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其给药时机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12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切皮前注入吗啡2mg和氟哌利多1.25mg的5mL生理盐水溶液。B组于关闭腹膜前及C组于手术结束后即刻,分别注入A组同样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生理盐水溶液。结果三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优于C组(P〈0.05);且A组、B组的镇痛时间长于C组、局麻药用量少于C组,A组用量最少;但未增加并发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论术前、术中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和氟哌利多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较术毕注入吗啡镇痛更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方法尤其适合无PCA镇痛装置的基层医院和经济条件差的患者。

  • 标签: 硬膜外 吗啡 氟哌利多 超前镇痛时机
  • 简介:  我科从1991年8月至今对6280例接受硬膜外阻滞的术后病人分别在手术结束前5分钟向硬膜外注入吗啡液,获得了满意的术后止痛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观察 吗啡用于 术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管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2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将所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行以常规硬膜外置管,研究组110例产妇行以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硬膜外置管置入血管概率为3.64%,置管失败概率为1.82%,对照组置入血管概率为13.64%,置管失败概率为10.00%,研究组硬膜外置管置入血管以及置管失败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管来说,硬膜外腔置管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可以避免置入血管,降低置管失败概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硬膜外腔置管 生理盐水 产科
  • 简介: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在国外应用非常普及,国内现已广泛开展和推广,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筛选、摸索、希望能找到最佳用药方式,以达到镇痛效果好,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及镇痛时间可取的目的。我们采用咪唑安定加芬太尼对420例病人行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腔注药 术后镇痛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临床观察 单次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先行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再置入硬膜外导管。对照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再注入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优于直接置管注入麻醉药,能减少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

  • 标签: 剖宫产术 利多卡因 硬膜外穿刺
  • 简介: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从疼痛的程度、产后24h内出血量、排气时间、排尿情况及自由下地活动时间进行比较

  • 标签: 临床观察 剖宫产术 吗啡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和持续硬膜外输注(CEI)两种模式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组(PIEB组,n=100)和持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100)。在宫口开至2~3 cm时施行硬膜外阻滞的分娩镇痛,两组均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首次剂量后:PIEB组,以6 ml/min给药速度给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按8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药液。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后20 min(T1)、分娩镇痛后1 h(T2),宫口开全时(T3)、分娩时(T4)、分娩后1 h(T5)的运动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分娩镇痛后产妇满意度、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血乳酸值。结果各个时间点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评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3~T4时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1)。PIEB组产妇满意度高于CEI组(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gpar评分及脐带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CEI给药模式比较,PIEB给药模式可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迟爆发痛的出现,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母婴安全;是适合初产妇分娩镇痛时的给药模式。

  • 标签: 镇痛,产科 初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不同的时间注药对镇痛有否差异。方法ASA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共36例,年龄在35岁~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术后从硬膜外注入0.7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第一组(A组)手术后出现伤口微痛时,1200~1500注药;第二组(B组)伤口微痛时,1800~2100注药;第三组(C组)注药二次,第一次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同(A组)组,第二次注药计量时间和药量同(B组)。注药后监测血压、心率、SPO2、镇痛效果、副反应、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A组优良率为16.66%,B组为58.33%,C组为100%,三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镇痛持续时间24h内伤口出现剧烈疼痛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48h内伤口基本不痛A组2例,B组7例,C组12例,C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A组最短(P<0.01)。(3)哌替啶使用情况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副反应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三组无差异(P<0.05)。结论吗啡从硬膜外注入作术后镇痛,1200~1500时镇痛作用较弱,1800~2100作用较强,持续间隔注药镇痛最强。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吗啡 不同时间硬腔外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6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8.5±0.5、1.5±1.2、3.8±1.0、4.5±1.0,疼痛缓解优良率分别为100%、95.3%、71.6%。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除出现排尿困难7例(10.3%),恶心嗜睡、下肢麻木各5例(7.4%)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水乙醇硬膜外注入脊神经毁损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止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脊神经 乙醇 疼痛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和持续硬膜外输注(CEI)两种模式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组(PIEB组,n=100)和持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100)。在宫口开至2~3 cm时施行硬膜外阻滞的分娩镇痛,两组均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首次剂量后:PIEB组,以6 ml/min给药速度给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按8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药液。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后20 min(T1)、分娩镇痛后1 h(T2),宫口开全时(T3)、分娩时(T4)、分娩后1 h(T5)的运动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分娩镇痛后产妇满意度、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血乳酸值。结果各个时间点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评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3~T4时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1)。PIEB组产妇满意度高于CEI组(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gpar评分及脐带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CEI给药模式比较,PIEB给药模式可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迟爆发痛的出现,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母婴安全;是适合初产妇分娩镇痛时的给药模式。

  • 标签: 镇痛,产科 初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对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产妇进行临床研究。将96例产妇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48例,对照组产妇未进行药物镇痛,研究组使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镇痛。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分娩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几率为(4.17%)相较于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的几率(8.33%),差异性不显著;且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几率为(2.08%)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几率(6.25%),差异性不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T0(轻度疼痛)阶段NRS评分数值差异性不显著,但研究组产妇T1(中度疼痛)、T2(重度疼痛)阶段NRS评分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镇痛效果 分娩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提出自然分娩和椎管内镇痛要求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200例,初次妊娠,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2组(n=100):单纯硬膜外阻滞+PIEB组(E组)和DPE+PIEB组(D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组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D组进行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连接硬膜外脉冲泵(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参数设置:首次剂量10 ml,背景剂量10 ml/h,PCA剂量5 ml,间隔时间20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给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的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输注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情况、罗哌卡因用量和分娩方式。记录孕妇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穿刺后头痛和胎儿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产后1 d常规随访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与E组比较,D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比率升高,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联合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麻醉,脊椎 镇痛,产科
  • 简介:近年来,我院应用硬膜外腔长期保留导管,重复注入0.25%布比卡因10ml、吗啡2mg、胃复安10mg、新斯的明0.1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ml,配成混合液治疗晚期癌性疼痛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镇痛效果分级评定标准Ⅰ级为疼痛无改善;Ⅱ级为部分镇痛(镇痛<50%);Ⅲ级为大部分镇痛(镇痛>50%);Ⅳ级为完全镇痛。

  • 标签: 布比卡因 临床观察 硬膜外 混合液 镇痛效果 晚期癌性疼痛
  • 简介:为了研究硬膜外注入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金光浩等选择32例ASAⅠ~Ⅱ级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Ⅰ组,n=10):罗哌卡因组(Ⅱ组,n=11);吗啡组(Ⅲ组,n=11)。术后分别经硬膜外分次推注生理盐水,0.2%罗哌卡因和0.02%吗啡。注药后2小时、6小时时用线性视觉模拟法(VAS)评定疼痛分数,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血糖以及胰岛素和血糖比值。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注入 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吗啡 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的足月产妇50例,全部采用硬膜外镇痛的分娩镇痛方法。进入活跃期时输入0.2%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混合液10ml,按PCA6ml、30min,按需追加3ml/h于宫口开全停泵。结果镇痛总有效率为96.1%。99.1%镇痛后Bromage标准0级,可下地行走,低血压发生率为4%,恶心4%,皮肤瘙痒2%,结论PCEA和罗哌卡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极少发生不良反应,最小的远动神经阻滞,对母婴安全有益。但观念的更新及分娩镇痛服务体系的建立更重要。

  • 标签: 在镇痛 产科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芬太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78-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