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知性德育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抽象化、教条化的弊端,被质疑为脱离生活实践,因而遭到了生活德育论者的猛烈批判。然而,生活德育和知性德育本质上并不存在矛盾和对立的关系,相反它们在"知行合一"的角度恰恰具有互补性。在理论层面,社会生活正是知性德育的生命力所在,知性德育并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问题,依然具有其独特的德育价值;而在实践层面,生活德育在促进德育生活化、帮助学生转化道德行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两者融合才能真正促成德育工作的实效。培养有道德智慧的人是两者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的融合,通过道德事件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则是两者在教育途径层面上的融合。

  • 标签: 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 知行合一 道德智慧 道德事件
  • 简介:摘要现代城市的基础建设与文化建设,需要强大的电力基础来提供保障。城市电网的格局规划与线路铺设,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面对每日耗电量巨大的城市需求,城市电网普遍出现超负荷的现象,再加上城市电网老化、破损等一些自然天气灾害因素的影响,城市电网的供电压力上升,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城市区域性供电设施的瘫痪,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城市电网规划应通过提升人员素质,进而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科学调研,准确保电量负荷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各个城市之间的电力网络系统需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与融合,城市电网的有效规划有利于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为供电的可靠性提供保障,确保城市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 标签: 城市电网 线路规划 电压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命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经2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程度。结果经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从孟子到王阳明,中国哲学始终存续着一个“良知”的主题,并在历史的演进中生发出善性、知性与自性的三个面向。并基于此三个面向的性义,而结构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性观。善性的良知为这种人性观奠定了一个道义准则的基调;知性的良知为这种人性观开放出一个形上源力的空间;自性的良知则为这种人性观明确了最终落实的主体。

  • 标签: 良知 善性 知性 能知 自性
  • 简介:摘要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维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的技术优化。安全供电变电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动态支持工业和社会生产的其他方面,以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顺利,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本文分析了变电站高压电气控制设备预知性检修。

  • 标签: 变电站 高压电气控制设备 预知性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8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WCST评分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认知功能 抑郁状态
  • 简介:辨证论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实践模式,是在证的作用场域、觉知现象以及相应的符号系统中展开的,其过程是觉知者与觉知对象的双向牵引与整体互动。通过对这一实践模式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医患关系的元建构是:觉知着的主体间互动。这一元建构模式决定了传统医学界不但提出医者仁术等对医家的要求,而且从如何择医以及如何求治等方面规范了对患者的要求。在现代医学从生物模式到心理社会生物全人医学模式转型中,这一元建构模式在互动场域建立以及疗效的互动性开发等方面为新医患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 标签: 医患关系 中医辨证论治 身体场域 觉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