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祖母绿是贵重的五大宝石之一,鉴定其真伪尤为重要,肉眼鉴定具有一定风险。只有结合红外仪鉴定祖母绿才科学有效。染色祖母绿的红外与天然祖母绿光谱特征一样,需结合其它宝石仪器便可鉴别,本论述不考虑此项鉴定。本论述主要围绕天然祖母绿,合成祖母绿,浸油祖母绿,充填祖母红外鉴定特征展开论述。鉴定定名依据GB/T 16552-2017 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3-2017 珠宝玉石 鉴定T/CAQI 73-2019 珠宝玉石鉴定 红外法 ,通过红外仪测试鉴定,结合肉眼放大观察和红外依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红外的测试分析,可以科学准确鉴定天然祖母,助溶剂法合成祖母绿,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浸油(无色油)祖母绿,充填祖母绿 。

  • 标签: 祖母绿 红外光谱 鉴定     
  • 简介:对采自安徽铜陵绿松石样品,利用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重点对其红外特征及矿物组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铜陵绿松石的红外特征与其他产地的绿松石基本一致,仅在个别波数范围内由于结晶程度不同存在微小的偏差,说明铜陵绿松石的分子组成和其他产地的绿松石相同。此外,铜陵绿松石的特征衍射谱线、矿物组成与绿松石理论谱线相吻合且矿物成分单一,纯度很高。

  • 标签: 铜陵绿松石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扫描电镜 矿物组成
  • 简介:页岩因具有细粒构造、复杂矿物组成和多种有机质类型,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的溴化钾红外(KBr-FTIR)和改进的基于反射率的显微红外(Micro-FTIR)技术,可以分别在微米尺度上定量研究页岩储层的粘土、石英、碳酸盐岩和有机质的含量。其中,Micro-FTIR技术的成像区域最小可达20×20μm。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红外技术在页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中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溴化钾红外光谱 显微红外光谱 页岩 定量表征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仪测量了三氟溴甲烷(哈龙1301)及三种清洁替代灭火剂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2-氯-3,3,3-三氟丙烯、七氟丙烷的红外收吸收光谱,通过对比不同波数位置的吸收峰强度差异,分析了这四种物质的官能团与化学键。结果表明:三氟溴甲烷在红外波段有四个易于识别的吸收峰1090cm-1、1210cm-1、1570cm-1、761cm-1,可以用于指认三氟溴甲烷;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在962cm-1、1270cm-1、1590cm-1、3440cm-1处有弱吸收,在1140cm-1、1170cm-1、1330cm-1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2-氯-3,3,3-三氟丙烯在1100cm-1、1180cm-1、1290cm-1、1390cm-1、1640cm-1、3440cm-1处有弱吸收;七氟丙烷在1130cm-1、1220cm-1、1240cm-1、1310cm-1、1390cm-1处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四种灭火剂在红外波段均有明显吸收峰,可以用红外法快速清晰地识别这四种物质。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填补目前HITRAN等光谱库中新型气体灭火剂的缺失,可用于物质识别及灭火剂浓度测量研究。

  • 标签: 哈龙替代灭火剂 FT-IR指纹 红外吸收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的迅速发展,沥青供应市场也愈发的混杂,需要对沥青质量沥青进行进一步地质量控制。对于基质沥青,文章通过建立基质沥青的谱图库根据相似度的大小来准确地严格控制基质沥青的品牌,建立基质沥青的老化模型实现了对基质沥青老化程度的辨别。对于改性沥青建立了标准曲线实现了对改性剂掺量的真实检测。文章基于红外试验对沥青在微观上实现了严格控制。

  • 标签: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相似度 标准曲线 质量控制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光谱的近红外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标准样品估计源机光谱和目标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光谱,然后利用差异光谱将其他样品的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从而扩充目标机光谱的数量,建立目标机的稳定建模。使用三台不同仪器的近红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少量的标准样品光谱可以将大量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建立目标机的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对仪器的更新替换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多元校正 模型转移 差异光谱 拓展光谱
  • 简介:透闪石属于角闪石族矿物,与阳起石构成完全类质同象,有关透闪石和阳起石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特征差异还未见有报道。本文以外观特征相似的5件广西大化黑青色阳起石样品和2件新疆塔县青玉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矿物成分测试的基础下,采用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起石的红外和拉曼光谱都表现为闪石类矿物的特征峰,与透闪石的特征峰存在细微差异,漫反射红外的差异特征是鉴别两者最准确、快速、无损的依据,并且适用于任意形状的样品,符合珠宝玉石饰品实验室检测领域的要求,可为和田玉的分类分级和产地鉴别等提供科学依据。按照GB/T16552-2017与GB/T16553-2017规定,广西大化黑青色阳起石可定名为和田玉。

