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往今来,粮食在全人类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中国有旬俗话称“民以食为天”,意大利也有“人无三天不言粮”之说。可见,粮食对于人类是何等的重要。

  • 标签: 粮食消费 粮食生产 中国 世界 特殊地位 意大利
  • 简介:在分析粮食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基于1986~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的替代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直接粮食消费与间接粮食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肉、奶类对直接粮食消费的替代程度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立'大粮食'观念,将间接粮食消费纳入国家综合粮食安全战略之中,以满足居民对粮食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确保粮食消费安全。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直接粮食消费 间接粮食消费 替代关系
  • 简介:北京作为粮食主销区,常年产不足需,需要外购弥补产需缺口。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市粮食总供给668万吨,其中粮食产量126万吨,占供给总量的18.9%;2008年粮食总需求604万吨,其中粮食消费量487万吨,占需求总量的80.6%。2008年粮食产需缺口达361万吨。

  • 标签: 粮食主销区 北京市 消费市场 产需缺口 粮食消费量 粮食产量
  • 简介:本报告着重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变动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口粮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明显下降,饲料粮占谷物需求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考虑到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会明显放慢。报告认为,中国即使到了2030年人口高峰期,其人均的粮食消费量,也就在400公斤左右,这一数值可以作为国家调控粮食安全的基本参考线。

  • 标签: 消费需求分析 政策建议 消费需求变动 居民收入水平 城市化进程 2030年
  • 简介: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确定,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全社会粮食消费尤其是粮食转化消费的跟踪调查体系,粮食各品种之间、粮食与其他农作物之间不同年份不同条件下相互替代及粮食间接消费数量较难界定,消费综合测算尤其是区域性测算的复杂程度比较高。相对于区域性粮食消费量的测算来讲,全国性的消费量测算要容易一些。本文试图根据历史数据,采取制作分年度平衡表方法,相对准确的界定分年度全国粮食消费量,通过比较我省与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权重变化,进而推算我省粮食人均消费量和消费总量,并根据有关统计调查和测算情况,从消费总量、人平消费量、消费结构、消费品种、城乡差别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我省粮食消费的变化情况、变化特点,总结相关变化规律,结合对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人口变化等影响粮食消费诸多因素的分析和对未来我省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估,对未来我省粮食消费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2004年-2020年之间各年度粮食分结构、分品种的消费数量进行详细测算,以期为未来我省粮食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对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 标签: 粮食消费 测算 消费量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消费总量
  • 作者: 王建成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定与团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家之一,目前在粮食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以及损耗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粮食消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 简介:文章分析了甘肃省农户粮食生产与其消费行为,认为粮食生产增效是引致甘肃农户消费行为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是甘肃省农户的大部分收入是以粮食收入为主要来源,并且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户发展其他家庭经营提供了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就要求农村消费基础不能只停留在粮食收入上,还应重视其他非农收入对农户消费的刺激。政府应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法制,营造和谐的市场氛围。扩展农户收入、消费空间。

  • 标签: 粮食生产 投资 消费行为
  • 简介:在今后十多年内,争取粮食产量有较大增长,是我国实现本世纪末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一定要破除粮食“供过于求”的神话,要制止盲目缩减粮田的现象,要抑制粮食的超常规消费,正确处理提高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压力、耕地面积下降的矛盾,以利达到粮食供应的小康水平。

  • 标签: 粮食发展战略 粮食生产 增长率 消费量 人均粮食 消费总量
  • 简介:大米根据国际粮食委员会新近发表的粮食市场预测报告,2004/0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3.983亿吨,比上年度的3.891亿吨高出2%,但是仍将连续第四年低于全球消费量:中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26亿吨,比上年度的1.125亿吨增长12%;全球大米消费量预计为4.124亿吨,略低于上年度的4.137亿吨;全球年终大米库存量预计为7140万吨,库存/使用比率为17.3%;2005年,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2440万吨,比上年减少90万吨。

  • 标签: 粮食生产 世界 市场预测报告 产量预计 2005年 消费量
  • 简介:最近30年,我国基本保障了食物及粮食安全,人民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水平已经超过国际安全标准低线,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今后10—20年,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条件下,我国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目标将是从保障全体人民从"吃饱"到实现"吃好",真正做到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社会、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营养的食物。为此,全社会应当更加重视支持农业、保护农民,坚持已经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并逐步加大力度。

  • 标签: 粮食消费 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 简介: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获得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粮食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损失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长期保持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标签: 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 消费 求角 惠农政策 粮食生产
  • 简介:虽然燃料乙醇原料已从粮食转向非粮,但是我国还没有成形的乙醇汽油消费市场补贴体系。本文利用2009年全国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支出数据以及各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模拟乙醇汽油补贴推行后的经济影响,发现家庭收入是影响乙醇汽油消费能力的重要原因,补贴优惠对收入水平越高的居民产生的实际消费能力的挖掘空间越大;东部沿海地区的乙醇汽油消费补贴感知能力较强,高度城市化和城市群建设所带来的稳定消费能力有助于上游产业的平稳生产。

  • 标签: 乙醇汽油 消费补贴 影响指数
  • 简介:近年来,国有粮食库存爆满,产粮区出现卖粮难居民要求吃精吃好和市场粮价疲软的现象,使人们产生了粮食“过剩”的感觉,因此,有些干部认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简单地调减粮食面积,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已经安全过关了,忽视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对此,笔者谈点粗浅的认识。

  • 标签: 粮食生产 粮食过剩 粮食安全
  • 简介:当前粮食消费结构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对粮食消费现状和趋势的预测缺乏统一认识;二是对新时期粮食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和路径安排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和参数的修正及对中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测算,基于均衡营养目标下的粮食需求结构,提出“供需结合,双层调控”的优化调控原则,并从产业结构、科技推广、舆论导向和价格调控等方面进行优化政策框架设计。

  • 标签: 城乡居民 粮食消费 消费预测 结构优化 均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