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导致其公正观有所差异,但中西公正观都与当代医学公正伦理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都是处理当代医学公正问题的理论基础。当然,中西公正观是分别蕴含在以各自特有的概念系统构筑成的整个伦理体系之中的,两者的基本特征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化的公正诉求是以美德为中心的个人正义,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架构。西方公正观则强调德性和制度,完美的德性赋予人以善和正直,因而人人都拥有公正之完美德性,分配行为和交往行为都互利互惠,如此必然形成公正的社会秩序,使公正得以真正实现。讨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公正观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的表现,在当下应该聚焦于这样一个基本视角:医学公正是一个社会最基本、最低限度的道德,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医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卫生保健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医疗秩序的最低标准和必要条件。合理安排医学公正制度,有利于消弭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减少医疗纠纷,增进社会和谐。

  • 标签: 美德 德性 公正观 医学公正
  • 简介:公平正义是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拿破仑曾说:“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林肯也表示:“力量来自公正。”社会公正地回报个人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恰当地分配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正常有序地发展进步。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 标签: 社会公正 阳光 社会理想 公平正义 社会成员 拿破仑
  • 简介:我理解的记者精神:独立、理性、客观、公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回避争议的同时,不要把自己变成争议的本身。不要触碰底线,也不要挑战底线。还有,最重要的,不要碰钱,不要迷失了本心。环境治理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南方周末》在这类问题上从来都是站在环保一方,大力支持环境治理。"临沂治霾选择题"的报道实质上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站在特定的维度去重新审视这个事件本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另一重社会问题。确定选题的过程很简单:编辑把这个选题交给了我,拿到之后一看是很典型的题材,当时恰逢新的环

  • 标签: 南方周末 环境治理 社会问题 治理政策 这个世界 新闻生涯
  • 简介:公正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在西方,自柏拉图至罗尔斯,均立足于人性自私,将关于它的理论侧重于制度设计。中国的公正思想则是道德自律主义的,朱熹首创式地实现了它的心本哲理化,具体在他解释程颐以公正解释《论语》的"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章时。朱熹用公体正用解程子的公正,体现了其将公正哲理化;以无私心解释公字,以好恶当于理解释正字,则体现了其公正思想的心本指向。朱熹的公正思想离不开其时代土壤:邢昺、刘畅、陈祥道、郑汝谐、张栻等的对"能好人能恶人"章的解释已包含他公正思想的因子;程门之学则是其源头。朱熹的心本哲理化的公正思想,在元点和意义生成上由阳明所完成:元点是"良知"(心体);意义生成上则是"致良知"(格物)。当下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应是整合中西的道德自律和制度设计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公正

  • 标签: 朱熹 公正 体用 心本 西学 核心价值观
  • 简介: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着重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掩盖阶级剥削和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无不彰显分配所凸现的公正原则。公正应该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价值判断为公正树立了理论标准,而事实判断则使得公正得以真正实现;公正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公正与否决定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形式是统一的;公正也是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的统一,有折有扣是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分配的公正体现。马克思公正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指导,明确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特质,以区分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避免价值观的普世化。

  • 标签: 《哥达纲领批判》 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本届特区政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做了诸多努力,如何正确看待之?从施政能力看,港府谋划长远、推进有力;从施政环境看,"泛政治化"现象掣肘港府施政;从发展规律看,项目从实施到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层次思考,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 标签: 多角度观察 泛政治化 执政环境 沪港 最低工资水平 三年
  • 简介: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吴忠民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社会公正面对的不是哪一个特定的群体,而是社会的各个群体。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是要实现社会各个群体“各得应得”的公正对待。一个社会固然要不断地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

  • 标签: 社会公正 弱势群体 《光明日报》 中共中央党校 生活处境 吴忠民
  • 简介:旧刑事诉讼法忽略了庭前准备程序,导致庭审拖延或中断频繁发生。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增设了庭前会议。庭前会议具有证据开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流、争点整理等功能,主要解决与庭审有关的事项,为集中审理创造了条件,既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庭前程序的构建应当坚持被告人的程序参与、保持控辩裁三方构造、合意兼采用决定的原则立场,以保障程序公正,实现诉讼效率的最大化。

