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粮票”打来电话说新收了几张稀有票证,过来看看。我说好好。手机里存储了太多的人,除了重名的容易混淆,还有许多人没有深刻印象,加之记忆力减退,常常是来了电话盯着名字想上半天想不出是某人,应答不当常受人责怪。再记手机号码就细了,名字前加上单位名称,比如电视台张三,民政局李四,房管局王五,有绰号名字前加上绰号,比如大象赵六,野猪钱七,碎嘴孙八。“粮票”是摆票证摊点的老猴子,一个已年逾花甲的老头。这么大年龄了,该输入他的名字,但我问过他的名字,他说你就记老猴子吧。

  • 标签: 粮票 手机号码 单位名称 记忆力 电视台 民政局
  • 简介:<正>矿区食堂老板娘春喜往铁炉子里加煤核.门开了,一个穿黄大衣的男人进到屋里,从后面把春喜抱住了。春喜浑身抖了一下,扔掉手里的小铁铲子.任由男人紧紧地抱着她。许久,男人贴着她的耳根说,咋不点灯呢?春喜小声答道:外面的雪光亮着呢,啥子看不清楚。

  • 标签: 子里 雪光 副矿长 给你 她说 火炉子
  • 简介:漫谈收藏粮票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放开了粮价,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粮票,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收藏家庭,曾一度消声匿迹的粮票又活跃在集藏市场上了。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主要有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和侨汇粮票四种。在全国范围内使...

  • 标签: 地方粮票 地方特色 城镇居民 通用粮票 文化背景 最高指示
  • 简介:"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那时购物无处不用票,什么布票,粮票,棉票,煤油票,白糖票……大小不一,五颜六色。它给我留下个难忘的故事。列为"浙江三桥"的虹桥镇,每当农历旬三八之日,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周围几百里内,水陆并进,货物源源而来;车水马龙,傍晚人群熙熙而散。

  • 标签: 粮票 父亲 虹桥 故事 经济时代 人群
  • 简介:我十二岁就开始上山砍柴了。我家乡的农民做饭用的燃料一直是柴火。每年的稻草只够牛作越冬饲料,麦杆和棉梗仅够乡亲们作半年的燃料。乡亲们除了在附近捡点树枝,砍点质地坚硬的野草弥补外,大量的是靠到三十华里外的邻县——剂门苏家场砍茅草来维持一年的炊烟。

  • 标签: 《粮票记忆》 小说 文学作品 《砍柴》 郭扬华
  • 简介:粮票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一个特定产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些昔日的重要票证,现正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关注,成为投资、收藏界的新宠。投资收藏者之所以对粮票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有如下特点:一、粮票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无穷的增值潜力。如山西省一套1955年的粮票开价便是50元;西藏1960年版的5枚旧粮票,面额不过8斤7两,看上去破烂不堪,却要价85元;文革粮票更是要价惊人,武汉市1969年发行的一套粮票,索价已达120元。二、集粮票简单易学。在我国的上海、南京、九江等地,相继成立了集粮票协会,并创办了各种民间刊物。只要购买一本粮票书籍,参照书中的票样、价钱,就可以从事粮票

  • 标签: 收藏界 粮票 不可再生资源 民间刊物 历史使命 历史时期
  • 简介:首次发行的粮票我国于1955年9月首次正式发行的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共计5枚,采用16两制,如今已十分罕见。未曾流通的粮票如原国家粮食部1962年印制的两种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及IWe年版面值为“贰两”的全国通用粮票等,当时只发行了样票,未曾流通。“文革”期间的粮票各种专用粮票包括救灾粮票、侨汇粮票、军用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等。行政区划变化粮票一些粮票旧名称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如1955年版的热河省(1955年撤消,分别并入河北、辽宁及内蒙古)粮票。面额特殊的粮票有的粮票面额极小,如南京的“受钱”粮票,武汉、上海的“半两”粮票和浙江的“0.5两”粮票等。有的粮票

  • 标签: 地方粮票 通用粮票 票值 农民运动讲习所 票面额 观赏价值
  • 简介:粮票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产物,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一种用竹签制成的形如令箭的“粮签”,诸侯王公吃粮时就凭国君发给的“粮签”到国家粮库领取米粟。宋代时,出现了名为“生券”和“熟券”的军用粮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达到高潮,并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物在新中国流通了将近半个世纪,在我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曾被誉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目前,粮票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它具有丰富的丈化内涵和很高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粮票的收藏和研究遂成为当今社会活动中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受到国内外众多人士的青睐和关注。但目前来讲,这项活动总体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其巨大价值的挖掘与保护。

