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98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粮食收购保护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保护格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而每年的粮食收购保护格由中央政府确定。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始初衷和根本目的,是想通过这种间接补贴方式,让种粮的农民“吃上定心丸”——来年粮食不愁销路,可以安心地、大胆地从事粮食生产,从而保护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 标签: 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 国家粮食安全 尴尬 保护价格 粮食生产 1998年
  • 简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不断深入,非保护粮食信贷业务已占农发行贷款较大比重,非保护经营的价格风险日渐突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必须重视价格风险管理.

  • 标签: 非保护价 粮食价格 价格风险 信贷风险
  • 简介:安微财贸学校贸经系王文举著文说,应该以粮食目标生产成本为最低保护的核算依据。提出:(一)保护的实施,就由各级政府负责,不能把其转嫁给国有粮食企业。(二)我国保护政策,可由各级粮食储备部门具体负责。(三)保护制定和调整的权力,应集中于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四)保护实施的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无息或低息款支付,统交由粮食储备部门专款专用。(五)保护政策的实施可和粮食专储结合。(六)国家储备部门购进的粮食可以由“死”变“话”,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大流通,以盈补亏,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关于粮食最低保护的思考

  • 标签: 最低保护价 国有粮食企业 粮食储备 以盈补亏 生产成本 省级人民政府
  • 简介:粮食保护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1997年12月,《中华人民人和国价格法》第29条明确规定“政府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购买价格过低时,可以在收购中实行保护格,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保证其实现”。虽主此项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被确立了下来,然而,人们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特别是“粮改”以来,过去对保护持“否定论”的人们又提出:停止保护,彻底放开,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评估当今中国押情,农情的粮情?如何辩证看待刚刚实施的粮食保护政策?如何趋利避害,紧持和完善(特别是在主产区)粮食保护政策,并使之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 标签: 粮食主产区 粮食收购价格 粮食保护价格 粮食生产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品种结构调整
  • 简介:今年2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收购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北方春小麦、东北玉米、江南早籼稻和冬小麦退出保护收购范围。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对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运行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

  • 标签: 保护价收购 品种退出 收购政策
  • 简介:从山西省市(地)粮食局长会议上获悉,从2004年起,山西省将取消小麦收购保护制度和定购任务(含农业税征粮),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购销市场,粮食运输凭证制度一并取消。同时,将过去按保护放开收购农民余粮、间接给农民补贴,改为直接补贴给农民。小麦和玉米主产区将分步实施“直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决定从2004年起,对收购量在500万公斤以上的小麦主产县(市、区)实行“直补”;从2005年起,视财力情况.“直补”扩大到收购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的玉米生产县(市、区)。

  • 标签: 山西 2004年 小麦保护价 小麦市场 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购销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