  • 标签: 庭前会议 公正 效率 庭审
  • 简介:司法公正是法治追求的永恒目标。我国法律体制不断完善,但司法违法行为现象多发、易发,违法成本过低是司法不公的重要原因,违法成本过低会弱化法律的约束力。文章从成本收益理论的角度对促进我国司法公正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违法成本与违法可能性之间呈反比关系,因而通过探讨提高违法成本路径来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

  • 标签: 成本收益 司法公正 违法成本
  • 简介:仲裁的公正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程序;一为结果。仲裁员作为程序的控制者、裁决的作出者,在仲裁公正性中的作用较大。目前对仲裁公正性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仲裁员的选择、披露、责任、报酬和回避等制度,明确仲裁员的聘任及考核标准,是仲裁员公正裁断的有力保障。

  • 标签: 仲裁员 仲裁 公正性制度保障
  • 简介:摘要QC小组活动程序有固定的格式,根据课题类型的不同,QC活动程序也有区别,对课题类型不加区分而套用单一格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本文对现场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了阐述,使大家加深对QC活动程序的了解。

  • 标签: QC小组 工程建设 QC活动程序
  • 简介: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各国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目的既在于提髙诉讼效率、程序繁简分流,也在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通过简易的努力使国民普遍能够得到具体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务.然而,这种程序受各国现行制度和司法实践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启动模式各不相同.当前,我国的民事诉讼规定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模式是法定适用模式.从程序选择权的视角,研究我国小额诉讼程序“法定”适用情形;分析我国对于简单且标的额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民事案件和复杂的金钱给付案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情况下,合意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 标签: 小额诉讼 程序选择权 法定适用 选择适用
  • 简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四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评标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对其行为设定了1分至24分的记分规则,并对于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严重影响评标活动的严重违

  • 标签: 评标专家 动态管理 园林绿化局 监督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 人力资源
  • 简介:蚂蚁会编程?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一个名叫马克·多里格的意大利人愣是把神话变成了现实。马克是意大利一家科研所的研究员,这些天,他正在为一个棘手的课题而苦恼。

  • 标签: 大师 程序 意大利人 研究员 科研所 马克
  • 简介:借鉴于北美的'合作法'理念和实践,法国立法者在其《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中确立了一种新的ADR类型,命名为'参与程序'。参与程序分为两步,即协商程序和寻求判决的程序。前者强调当事人须在律师的辅助下,依据签订的参与程序契约,秉着团队合作的诚信友好理念寻求纠纷的协商解决。后者则是在协商结果达成协议或者协商未果时,方便当事人诉诸法院启动相应程序,或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或就纠纷快速作出裁判。参与程序设立的目的,一方面提供给当事人一种协商解决纠纷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希望律师成为ADR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推动协商文化在法国的发展。

  • 标签: 纠纷解决 ADR 合作法 合作程序 参与程序
  • 简介:尊严源于权利理论,从人们对尊严的概念能够推断出大众的平等观,简单来说就是公民在自身人格及国家法律权利方面的平等。但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尊严与公正并不仅仅只是大众意识中的平等观这么简单。在政治哲学的视角下,各类自由平等及福利观念、资源与权利平等观念等,可以在解决我国政治权力与资源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社会福利,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尊严、公正的概念。

  • 标签: 政治哲学 尊严 公正 平等 概念分析
  • 简介:《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建标[2014]142号)提出了要在2020年前,实现工程计价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业内人士应齐心协力,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通过修法、立法、定颇修编等措施向这个既定的目标迈进。

  • 标签: 工程造价 管理目标 措施
  • 简介:B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与我国刑事速裁程序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仅限适用于轻罪案件,都是不经当庭质证、辩论对被追诉人定罪处刑,实质上都要求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二者又存在一些区别:刑事处罚令程序严格禁止被追诉人会被判处自由刑立即交付执行的案件适用,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并未对此作出限制;刑事处罚令程序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二者在定罪处刑方式和程序救济后的法律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我国可以借鉴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放宽刑事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加强对被追诉人获取律师辩护权的保障,明确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从宽量刑的幅度,进一步简化庭审程序.

  • 标签: 刑事处罚令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 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