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衰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心衰患者72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6min步行距离,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心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同时配合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常规产后护理以及乳房按摩(胸部穴位按摩)方式,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同时增加少泽、合谷、脑中三个穴位按摩。对两组研究对象产后24h、48h、72h的泌乳始动时间以及泌乳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24h内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明显提前,其48h内泌乳量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可以有效提前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泌乳量、缓解产后疲劳,对于新生儿的哺育及产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汁 穴位按摩 乳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穴位按摩在头痛(风湿上犯和外感头痛)病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头痛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2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才用热敏灸配合穴位按摩,于治疗后一周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热敏灸能提高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热敏灸 头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产后干预方式分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0例接受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72h内泌乳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20.25±14.26)h低于对照组(31.52±16.24)h,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产后0.5h时,研究组PRL指标低于对照组,72h时,研究组PRL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时泌乳量,研究组泌乳量评分为3分(92.50%)高于对照组(52.50%),评分为0分(0%)低于对照组(7.5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评分为2分(5%)、1分(2.50%)虽低于对照组(15%、25%),但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大便次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可接受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此对产后泌乳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可缓解其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情志护理 穴位按摩 泌乳 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籽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高血压眩晕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500例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0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护理基础联合常规治疗及在护理基础联合耳穴压籽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干预方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指标明显更优,P<0.05。结论:耳穴压籽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高血压眩晕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耳穴压籽 穴位按摩 高血压眩晕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足跟痛病症实施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近几年经笔者治疗的足跟痛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n=35)和常规组(n=35)。前者采用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方法,后者采用外敷法。结果:对比两组2周后的治疗效果,可以发现应用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的研究组,疗效更加显著。结论:对足跟痛患者来说,采取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足跟痛 中药足浴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便秘病的特点,评价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老年性便秘病患者,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护理数据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部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老年性便秘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腹胀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手段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84例骨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存在腹胀症状表现,采取摇号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大幅度缩短(P<0.05)。结论:对于骨科腹胀患者而言,给予常规护理与腹部穴位按摩联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腹胀症状表现,更可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

  • 标签: 常规护理 腹部穴位按摩 骨科患者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熨烫配合穴位按摩在眩晕(风痰上扰)病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实验组用中药熨烫配合穴位按摩,于治疗后一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熨烫能提高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熨烫 穴位按摩 眩晕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 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82.59±3.58 )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93.58±2.56 )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 穴位按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在骨科患者腹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96例,将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8例研究组与48例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比对两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腹部穴位按摩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采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配合 腹部穴位按摩 骨科患者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85例中风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使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疗效满意。结论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明显,且操作简便,病人舒适无痛苦易配合,加速了患者的肢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现总结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中风偏瘫 中药足浴 穴位按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急性结膜炎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30例患者接受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一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结论:围绕周围性面瘫患者,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应用能够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相关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艾灸 穴位按摩护理 周围性面瘫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舌操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赴我院接受中风治疗的72例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人。对观察组行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舌操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行中医舌操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周为完全自主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二次排便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周自主排便次数结果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周自主排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与二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舌操对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与二次排便时间,对增加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中医舌操 中风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的 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组,艾司唑仑治疗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组开展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失眠治疗效果;夜间睡眠的总时间、疲惫乏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结果: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组的失眠治疗效果是 98.00%,而艾司唑仑治疗组的失眠治疗效果是 76%, P< 0.05。治疗前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接近, P> 0.05;治疗后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优于艾司唑仑治疗组, P< 0.05。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组夜间睡眠的总时间、疲惫乏力消失时间短于艾司唑仑治疗组, P< 0.05。结论:失眠患者实施穴位按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疲惫乏力。

  • 标签: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失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内5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27例,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观察临床效果和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81.48%,明显比65.21%的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较好,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开展治疗,建议采纳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按摩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穴位敷贴 穴位按摩 脑卒中 肢体偏瘫 康复状况
  • 简介:摘要对87例剖宫产术24小时后仍未排气并出现明显腹胀产妇,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85例用药后6小时内肛门即排气、腹胀消失,无效2例。结论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配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兴奋平滑肌,增加肠蠕动,促进排气,解除腹胀。

  • 标签: 术后肠胀气 新斯的明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动力性肠梗阻应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灌肠的护理体会。方法 自本院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动力性肠梗阻患儿中抽取3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给予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灌肠,对其护理体会进行如下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效果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小儿动力性常规组在进行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中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及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系统 穴位按摩 中药灌肠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运动想象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进而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运动想象配合穴位按摩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足浴 穴位按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