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性沉积亦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受体,磷脂酶A2 诊断,鉴别 膜性肾病 半乳糖缺乏IgA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gA肾病患者伴区IgG沉积与单纯IgA沉积间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电镜、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根据检验结果区有无IgG沉积将76例患者分为伴区IgG沉积组与单纯IgA沉积组,分别为42例和34例。对比两组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伴区IgG沉积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以及血尿酸等临床指标均显著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而eDFR显著低于IgA沉积组患者(P<0.05).使用Lee分级对两组患者进行间质纤维化评分和肾小管萎缩评分发现,伴区IgG沉积组患者在Ⅳ-Ⅴ级间的患者显著高于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伴区IgG沉积的临床与病理情况相较于单纯IgA沉积患者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对于IgA肾病患者伴区IgG沉积的治疗应当更为重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 标签: IgA肾病患者 系膜区IgG沉积 单纯IgA沉积 临床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临床及其病理特征展开探究分析。方法:主要针对患有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的三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三例患者有一例患者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症状,并且伴随着血尿,肾小球基底弥漫增厚,同时呈现出轻到中度的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小细胞性新月体以及内皮细胞节段增生。结论:原发性肾病并发IgA肾病在临床中并不常见,患者患病后所表现出的症状与肾病相似,但也有一些患者以IgA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膜性肾病 IgA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IgA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及60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作为对照;分析三组间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N-IgAN患者肾组织中PLA2R及THSD7A抗原表达。结果:与IgAN组相比,MN-IgAN组患者年龄高、BUN及血肌酐较低、肾病综合征比例高(P

  • 标签: []膜性肾病 IgA肾病 M型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四重打击学说"相关。IgAN诊断依赖肾活检,组织病理表现多样,病理报告包含主要诊断、次要诊断、肾脏病变类型及定量描述、IgAN牛津分型评分(MEST-C)。微小病变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A血管炎是IgAN的特殊类型。IgAN诊断后需评估急、慢性病变,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结合临床和病理指标已建立了多种IgAN的预后预测模型,近期有研究利用机器学习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能更好。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gA肾病,是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区弥漫沉积所致的肾小球损害。不难看出,IgA肾病免疫病理学诊断名词,即肾活检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在肾小球区可见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沉积,常伴有C3沉积,而少见补体的前期产物如C1q和C4的沉积。

  • 标签: IGA肾病 肾小球系膜区 免疫球蛋白 治疗 免疫荧光染色 肾小球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IgA沉积的特发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993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伴IgA沉积的52例IMN患者为IMN伴IgA组,IMN伴IgA组按IgA是否沉积在区又分为区亚组(30例)和非区亚组(22例);匹配年龄和性别的IMN和IgA肾病患者各52例,分别为IMN对照组和IgAN对照组,比较肾穿刺时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IM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血IgG更高(P=0.005),两组水肿比例、血尿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高血压比例及抗核抗体阳性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N伴IgA组共检测血抗PLA2R抗体21例,IMN伴IgA组与IMN对照组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与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尿蛋白定量更多、血白蛋白更低,血胆固醇及水肿比例更高,血尿比例更低,且血IgA水平更低(均P<0.05)。区亚组与非区亚组的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区亚组与非区亚组的水肿比例、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滴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N对照组、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患者的肾IgM、FRA、C1Q沉积阳性率更高(P<0.05)。三组患者均有细胞和基质的增生,IMN对照组最轻,IgAN对照组最重,IMN伴IgA组居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N伴IgA组与IMN对照组的新月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新月体阳性率更高[2例(3.8%)vs. 16例(30.8%), P<0.001]。区亚组仅细胞及基质轻中度增生程度重于非区亚组(P<0.001)。结论IMN伴IgA沉积患者中老年高发,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肾小球源性血尿不突出,与IMN临床表现相似,与IgA肾病临床差异较大。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膜性肾病 系膜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一种复杂性肾脏疾病,以肾脏组织IgA弥漫性沉积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但不伴有系统性损伤。本文就IgA肾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牛津分型 单纯性血尿 IGA 蛋白尿 诊治进展
  • 简介: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hropathy,IgAN)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好发于青壮年,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是糖基化缺陷的IgA1分子产生是IgAN发病始动环节[2-4]。糖基化缺陷,

  • 标签: IGA肾病 黏膜免疫 黏膜-骨髓轴 糖基化异常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区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IgAN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临床病理表现多样,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推荐的临床证据级别较低,治疗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将IgAN的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gA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单纯性血尿或(和)轻微蛋白尿一般无特殊治疗,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病理改变轻微者,单独给予糖皮质激素常可得到缓解、肾功能稳定。

  • 标签: IgA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D71分子,又称转铁蛋白受体(TfR),是与细胞的成熟、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分子,在许多类型的细胞表面均有表达。目前对CD71的研究已涉及到血液、肿瘤等许多与免疫相关的领域,但国内外对它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主要讨论它的功能作用与IgA肾病的关系。

  • 标签: IGA肾病 CD71 转铁蛋白受体 细胞表面 肾脏疾病 国内外
  • 简介:摘要目的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至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肾脏内科经肾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260例,其中原发性IgA肾病130例,非IgA肾病130例。收集包括性别和年龄等在内的28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9∶71和 64∶66,年龄分别为37.20(21.89,53.78)、43.30(27.77,59.18)岁。将2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训练集(70%,182例)和测试集(30%,78例)。分别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以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分综合评估各模型的效能并选择性能最佳的模型。采用 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67.95%、70.51%、80.77%和83.33%;AUC值分别0.74、0.76、0.80和0.83;判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F1评分分别为0.73、0.72、0.80和0.83。综合以上评价指标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模型的效能最高,该模型诊断为IgA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79%,其变量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白蛋白、IgA/C3、血肌酐、年龄、尿总蛋白、尿白蛋比、高密度脂蛋白、尿素。结论成功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采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的模型临床性能最佳。

  • 标签: IgA肾病 非IgA肾病 机器学习算法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