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循着苦难这条线索我想象可能这样与你相遇或是像陶潜一样在东篱下你把寂寞的菊花

  • 标签: 稼轩 苦难 陶潜 寂寞
  • 简介:辛奔疾42岁的时候,遭到奸臣陷害,被赶到江西上饶农村,过了20年的村居生活。乡村的生活很温馨。每当民俗节日春社和秋社的时候,辛弃疾和农民们一起祭社神、分祭肉、饮新酒,很开心。后来,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词、山水词。歌咏乡村自然风光,记述农村里的纯朴风俗。渐渐地,辛弃疾的心情就不像刚被赶出来的时候那么失落了。

  • 标签: 居士 稼轩 民俗节日 自然风光 辛弃疾 田园词
  • 简介:豪放诗人中一直比较喜欢苏东坡,觉得苏词气度不凡,境界非同一般。但读了作者的《把栏杆拍遍》,才顿悟词的确别有一种独特情感。正如作者所言:“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 标签: 稼轩词 苏东坡 诗人 作者 豪放 苏词
  • 简介:一树,一桌.一人,一茶.金黄的树下是圆润的桌子.圆润的桌子前是静默的人.静默的人旁是热气缭绕的清茶.此人端起弧线细腻的茶杯,轻抿了一口,适逢凉爽的秋季,一杯热乎乎的茶水暖遍全身,仿佛把连日来的病痛不适全都带走了.一阵风急促吹来,引得大片大片黄澄澄的叶子翻卷着身子簌簌落下.几片落叶跌在他苍老的手心.叶子瑟瑟发抖,其上清晰凸起的纹理就像是他脸上层叠的皱纹.忽地,他剧烈地咳嗽起来.缓了一阵,他发青的嘴唇突然上扬了一个苦涩的弧度.

  • 标签: 茶杯 桌子 叶子 清茶 皱纹 嘴唇
  • 简介: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标签: 稼轩词 胡耀邦 美人
  • 简介:行离“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友人问:下一程何去?我答:就辛宅辛府吧!都曰文治武功,方辞文殿,我想沾沾故里剑胆琴心的文武英气呢!此时,日已西斜。离曲阜唇再赴历城,还要一路车程驱驰百里。怕时间赶不及,友人特意致电故居纪念馆,馆方答曰:恭侯你们到来,我们才闭馆。

  • 标签: 稼轩 文治武功 纪念馆
  • 简介:词不仅因其抒发壮怀和寄托感慨之气势凌云不主故常而受到词家的重视,而且因其使用语汇之丰富多彩而为历来读者所喜见.加拿大学者叶嘉莹教授曾认为,辛词在语言方面是"既能用古又能用俗","其对语言文字之驱使运用之手段",却是使之成为"一位伟大的词人主要缘故"(见缪钺、叶嘉莹合著《灵溪词说》).

  • 标签: 稼轩词 叶嘉莹 寄托 词人 气势 语言
  • 简介:辛弃疾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空前绝后地把自我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既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英雄情怀。这使他的词中始终充溢着一种典型情绪———英雄情结,具体表现为“英雄志”、“英雄气”、“英雄梦”、“英雄怨”、“英雄泪”、“英雄笑”。“英雄志”是他典型情绪的核心。

  • 标签: 典型情绪 英雄情结 英雄志
  • 简介: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然而入声有着非常独特的发音方式,在表情达意上有别样的作用,故被大量运用于古诗词中。入声的消失使得许多古诗词读起来平仄不相对、不押韵,其蕴含着的特殊声情也很难从诵读中体会出来。本文将从辛弃疾的词作入手,探究其中入声韵所传达出的特殊声情,分析入声韵对情感抒发所产生的独特作用,从那些反复回环的入声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感受其作品的美感。

  • 标签: 稼轩词 入声韵 声情
  • 简介:<正>宋词是继唐诗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唐诗的一些特色,即以修辞而论,它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以来的赋、比、兴和其他几种修辞方式,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那么,词在修辞上有何发展呢?第一,把个别的修辞方式提高到和全章以至全篇相联系的东西,组织成为一个丰富多采的有机的形象。第二,对某几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往往是交错、综合地运用,形成一个整体,把修辞的复杂的、多样的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辛是苏轼以后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在运用修辞技巧上颇有特色:如在比兴手法方面,有四种比体——以物比人,以男女比君臣,以仙比俗,以古比

  • 标签: 修辞技巧 技巧特点 漫谈稼轩
  • 简介:在全面阅读词之后,发觉被讥为“掉书袋”的辛,使用典故的词作其实并不占多数。那些爱用典故的词作,是他南渡之初的十来年间所为,由于爱国壮志不得实现,政治苦闷,有话不便明说,故借历史事实作比。他这种以历史作比的手法是形象思维领域的拓展和充实,他使用典故,也不是一般地应用本来意义,多能推陈出新,形成更深刻的内容,这是艺术构思上的创新。中年以后,心境有了改变,趋向恬淡,词风也就发生根本的变化。

  • 标签: 稼轩词 辛稼轩 词风 艺术构思 登建康赏心亭 杨柳依依
  • 简介:词中写及“亭子”的词作共11首,涉及7座不同的亭子,且都位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其文化功用大致可分为交际、观景、感怀三类。写亭子,常常把时间设置在秋天,一般都要述及“雨”和“栏杆”,并且会运用张翰、谢安、大禹等人的典故,增加亭子的历史厚重感。

  • 标签: 稼轩词 文学景观 亭子
  • 简介:词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传世,当代学者以现存版本推论其旧有版本,认为南宋以来流传的就是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但是,宋元明最流行的本子却不是四卷本和十二卷本,而是包括全部词的足本.理宗时编成的所收的就是此足本.明人词选也依据这个全集本,而李濂批点本及毛晋合并本都据全集本校订了某些异文.本文通过对全集本的考索,论证了词异文的源流,并辑出佚词二首.

  • 标签: 稼轩词 版本源流 四卷本 辛稼轩 全集 异文
  • 简介:1.辛帅的老干部体除了季节交会的那几天之外,将军已经无视于时间的存在了。他通常在半夜起床,走上阳台,向满园阒暗招摇的花木挥手微笑,以示答礼。如果清晨没有起雾和落雨的话,他总是穿戴整齐,从淡泊园南门沿小路上山,看看多年以后他的老部下们为他塑建的大理石纪念碑。

  • 标签: 稼轩词 老干部 纪念碑 大理石
  • 简介:长期以来,辛弃疾被定位在是一位抗击“外国”、“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词人这一层面上。他的词中“补天裂”“整顿乾坤”的呼喊比比皆是,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辛弃疾还有他的另一面——他同时又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的伟大孤独者。因为他厌恶平庸,他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他渴望自己短暂的生命能够进发出耀眼的火花。他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满腔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愤郁倾注于词中,表现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个人主体意识。这正是词千百年来震撼无数读者心灵引起强烈共鸣的最本质原因。

  • 标签: 英雄主义 孤独者形象 个人主体意识 文学评论 辛弃疾
  • 简介:辛弃疾以"才学为词",以"诗言志"的精神写词,借典明志,使词进一步"雅化";本文通过对词借典明志的分析,探讨了辛弃疾多元的价值取向.

  • 标签: 稼轩词 借典明志 价值取向
  • 简介: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学界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词用典数量的统计分析,来探讨辛弃疾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词用典显才学的特点。

  • 标签: 稼轩词 用典 “以才学为词”
  • 简介:1162年,辛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辛死,45年间,辛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辛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

  • 标签: 辛弃疾 大丈夫 朱熹 知耻 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