  • 标签: 透闪石 阳起石 和田玉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无损检测
  • 简介:采用变温红外技术,开展了葡萄糖的热稳定性研究.在293-393K温度下,开展了葡萄糖的变温红外(包括:变温-维红外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葡萄糖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强度及峰型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333K是一个临界变化温度.在293~393K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葡萄糖加热脱水生成无水葡萄糖,会进一步氧化为葡萄糖酸.研究发现,葡萄糖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热变机理.拓展了变温红外技术在葡萄糖热稳定方面的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 标签: 葡萄糖 变温红外光谱 热稳定性 葡萄糖酸
  • 简介:本文用傅里叶红外仪(FTIR)研究了18例癌症血清及正常血清的红外。通过血清的红外,分析了血清中基团的吸收峰的强度变化以及吸收峰之间强度的比值变化。通过这些分析发现,正常血清和癌症血清内的蛋白质、核酸以及脂类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癌症血清内核酸的结构以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血清红外的测试可以作为医学癌症诊断上的一种辅助手段。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癌症 血清
  • 简介:红外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子的方法。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红外吸收光谱,它的谱带复杂而精细,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它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 标签: 红外光谱 沥青成分 沥青老化
  • 简介:由于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薄膜、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高聚物的研究方面,用于单体、聚合物、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一般高聚物的红外中谱带的数目很多,而且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光谱很不相同,特征性很强。此外红外法的制样和实验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它适用于各种物理状态的样品。本实验研究以高聚物薄膜材料做样品,对样品高聚物进行红外分析,分析表明,本实验所用样品高聚物成分为聚乙烯材料,这个实验结果也表明,用红外法鉴定高聚物的组成非常有效。红外法用于定量组分分析,与其它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制样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和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 标签: 高聚物 红外光谱 薄膜 聚乙烯
  • 简介:在表面科学和电化学领域,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源于其超高的信号灵敏度和简单的表面选律.对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主要采用3种光路进行:透射式、克里斯曼内部全反射式和外部全反射式.红外增强材料的制备分为2大类:千法制备和湿法制备,其中干法制备包括真空蒸镀法与电子溅射法,而湿法制备则包括电镀沉积和无电化学沉积,而纳米壳结构对于红外具有调谐作用.同时,还介绍了表面增强的2种机理.

  • 标签: 表面增强 红外光谱 复合纳米材料 纳米壳
  • 简介:摘要:红外分析方法在多个领域都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绿松石的鉴定水平,人们也在绿松石的鉴定中引入了红外技术,不但打破了传统肉眼无法判断极为相似的仿绿松石困境,还在绿松石鉴定中可以准确分析其内部的组分情况。文章通过红外在绿松石鉴定中的应用分析,为日后的绿松石鉴定工作提供支持。

  • 标签: 红外光谱 绿松石 鉴定应用
  • 简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法(FT-IR),对苏北盆地S-F油田典型烃类流体包裹体求取亚甲基与甲基的峰面积比值,并依此进行油气包裹体成熟度的判断。结果表明:波数范围内CH2/CH3、Xinc、Xstd的值越小,包裹体中有机质的成熟度越高。对研究区内三口井的分析揭示:FSX1井经历了至少两次油气充注,两期的油气包裹体成熟度分别为低成熟和高成熟;SHA18井、SHA19井油气包裹体成熟度分别为高成熟和低成熟。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苏北盆地 红外光谱特征 烃类 油田 油气包裹体
  • 简介: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以番薯属六种样品的红外为依据,计算出所测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番薯属六种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揭示了番薯属六种样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薯果皮与紫薯果肉,白薯果皮与白薯果肉,红薯果皮与红薯果肉共有峰率分别为66.7%、37.5%、44.4%;三种番薯的果肉与果皮差距较大.通过比较三种果肉与三种果皮,可以发现它们的共有峰率在50%左右,这说明同属三种番薯的组成成分较为相近.该方法能从整体水平分析出番薯属的成分,具有速度快、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破坏性小、样品量少等优点,从而为解决番薯属内在差异和植物同属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番薯 共有峰率 变异峰率 双指标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黄和桂枝混合汤剂的红外,分析两种药材共煎之后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麻黄汤的两倍药量精确称取18g麻黄、12g桂枝和18g麻黄+12g桂枝三组药材并按照一定流程制成试验样品,对样品汤剂进行光谱测试。结果麻黄+桂枝光谱中出现了麻黄与桂枝光谱中的一些成分;麻黄+桂枝光谱中未出现麻黄与桂枝光谱中的一些成分;麻黄+桂枝光谱当中存在新吸收峰;三组药材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相似部分吸收峰位置偏移;三组药材同一坐标系的红外极为相似且吸收程度不同。结论麻黄+桂枝汤剂当中对麻黄和桂枝汤剂的一些成分做出了保留和去除,并生成了新成分;三种汤剂的各个基团所处的化学环境存在差异,说明麻黄+桂枝汤剂中的成分并不仅仅是单味麻黄和桂枝汤剂成分的简单叠加。

  • 标签: 麻黄 桂枝 混合汤剂 红外光谱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44-01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能够对红外线光谱技术是否在中药检验工作中促使检测效率和精确度提升的正确性进行确认。方法使用5g黄连两份,划分为A、B两组,并且针对A组使用红外检测技术来针对其质量加以检测,而对B组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检测,从而对两组结果差异进行检测。结果两组试验品的检测结果精确度都较高,但是红外线检测法耗时42min,检测前处理耗时为33min,而B组检验耗时为88min,但前期需要82min时长来进行处理,两者差异明显,具备了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红外检测技术,能够直接在不影响测量精确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检测效率。

  • 标签: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中药检验 定性分析
  • 简介:为保护好馆藏或出土青铜文物,必须检查并去除青铜器的'粉状锈'。'粉状锈'主要由氯铜矿和副氯铜矿组成,此两种物质的红外特征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透射法进行鉴别。与传统红外压片法相比,这种透射红外法无需压片、快速、灵敏、消耗样品量少。本研究以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中的青铜文物为例,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透射法对其青铜锈蚀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高效和准确地鉴别'粉状锈'。

  • 标签: 粉状锈 氯铜矿 青铜锈蚀 显微红外 萧后礼冠
  • 简介:油菜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对隆阳区两个系列5个品种的油菜籽进行分析发现,油菜籽仁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油菜籽种皮主要含纤维素;通过不同油菜籽仁红外吸收带结合不同油菜籽仁红外吸光度比A1657/A1057、A1543/A1458和A1543/A1458,可以对区分不同的油菜籽仁。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可以鉴别不同的油菜籽。

  • 标签: 油菜籽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