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载银载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降低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新型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片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烧伤的护理观察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烧伤患者均予以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前者条件下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在前者条件下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后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且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愈合皮肤完整性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者治疗,在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基础上,综合护理模式更能改善患者病情,并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米银 医用抗菌敷料 烧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米抗菌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取我院128例烧伤创面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直至2016年5月5日,并将烧伤创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纳米抗菌凝胶治疗),将两组烧伤创面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烧伤创面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愈合时间(8.65±2.01)天、住院时间(12.05±3.01)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烧伤创面患者中,感染患者有4例、未感染患者有60例、创面感染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抗菌凝胶治疗烧伤创面患者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纳米银抗菌凝胶 烧伤创面 应用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米抗菌凝胶在阴道炎、宫颈糜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0例阴道炎、宫颈糜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采用纳米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阴道炎以及宫颈糜烂情况治疗中仅有3例伴有宫颈糜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其中1例为中度宫颈糜烂患者,2例为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纳米银对轻度、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 标签: 纳米银 阴道炎 宫颈糜烂
  • 简介:我们一般说的“纳米技术”是指通过将物质控制在纳米级别而对材料、设备和功能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合成、操纵和应用。这些新颖而精确到原子程度的精密结构(如碳纳米管或检查人体内部的极小器械)预示着一场难以想象的新技术革命。

  • 标签: 纳米技术 新技术革命 物质控制 功能系统 碳纳米管 纳米级
  • 简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Wexner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纳米芯片,他们将该芯片放在动物的皮肤上,大概在一个星期内,动物身上就会出现活跃的血管.该技术也用于从皮肤中产生神经细胞,然后将其收获并注射到具有脑损伤的小鼠中以帮助其恢复.

  • 标签: 纳米芯片 俄亥俄州立大学 研究人员 神经细胞 脑损伤 皮肤
  • 简介: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4种纳米抗菌产品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比较了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这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样品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消除汞记忆效应的方法,并研究了待测元素的质谱干扰的消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u(100μg/L)+HCl(2%)能较好地消除Hg的记忆效应。与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可短时间消解样品并获得好的Hg回收率。在优化ICP-MS条件后,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0%-109%,相对标准偏差在0.97%-13.2%。方法快速、简便,能够满足纳米抗菌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测定。

  • 标签: 纳米银抗菌产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波消解 微量元素
  • 简介: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nanoparticle)组成.2011年10月1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对纳米材料的定义.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50%以上.

  • 标签: 纳米材料 纳米添加剂 超微颗粒材料 欧盟委员会 应用 颗粒组成
  • 简介:8月4日媒体报道.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表示,越南将在2018年开始,所有生鲜类产品和养殖类产品全面停止使用抗菌剂.但不包括饲料类产品。到2020年全面实现畜牧业禁用抗菌剂。同时,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还会针对此举对畜牧业、水产业和食品安全方面修订法案或制定新的法案。

  • 标签: 抗菌剂 越南 农村发展 食品安全 畜牧业 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我院 2013年和 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数据,并选取使用排名前 5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年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到 2014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相比 2013年都有所下降,且 P< 0.05。同时在注射和口服抗菌药物种类和 DDDs上也呈下降趋势,并控制在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指标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预防感染效果最佳。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效的抑制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让其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整治效果显著,还需要继续专研,持续改进,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频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纳米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研究的重点,其受到不同研究专家的重视。目前,纳米技术已经被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工作、为生活带来便利、带来科技化。虽然我国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这一新型科技还具有较大应用潜力,需要我们更多专家投入到科技事业当中。本文接下来就针对纳米电子技术新展望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纳米技术 电子技术 科技展望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中药药理药性,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中药预防疾病的进展,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含有中药药理药性,这些抗生素在应用的过程中与西药不同,医生应该谨慎使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金银花、鱼腥草以及板蓝根等几类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提高临床上应用抗菌类重要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合理发挥抗菌类重要的功效,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实践。方法2015年11月,正式建成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实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职能工作三个板块,药学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护理部、检验科都有相应的登录窗口,在系统中开展部分医务工作,包括最新药学结果公示、合理用药最新指南信息、奖惩信息,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样本质量结果、药敏分析、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结果公式与分析等。结果2016年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抗生素使用率、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全程抗生素静脉用药率、医院感染率、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4%、45.6%、2.5%、10.6%、4.3%、56.1%、1.3%,低于2015年15.3%、53.6%、2.9%、12.5%、4.6%、59.5%、1.5%,2016年门诊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住院抗生素用药处方采样率分别为85.1%、89.1%、75.6%,高于2015年81.1%、8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抗菌药物管理水平,降低了耐药、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极为重要,而穿透皮肤物理屏障、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提高外用药物疗效的关键,多种化学、物理方法用以促透皮吸收,其中微针,尤其纳米微针具有对皮肤屏障影响小的特点,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皮肤屏障 透皮给药 纳米微针
  • 简介:2017年6月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产品成果发布会,以特种铝基合金等为代表的第一批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项目成果首次亮相于众.其中,纳米石墨烯表面处理技术出炉,成功解决了轻金属易腐蚀、硬度较低的问题.之后将此技术用于汽车,每百公里将减少0.49升油耗,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16%.

  • 标签: 处理技术 技术问世 石墨烯表面
  • 简介:如果哪天突然下起大雨.鞋子衣服被淋湿.真是又难受又狼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新科技产品——纳米防水喷雾,将其喷涂在鞋子或衣物上.物件表面就像罩了个透明金钟罩,任何雨水和灰尘都沾不上.就算是酱料、油脂、奶茶也毫无压力。

  • 标签: 防水 纳米 科技产品 金钟罩 鞋子 雨水
  • 简介:自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便因其结构独特、性能优异,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纳米管独特的一维中空结构、极低的密度,决定了其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质及吸附性能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碳纳米管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各领域研究人员的青睐。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及其几个主要应用领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碳纳米管 结构 性质 制备方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