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肾癌并白血反应的诊断能力。方法:报道1例肾癌并白血反应误诊,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1例白血患者临床诊断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侧脓肾,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右肾切除术,术后检报告未分类肾细胞癌。结论:当脓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该考虑是否为肾癌被误诊。

  • 标签: 肾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误诊
  • 简介:摘要酒精性肝衰竭合并白血反应是较为罕见的疾病,临床诊断容易误诊或漏诊,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目前以激素、保肝退黄、人工肝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均需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肝衰竭,酒精性 类白血病反应 酒精性肝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舌痛发现舌部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发现右颌下淋巴结长大及舌部与口底包块,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口腔包块活检示高—低分化鳞癌。血常规示Hb127g/L,WBC5.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03×10~9/L。给予平阳霉素8mgq.d,氨甲喋呤(MTX)10mgq.d,强的松15mgTid化疗,口底肿块有所减小。化疗第8天,WBC3.4×10~9/L,血小板125×10~9/L,

  • 标签: 类白血病反应 血小板减少 平阳霉素 舌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恶性肿瘤相关性白血反应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确诊为白血反应的病历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0例使用抗生素,伴发热者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9例白细胞下降不明显,继续升高;8例使用了激素,同时使用抗生素及激素4例,停用激素后血象均有明显下降,2例恢复正常,6例出院时尚未恢复至正常;化疗8例,白细胞明显下降至正常;1例手术,白细胞明显下降;9例自动出院,死亡5例,失访4例。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白血反应,应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尽早去除病因,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 标签: 恶性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与白血(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与20例白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 外周血 骨髓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评价羟基脲治疗白血反应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1例男性肺腺癌Ⅳ期合并白血反应患者应用羟基脲降低白细胞,同时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的治疗方案,从羟基脲药物剂量、用药疗程及化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有缓解但随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药物及输血治疗后未见好转,其治疗过程中羟基脲的用量偏高,采用含卡铂两药联合方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骨髓抑制。结论羟基脲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但是在治疗实体瘤合并白血反应中的用法以及与化疗方案的联合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 标签: 羟基脲 肺腺癌 类白血病反应 合理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白血反应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膀胱肿瘤并白血反应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膀胱肿瘤并白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9.0±14.9)岁;临床分期均≥T3N0M0。文献纳入的5例患者均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最高水平平均为(70.68±25.49)×109/L,术后2周内3例患者血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1例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1例术后血白细胞不降反高于术前,该病例病情进展极快,术后1个月死亡。本例患者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及下肢静脉血栓,不适宜手术,确诊后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93)个月。结论膀胱肿瘤并白血反应较少见,高度恶性,预后不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动态反映肿瘤的进展及控制情况。

  • 标签: 膀胱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ML—M3白血细胞成熟已经提高了无病生存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伊马替尼)可以提高费城染色体阳性ALL的生存率。可利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机会性感染。利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减量”)异基因移植使得老龄患者进行移植成为可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异基因移植 治疗机 费城染色体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侵袭度高、诊断困难、预后极差的胸膜表面癌。临床表现多见胸腔积液、胸痛,胸部CT可见胸膜增厚。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总结了该患者的病例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提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痛风患者自行注射鹅蛋清入血致心肌损伤、白血反应、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过敏性休克护理、心肌损伤的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 标签: []  心肌损伤 类白血病反应 护理 痛风患者
  • 作者: 向双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9-01对于我们来说,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白血病的人却又非常的少。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人们对白血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要想保证白血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那么,白血病该如何护理呢?1白血病前兆有哪些呢?(1)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体温在37.5至40℃,体温还可能更高,有时患者存在冷感,但是没有寒战。(2)患上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以上都是贫血症状,因此,贫血也是一个前兆。(3)患上白血病后,患者会出现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等部位出血,并且内脏、颅内等部位也存在出血情况,因此,出血也是一个前兆。(4)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因此,肝脾肿大也是一个前兆。(5)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及黏膜损伤,前者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后者主要为鼻黏膜、口腔黏膜等地方出现肿胀、溃疡等。(6)白血病患者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表面光滑,不存在压迫痛,并且没有粘连,有浅表淋巴结与深部淋巴结,前者主要分布于颈、颌下、腋下等处,后者主要分布于纵隔及内脏附近。(7)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侵入细胞,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情况。2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1)RNA病毒所造成的白血病大多为T细胞型,并且该病毒在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得到了认证,因此,RNA病毒是白血病出现的一个原因。(2)各种电离辐射也是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小剂量辐射能不能引发白血病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如果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或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就会加大白血病发病率。(3)相比于正常人,存在染色体畸变的人发病率更高。(4)部分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相比于一般人,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更容易得白血病。氮芥、环磷酰胺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有致白血病作用。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血是造血系统的难治性恶性疾病之,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其他器官和组织内,并进入外周血液中。这种细胞大多是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部分患者也有幼稚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或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本确诊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治疗费用昂贵,为此,笔者兹报道1例白血诊治体会,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 诊治 八珍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糖胞苷为最有效的抗血液肿瘤药物之一,尤其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白血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常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多,处理不当可发生药物性死亡,从而一定程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化疗剂量强度增加所产生的副作用已日益受到临床上的广泛关注。

  • 标签: 阿糖胞苷 白血病 不良反应 观察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阿糖胞苷治疗儿童白血毒副作用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5例儿童急性白血,其中ALL37例,ANLL例28(包括2例移植病人)在应用Ara-C治疗中的毒副预防观察。结果65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顺利完成含有Ara-C方案的化疗。结论Ara-C化疗时,毒副作用明显,应做好减少其毒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工作,使其化疗顺利完成。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Ara-C 毒副作用 处理
  • 简介:自血(leukemia)是血液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有500/070%的患者侵犯骨骼,我们收集了资料完整,均经骨髓象分析及组织化学染色所证实。影像检查有骨骼改变的20例患者,着重对其骨骼的各种影像征象及影像诊断价值进行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的影像诊断。

  • 标签: 影像诊断 白血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 组织化学染色 骨骼改变 骨髓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