  • 标签: 粮票 保护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历史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记者有一次在美国一家超市买菜结账,排在一位白发长者后面,发现他刷卡用的不是信用卡,后来得知,老者用的是美国“粮票”,其历史悠久,正式名称叫“补充营养辅助计划”。粮票是上世纪中国定额配给时代的印记,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国家对个人实行定额配给。

  • 标签: 粮票 美国 粮食供应 信用卡 配给 定额
  • 简介:曾是紧俏物资的粮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具有时代烙印的粮票却备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那么,哪些粮票最值得收藏呢?首发粮票首发粮票不仅印发数量少,而且存世量更少。特别是成套的,尤其品相、品种好的首发粮票更是凤毛麟角,十分珍贵。军用粮票军用粮票发行范围小,数量少,加上管理严格、散流民间的微乎其微,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保值、增值空间很大。

  • 标签: 收藏爱好者 粮票 时代烙印 发行范围 收藏价值 增值空间
  • 简介:海南省于1988年4月建省,是粮票作废前我国唯一一个未发行粮票的省份。现在所说的海南省粮票均系指原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所辖市县所发行的粮票。目前能见到的海南粮票有两种:一是1964年版海口市专用粮票,二是无年份的文昌县农村粮票。海口市1964年专用粮票虽不多见,但对集粮者来说并不陌生,好多人都见过。该套粮票目前仅发现有1两、1斤和5斤三种面额,1两面额相对多一些,1斤和5斤较少见。据说还有半斤的,但谁也没见到过。文昌县农村粮票比较简单,系单面薄纸,无印制年份,据推算应在80年代后期。据说是因为一次遭灾,才发行了这套粮票应急使用。该套粮票共3枚,面额分别为1市斤(淡黄色)、2市斤(浅绿色)和5市斤(

  • 标签: 海南省 粮票 海口市 应急使用 80年代后期 使用说明
  • 简介:最近由于住房拆迁搬家,在清理旧物时,我打开了屋角落里的旧帆布箱。这旧帆布箱曾是我调进城里工作前,在江阴璜塘中学做老师时的全部"家当",里面装满衣服和一些丢失后怕补不回来的票卷、奖状和证件。打开帆布箱,几件旧衣服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随便翻翻,还有一只旧信封,一看封面,是30年前上海一家报社给我的退稿信件,一捏信封,里边有东西,难道还有退给我的诗稿?打开一看,真没想到,信封里竟然是粮票。我数了数,共有150市斤。粮票像是一把钥匙,塞进锁眼里,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农历三月中旬的星期三,我上完上午的最后一节英语课,到办公室放好教本后,去学校食堂领取饭菜。

  • 标签: 诗稿 真没想到 我不知道 因为我爱 欣然前往 远隔千里
  • 简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中共中央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即精兵简政.毛泽东曾写专文指出:"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以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

  • 标签: 中共中央 抗日战争 精兵简政 毛泽东 作战 政策
  • 简介:本文以1954年至1966年河南省各种粮票的发行与管理为中心,对粮票制度在地方的制度化与强化过程进行了考察。粮票制度在河南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草创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定形时期三个阶段,到1957年7月已基本确立。1957年至1966年,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使粮票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此期间,粮票的职能也由最初的粮食供应凭证,扩大为具备有价证券的职能。

  • 标签: 粮票制度 统购统销 制度化 强化
  • 简介:12月9日晚,带着远古的呼唤,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走进世纪剧院,为首都人民呈现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10日,京城音乐界的专家学者走进民族饭店,对《华夏之根》大型民族交响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台音乐会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来讲,都是很精彩的。他们希望《华夏之根》能够增加历史的厚度,音乐材料运用面也再宽泛一些,争取把它打造成“全国粮票”,走出山西,走出中国。

  • 标签: 山西 中国 粮票 中国 饭店 增加
  • 简介:<正>家住市区年近60的徐宏德,是一位扬州收藏界颇有知名度的普通人,40年孜孜不倦地收集了全国29个省市(区)各种各样的粮票9000多张。2002年,徐宏德走进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向人们讲述他的粮票人生。专题片在央视一套、二套和四套节目中播出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粮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伴随着粮票的离去,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是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小

  • 标签: 不了情 徐宏 历史的见证 祖国母亲 烟花三月 军用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