4纳米粒子;利用TGA,XRD,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两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对产物合成过程及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 标签: 反胶束 铁酸钻 纳米粒子 制备 表面活性剂
  • 简介: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纳米流体,对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粒径以及纳米流体的温度、pH值影响基液粘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粘度随着纳米颗粒的添加不断增加,温度为40℃,粒子质量分数为0.01%时,其粘度相比去离子水提高了0.61%,而质量分数增大到0.1%时,其粘度比去离子水提高了6.43%。温度越高,-水纳米流体的粘度越小,并且质量分数越大的纳米流体,温度对其粘度的影响越大,粒径越小的-水纳米流体粘度越大。

  • 标签: 热工学 纳米流体 粘度 太阳能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SBA-15,通过液相浸渍法合成负载SBA-15介孔分子筛,以负载SBA-15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z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负载SBA1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528.6m2/g,平均孔径为3.14nm;且合成的碳纳米管质量好,表面未发现无定形碳粒子。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碳纳米管 纳米材料 水热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托合成模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剂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体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剂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剂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剂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剂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山中幸仁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和该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及东北学院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利用气体喷雾法的软磁性非晶合金纳米线(直径100nm-3μm)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技术。并用这种纳米线试制了磁传感元件。测试结果显示,该元件具有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磁阻效应。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金纳米线 软磁性 磁传感器 试制 钴铁
  • 简介:用微乳液法制备了表面经硬脂酸(ST)修饰的4种不同价态的氧化合物纳米微粒。初步摸索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利用XRD,TEM,IR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粒子的形貌和粒度及氧化物纳米微粒与表面活性剂有机基团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微粒呈球状、粒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COO-与Co(Ⅱ,Ⅲ)离子间以化学键相结合。利用流动法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氧化物纳米催化剂对N2O的催化分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50℃焙烧制得的Co2O3纳米粒子对N2O的催化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 标签: 纳米催化剂 制备 钴氧化合物 纳米微粒 N2O 催化分解
  • 简介: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的釉料中就含,也只有颜料的蓝色才能历久弥新。作为颜料主要分为三种:蓝颜料、紫颜料、黑颜料。

  • 标签: 钴蓝颜料 含钴 中华民族 唐三彩 青花瓷 景泰蓝
  • 简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已成为各大矿企必争之地,如大众、宝马等众多车企也在寻求与矿企业的直接合作。据BMO公司测算,每辆纯电动车对于的需求量约为10kg,相当于1000台苹果手机对的需求量。因此,除了汽车厂商抓紧布局,3C(即计算机、移动通讯器材和电子消费设备)厂家也在未雨绸缪中。据悉,苹果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寻找的直接来源,并考虑直接采购矿。

  • 标签: 钴矿 苹果公司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纯电动车 汽车厂商
  • 简介:用H2O2氧化Co2+成Co3+,以EDTA为显色剂,测定Co3+-EDTA配合物的吸光度,以求得镀液中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40nm处,浓度介于0-0.7mg/10mL遵守比尔定律。Co3+-EDTA配合物在强酸介质中十分稳定,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应用于钯合金镀液中的测定,方法简便快捷。

  • 标签: 钴测定 光度法 电镀液
  • 简介:草酸盐共沉淀前驱体通过煅烧热解得到活性炭负载的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BET等对产物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不同掺杂纳米氧化锌负载量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光催化剂前驱体的焙烧温度的升高,草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孔活化作用增强,所制得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较好;掺杂纳米氧化锌负载量为5%,煅烧温度为650益的复合材料对较高浓度的废水表现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最高可以超过97%.

  • 标签: 活性炭 钴掺杂氧化锌 光催化降解
  • 简介:自然界中的矿很少单独存在,主要伴生于镍矿、铜矿、黄铁矿和砷矿床中,而且含量较少,提取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矿资源主要有镍硫化矿和氧化矿,铜矿,砷矿,含黄铁矿四种类型。冶炼特点表现为原料品位低,提取流程长,提取方法多。

  • 标签: 提取工艺 铜钴矿 含钴黄铁矿 单独存在 提取流程 提取方法
  • 简介:矿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埃及人就曾使用蓝作为陶瓷制品的着色剂,我国从唐朝起也在陶瓷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作为着色剂。1735年,瑞典化学家布兰特(Brandt)首次分离出,1780年伯格曼(Bergman)将确定为一种元素。

  • 标签: 钴蓝 产业 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 着色剂 化合物
  • 简介:摘要:随着碳器时代的到来,纳米科技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纳米技术在总体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比硅积体电路大得多,因此它不但用于电子学领域,而且还能够运用于其他领域。更有效的电子产品其性能改善以及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将在二十世纪引领着许多产业革命。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科技 现状 实际应用
  • 简介:绿纱铜()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 绿纱矿床 中非铜(钴)矿带
  • 简介:摘要:近百年的开采利用形成了数十亿吨的铜矿废石,占据大量土地,对环境产生危害,这些废石普遍含铜0.5%~1.5%,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某硫化铜矿铜赋存特征与可选性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硫化铜钴矿 特征 可选性
  • 简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研制了镀黑工艺。用氯化作主盐,硼酸作pH值稳定剂,硫氰酸钾作发黑剂,硫酸钾作导电盐,硫脲作添加剂,用于提高镀液的覆盖能力。氯化75g/L-100g/L,硼酸40g/L-45g/L,硫氰酸钾20g/L-30g/L,硫酸钾50g/L-70g/L,硫脲0.5g/L-1g/L,pH=3—4.5,温度30℃-40℃,挂镀电流密度0.5A/dm2-2A/dm2,滚镀电压6v-8v。

  • 标签: 镀黑钴 发黑剂 工艺研究
  • 简介:利用扩散浸渍法制造PDC超硬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实现催化金属的均匀扩散渗透,本文从合成实验出发通过选择烧结温度,时间,组装方式,硬质合金含量,原料金刚石粒度,真空处理以及添加碳源等七个因素,考察了各因素对扩散渗透行为的影响。试图全面了解PDC材料烧结中扩散渗透行为的规律性。

  • 标签: 钴扩散浸渍 PDC 烧结 聚晶金刚石
  • 简介:摘要:为快速、准确进行铜矿石中铜和的物相分析,通过对刚果(金)SICOMINES铜矿样品的物相分析,在方法选择、溶解分离、测试原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讨论试验,确立了铜矿石中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和硫化物以及氧化物的ICP-OES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适合刚果(金)SICOMINES铜矿石、一般铜矿石、一般矿石以及铜矿石中的铜和的物相分析。

  • 标签: 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 物相分析 原子吸收 ICP-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