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磷脂酰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γ,PI3Kγ)是一种表达于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脂质激酶,PI3Kγ一方面可通过激活TLR4-PI3Kγ-Erk1/2信号通路诱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增强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可通过激活mTOR-C/EBPβ信号通路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因此PI3Kγ在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巨噬细胞在宿主对牙周炎的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故本文就PI3Kγ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 巨噬细胞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丁苯酞预处理组(I/R+NBP组)。通过氧气剥夺以及无糖培养基的更换模拟6 h缺血4 h复灌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细胞活性,探索丁苯酞的最佳药物浓度;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核糖核酸(mRNA)水平的表达。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丁苯酞的最佳用药浓度为100 μmol/L;I/R组MDA、LDH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172.03±14.99) nmol/L比(38.98±6.49) nmol/L、(195.04±14.50)%比(100.00±0.00)%,t=14.106、11.354,P<0.05];I/R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高于Sham组(22.36±2.71比1.00±0.00、6.20±0.31比1.00±0.00,t=13.660、28.874,P<0.05);I/R组PI3K、p-Akt的表达量也高于Sham组(0.61±0.34比0.34±0.01、0.95±0.04比0.36±0.04,t=13.487、18.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MDA、LDH的表达量低于I/R组[(56.98±4.79) nmol/L比(172.03±14.99) nmol/L、(140.34±4.44)%比(195.04±14.50)%,t=12.661、7.890,P<0.05];I/R+NBP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低于I/R组(6.66±0.60比22.36±2.71、1.76±0.11比6.20±0.31,t=9.798、23.3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NBP组PI3K、p-Akt的表达量高于I/R组(1.00±0.05比0.61±0.34、1.27±0.04比0.95±0.04,t=11.440、10.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可以通过减少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及炎性反应进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过程可能有PI3K/Akt通路的参与。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简介:摘要磷脂酰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δ syndrome,APDS)是由PIK3CD基因或PIK3R1基因突变导致PI3K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Angulo等学者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病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良性淋巴结增生、自身免疫病、淋巴瘤等,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发病,但也有成人发病及无症状患者的报道,加之APDS免疫表型多变,通常IgA水平降低,IgM水平可正常或升高,IgG水平多变,首诊时容易误诊,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需及时的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 信号通路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淋巴结肿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OX转录物反义RNA(HOTAIR)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细胞资源种子库),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CRISPR/Cas9 KO HOTAIR病毒或CRISPR/Cas9 KO HOTAIR病毒+PI3K/Akt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处理,得到对照组(NC组),CRISPR/Cas9 KO HOTAIR组和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HOTAIR和Akt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Akt(p-Akt)、t-Akt和Tubulin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最后通过Tanswell测各组细胞迁移。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通过RT-PCR检测IncRNA HOTAIR在正常食管组织组(1.001±0.115)和食管鳞癌组织组(4.167±0.4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4,P<0.01);与NC组(1.001±0.144)比较,CRISPR/Cas9 KO HOTAIR组(0.051±0.014)的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6.5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1.033±0.060)比较,CRISPR/Cas9 KO HOTAIR组(0.220±0.058)的p-Akt或p-Akt/t-Akt值显著降低(t=10.0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0.400±0.02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220±0.058)比较,p-Akt或p-Akt/t-Akt值显著升高(t=1.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敲除HOTAIR基因对的Akt mRNA检测:NC组(1.033±0.044)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936±0.064)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P>0.05);CRISPR/Cas9 KO HOTAIR组(0.936±0.064)与CRISPR/Cas9 KO HOTAIR +IGF-1组(1.036±0.102)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在72 h比较细胞增殖,NC组(6.700±0.28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2.517±0.306)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58,P<0.01);CRISPR/Cas9 KO HOTAIR组(2.517±0.306)与CRISPR/Cas9 KO HOTAIR+IGF-1组(4.200±0.265)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66,P<0.05)。通过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NC组(1.000±0.029)与CRISPR/Cas9 KO HOTAIR组(0.330±0.049)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8,P<0.01);CRISPR/Cas9 KO HOTAIR组(0.330±0.049)与CRISPR/Cas9 KO HOTAIR+IGF-1(0.608±0.068)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6,P<0.05)。结论敲除HOTAIR基因(KO HOTAIR)通过降低p-Akt水平,降低p-Akt/t-Akt值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而PI3K/Akt的激活剂IGF-1可以阻止HOTAIR基因敲除产生的影响。

