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邻严重移位的缺失烤瓷冠桥修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分别对80例缺失患者采用截冠、特异核桩与烤瓷冠桥结合治疗修复。结果本文8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美观得到很好地恢复,经2年的临床观察,未发现牙龈瓷脱落情况。修复后2年,有15颗牙龈颜色明显变深,7颗出现明显的颈缘黑线。修复后2年,牙龈指数平均增加0.86。结论邻严重移位的缺失烤瓷冠桥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烤瓷冠桥修复引起的牙周组织损伤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 标签: 邻牙移位 烤瓷冠桥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上述患者均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移位前牙成功复位。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合、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显著由于治疗前水平,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牙周 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口腔正畸治疗在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有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联合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周基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前牙功能指标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性以及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前牙功能指标、周指标和正畸指标、稳定性、咬合功能和面型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细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和周基础治疗联合用于前牙移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前牙移位病人(n=3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9人,前者采取正畸和周基础治疗,后者行周基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84.21%,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咀嚼功能: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6.32±2.1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76.15±3.7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咀嚼功能更高(P<0.05)。结论:前牙移位联用正畸和周基础疗法,病人的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咀嚼功能改善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前牙移位 正畸治疗 咀嚼功能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添加口腔正畸,研究其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在通过口腔正畸干预后,病患的牙周膜间隙、牙齿咬合、牙齿松动、牙齿复位等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口腔的实用功能与美观度。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有效率高,其效果高于传统治疗,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美观度。

  • 标签: 牙周疾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10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基础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周状况,其临床推广价值良好。

  • 标签: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6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水平、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前牙覆颌和探诊后出血(BOP)进行对比。结果 槽骨高度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PD、前牙覆盖、前牙覆颌、BOP方面,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牙周正畸 牙周炎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施行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至前牙移位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周基础治疗,待其牙周炎症获得控制后,均经针对性的正畸疗法对移位前牙进行治疗,且给予调与周护理等处理,消除损伤与炎症,重建咬合关系。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均明显优于的治疗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及清除颌创伤,提高列的美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作者: 李成章 邓少林 尚姝环 金颖 张珍 龚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43001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经周非手术治疗后病理性移位牙齿自发回位的病例,该病例按牙周炎新分类为Ⅳ期C级。疾病特点是患者存在明显的咬合紊乱并构成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种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治疗特点是针对内外病因,对咀嚼肌紊乱和干扰进行个性化干预治疗,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消除炎症,均衡咬合取代局部过大的咬合应力;槽骨再生阻断上颌窦的源性感染;恢复中性区平衡促进牙间隙的减小关闭和病理性移位牙齿的自发回位。该病例未进行拔牙或其他任何治疗,提示针对咬合开展个性化治疗可获得更全面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正畸联合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牙周炎与正畸联合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牙周炎与正畸联合治疗基础上,附加周夹板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满意度及美观度评分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列正畸美观度评分为47.38±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正畸+周夹板治疗前牙扇形移位,对症分治的方法,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增加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夹板 正畸 扇形移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正畸联合周夹板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期间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共10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正畸周夹板治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 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联合周夹板在牙周炎导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正畸 牙周夹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周基础治疗与口腔正畸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一定标准,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72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为参照组,有36例患者,使用周基础治疗;另一组为试验组,有36例患者,使用周基础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的周相关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周基础治疗与口腔正畸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正畸联合周基础治疗在前牙移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6年3月,结束时间:2022年12月,参考对象从以上阶段内抽取,即:72例前牙移位患者,而后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周基础治疗、正畸联合周基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分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水平,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骨钙素、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功能评分,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移位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正畸联合周基础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小上前牙和上唇的突度。

  • 标签: 前牙移位患者 正畸 牙周基础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移位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牙周病患者共 40 例,根据随机抽样法选取实验组 20 例( 28 颗)、对照组 20 例( 25 颗)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周探诊深度( PD )、松动度( TM )和探诊出血率( BOP )。 结果 :研究得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PD 、 BOP 与 TM 均较治疗前降低, 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比较价值。 结论 :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移位可以有效降低 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率,改善松动度,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正畸 纤维带固定 牙周病 松动牙移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上腔灌洗术+稳定合垫治疗颞下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治疗结束后戴入稳定合垫,观察治疗前后痛值及张口度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张口度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伴有明显疼痛的亦有显著缓解。结论关节上腔灌洗术+稳定合垫能有效改善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及缓解疼痛,且维持时间较长。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上腔灌洗术 牙合垫 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缺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位置及缺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开口受限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对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采用亚洲常规治疗联合正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以及治疗后3年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殆、前牙牙槽骨高度以及探诊出血率。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以及治疗后3年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殆以及探诊出血率均明显降低,前牙牙槽骨高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对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上前牙唇向移位 牙周常规治疗 正畸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 60例(患 129颗)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施治前后患者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临床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明显较低, P<0.05 ;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I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 III度松动与治疗前相比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 P<0.05;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 1/3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而到根颈 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牙周 -正畸治疗
  • 简介:亲爱的小朋友,下图中有三匹“黑马”,.三匹“白马”,你能利用写“7”的方格及白色的“轨道”将黑白马的位置换过来吗?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不能隔位移动,每次只能移1格,共移7步完成。你能行吗?试试吧。

  • 标签: 移位 “黑马” 小朋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前牙覆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周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周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出血指数、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及前牙覆合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正畸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牙周炎症,恢复正常前牙覆合,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和美观,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 前牙移位 疗效 前牙覆牙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