  • 标签: HOX转录物反义RNA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微小RNA(miRNA,miR)-199a-3p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2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其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99a-3p和PI3K/Akt/mTOR表达,分析miR-199a-3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肠癌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1.107±0.0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613±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与淋巴管侵袭(χ2=8.111,P<0.05)、血管侵袭(χ2=5.550,P<0.05)、淋巴结转移(χ2=4.189,P<0.05)、肝转移(χ2=12.320,P<0.05)、临床分期(χ2=4.300,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年龄(χ2=0.069,P>0.05)、性别(χ2=0.238,P>0.05)、肿瘤位置(χ2=0.321,P>0.05)、病理分级(χ2=0.013,P>0.05)、腹膜转移(χ2=0.109,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mTOR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0%(54/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3.8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1,P<0.05);Akt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63%(50/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5);PI3K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66%(46/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5.37%(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1,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表达与PI3K、Akt、mTOR均呈正相关(r=0.632、0.605、0.689,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PI3K表达与Akt、mTOR均呈正相关(r=0.707、0.705,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Akt表达与mTOR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管侵袭、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miR-199a-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 微小RNA-199a-3p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性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性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目的:观察脾虚太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B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治疗后,I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党参组明显。结论:脾虚证可能与壁细胞内IP3含量生成量减少相关,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脾虚证 壁细胞 IP3 党参 白术 补中益气汤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1,4,5-三磷酸肌醇(IP3)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生后7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5%氧气和95%氮气的密闭容器20min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4,12,24,48,72h及7,14,21d留取标本.对照组只做假手术,时间点与HIE组一致.PK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活性测定采用γ-32P催化活性测定法.IP3测定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c-fos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与对照组比,HIE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膜PKC活性降低(P<0.05或0.01),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升高(P<0.01),海马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变化不大;动态观察PKC活性显示上述改变在造模后72h内明显,并持续到14d,造模后21d基本恢复正常.与此同时,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IP3含量降低,丘脑IP3含量升高,以上改变在14d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HIE造模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即有不同程度的c-fos表达,且于缺氧缺血后4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并持续至72h.脑皮质c-fos表达以Ⅱ-Ⅴ层明显,海马以CA1和DG区明显,CA3区也有表达,丘脑c-fos表达稍有增加.结论HIE诱导第二信使PKC及IP3发生变化,缺氧缺血激活的PKC可调节c-fos基因表达,持续的PKC活性降低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参与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 标签: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蛋白激酶C C-FOS 1 4 5-三磷酸肌醇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INPP4B)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观察INPP4B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PP4B的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IHH4细胞中敲减INPP4B表达,采用系列体外试验检查INPP4B表达水平改变对IHH4细胞功能的影响。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性t检验,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非参数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22例INPP4B mRNA水平明显升高,癌组织中INPP4B的高表达率为73.3%(22/3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1/3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21例INPP4B蛋白呈上调表达,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5%。在IHH4细胞中敲减INPP4B表达可上调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3.61倍(χ2=33.800,P<0.05);下调磷脂酰3-激酶(PI3K)表达0.24倍(χ2=14.300,P<0.05)、下调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3(SGK3)表达0.18倍(χ2=19.400,P<0.05)、下调卷曲蛋白(Twist)表达0.31倍(χ2=8.700,P<0.05)和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0.25倍(χ2=15.800,P<0.05);但敲减INPP4B表达对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影响很小,仅下调0.96倍(χ2=0.000,P>0.05)。噻唑蓝(MTT)增殖试验表明,敲减INPP4B表达可显著抑制IHH4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38±11)个]比较,敲减INPP4B表达组[(76±9)个]的体外集落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92,P<0.05)。刮痕愈合试验结果表明,敲减INPP4B表达组和对照组的IHH4细胞刮痕愈合率分别为(33.48±0.05)%和(93.2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82,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敲减INPP4B表达组和对照组的IHH4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4,16)个和129(94,1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P<0.01)。结论INPP4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水平敲减INPP4B表达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INPP4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起促癌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Ⅱ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全球范围内正常人群的HPV感染率平均为10%,HPV感染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后可引起多种良恶性疾病。磷脂酰-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信号通路是人体散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HPV感染后导致基因突变、细胞周围环境改变以及产生的各种癌蛋白对该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产生激活或抑制效应,从而使细胞的生长不再受养分等环境条件的限制;信号通路下游分子的改变也能对HPV基因的复制、转录和表达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简述PI3K/Akt信号途径在HP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通路相关的药物治疗进展,为此类疾病提供更为广阔的治疗前景。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信号传导 基因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

  • 标签: 骨肉瘤 p53 血管生成 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成骨分化以及磷脂酰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MSCs,加入1×10-11、1×10-9、1×10-7 mol/L瑞舒伐他汀为实验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以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成骨诱导培养3、7、14、21 d,依次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定量、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24、48 h,只有1×10-7 mol/L组MSCs增殖显著增加(24 h:3.57±0.24比3.14±0.14,t=-3.851,P<0.05;48 h:4.19±0.18比3.44±0.11,t=-6.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到72 h时,1×10-9 mol/L组MSCs增殖也显著增加(5.42±0.13比4.47±0.16,t=-8.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成骨诱导培养3 d,1×10-7 mol/L组可显著增强骨形成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ColⅠ)4种基因表达(BMP2:2.1±0.2比1.0±0.2,t=-6.736,P<0.05;Runx2:5.2±0.6比1.0±0.1,t=-11.959,P<0.05;OPN:1.8±0.4比1.0±0.2,t=-3.098,P<0.05;ColⅠ:1.9±0.3比1.0±0.3,t=-3.6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1×10-7 mol/L瑞舒伐他汀可使磷酸化的磷脂酰3-激酶(p-PI3K)和蛋白激酶B(p-Akt)高表达。诱导培养至14 d和21 d,1×10-9、1×10-7 mol/L两组ALP均显著增高(14 d:12.07±1.67、18.32±2.26比3.43±0.36,F=7.200,P<0.05;21 d:10.74±1.27、14.71±3.18比5.76±0.63,F=6.4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茜素红定量与染色相似,在同期1×10-9 mol/L和1×10-7 mol/L茜素红定量也高于对照组(14 d:5.6±0.8、6.2±1.2比1.0±0.2,F=5.600,P<0.05;21 d:5.8±1.1、7.1±1.8比2.4±0.3,F=5.9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促进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其促骨形成可能与PI3K/Akt信号激活有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抑制磷脂酰-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白藜芦组,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酐、尿素氮的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PI3K、AKT、mTOR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以及LC3A/B的表达水平。结果Model组的血清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Sham组和白藜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可见肾外髓质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白藜芦组大鼠肾损伤较Model组减轻。Model组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组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低于Mod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LC3A/B表达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可以明显改善肾IRI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白藜芦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激活自噬,对肾起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miRNA)-181靶向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调控磷脂酰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和miRNA-181抑制组10只,检测大鼠血清尿酸、酐、尿素氮;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iRNA-181和PTEN、PI3K、Akt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TEN、PI3K、Akt、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81与PTEN的靶向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方差不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s T2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尿酸(135±21)mmol/L、酐(27.8±2.1)μmol/L、尿素氮(6.8±0.5)μmol/L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尿酸[(213±28)mmol/L,(214±23)mmol/L;酐(49.2±2.3)μmol/L,(48.6±2.2)μmol/L;尿素氮(11.5±2.7)μmol/L,(11.7±2.5)μmol/L]含量显著升高(F尿酸=26.739,F酐=259.055,F尿素氮=12.921,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181抑制组大鼠尿酸(169±21)mmol/L、酐(33.7±1.8)μmol/L、尿素氮(9.1±1.7)μmol/L含量降低(LSD-t尿酸=4.356,LSD-t酐=15.773,LSD-t尿素氮=2.858,均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miRNA-181表达水平(1.88±0.16、1.84±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53±0.08)(F=193.554,P<0.05),而PTEN蛋白(0.18±0.02、0.16±0.02)和mRNA表达水平(0.48±0.08、0.44±0.07)均低于对照组(1.27±0.06、1.27±0.16)(F蛋白表达水平=515.116,FmRNA表达水平=141.470,均P<0.05);抑制miRNA-181后,大鼠肾组织肾组织miRNA-181表达水平(1.35±0.58)显著降低(LSD-t=10.341,P<0.05),PTEN蛋白(0.84±0.05)和mRNA表达水平(0.90±0.08)均升高(LSD-t蛋白表达水平=20.471,Tamhane′s T2 mRNA表达水平=13.881,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PTEN是miRNA-181的靶基因。与对照组(0.18±0.02、0.09±0.01、0.05±0.02、1.06±0.07、0.96±0.06)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I3K(1.01±0.06、1.00±0.06)、Akt(0.90±0.05、0.95±0.04)、p-Akt蛋白表达水平(0.99±0.07、0.97±0.05)和PI3K(3.63±0.18、3.68±0.22)、Akt mRNA表达水平(2.38±0.05、2.34±0.12)均显著升高(FPI3K蛋白表达水平=169.979,FAkt蛋白表达水平=393.411,Fp-Akt蛋白表达水平=164.201,FPI3K mRNA表达水平=563.944,FAkt mRNA表达水平=141.470,均P<0.05);抑制miRNA-181表达后,大鼠肾组织PI3K(0.69±0.06)、Akt(0.42±0.03)、p-Akt蛋白表达水平(0.50±0.05)和PI3K(2.40±0.09)、Akt mRNA表达水平(1.40±0.12)均降低(LSD-tPI3K蛋白表达水平=7.432,LSD-tAkt蛋白表达水平=18.291,LSD-tp-Akt蛋白表达水平=9.595,Tamhane′s T2PI3K mRNA表达水平=17.070,Tamhane′s T2Akt mRNA表达水平=17.357,均P<0.05)。结论抑制miRNA-181表达,可靶向PTE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伤。

  • 标签: 微RNAs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宁夏汉族老年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ITPKC)、磷脂酶C样1蛋白(PLC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COPD稳定期汉族患者250例,分为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组103例、COPD非PH组147例,同期选取老年汉族健康对照组12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ITPKC基因和PLCL1基因纳入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间的差异。结果rs2288450等位基因(χ2=6.09,P=0.048)及基因型频率(χ2=5.18,P=0.020)和rs9789480位点等位基因(χ2=30.14,P<0.001)及基因型频率(χ2=32.89,P<0.001)的分布在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290692、rs1771306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健康对照组与COP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LCL1基因rs9789480位点等位基因(χ2=94.50,P<0.001)及基因型(χ2=72.76,P<0.001)频率分布在COPD非PH组与COPD相关P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s2290692、rs17713068、rs2288450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COPD相关PH组与COPD非PH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PKC基因rs2288450位点携带C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罹患COPD的保护性因素,可降低老年人COPD的发病率。PLCL1基因rs9789480位点携带C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罹患COPD及COPD-PH的保护性因素,可降低老年人COPD及COPD-PH的发病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血小板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细胞内钙信号,整合素激活和凝血因子的启动等,多种粘附蛋白和受体及血小板活化激动剂等参与其中,其中包括GPV1、CLEC-2、PLC、PKC、talin1等1。血小板活化是触发凝血作用的核心过程,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因子依赖的血栓形成在减少外伤后受损血管失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病理条件下,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也可能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肌梗死或中风。因此,抗血栓形成的治疗是主要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然而,现在应用的抗血栓剂作用较局限,如何研究新的抗血栓制剂是当前关心的热点。磷脂酰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具有重要的细胞调节功能,在许多细胞功能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存活和细胞内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2。

  • 标签: 血小板 血栓形成 磷脂酰肌醇3激酶
  • 简介:在骨骼中磷酯酰3激酶(PI3K)以异二聚体形态存在.它以及它下游的靶目标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一起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GLUT-4转移;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时间对骨骼中PI3K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和胰岛素的调节有关.

  • 标签: P13K 蛋白激酶B(PKB/Akt)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磷脂酰3-激酶(P13K)P85α蛋白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采用Westernblot筛选出对P13KP85α蛋白抑制效率最高的shRNA干扰片段.然后通过PI标记法和AnnexinV—FITC标记法分别检测干扰后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hRNA/324后.SW480细胞P13KP85α蛋白降低最为显著.抑制率为90%。选择该干扰片段进行后续实验。干扰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的G1期细胞数量分别占(62.4±2.7)%和(51.2±3.5)%;S期细胞数量占(23.9±1.7)%和(34.1±3.4)%;氟尿嘧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11.1±3.7)%和(1.4±0.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3KP85α蛋白表达下降可引起结直肠癌SW480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PI3KP85α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RNA干扰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