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胸膜。眼部SFT作为一种少见的疾病,可发生于眼的各个部位,包括眼睑、眼眶及球内。眼部SFT主要见于成年人,单眼发病,患者多以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及可扪及的肿块就诊。CT和MRI上多表现为界清的卵圆形至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强化显著,提示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学上肿瘤由卵圆形到梭形细胞随意排列并与粗细不等的胶原混合成"无结构"样模式,肿瘤内可见典型的"分支样、鹿角样"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4和STAT6弥漫一致强阳性,是SFT的重要诊断线索,CD99、Vimentin、Bcl-2阳性也可帮助其诊断。基因表达谱研究揭示SFT中存在NAB2-STAT6融合基因,其可能是SFT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眼部SFT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必要时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特别是非典型/恶性或复发性SFT。SFT属于中间性肿瘤,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部分可复发、浸润或者转移。因此,SFT患者术后必须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66-271)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眼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眼部并发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ICU收治的患者90例,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眼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眼部循证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眼部护理①、②、③、⑥护理质量审查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结膜充血、角膜暴露、结膜暴露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眼部分泌物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ICU护理期间实施眼部护理循证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ICU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眼部护理质量审查 眼部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与自体血清联合应用在职业性轻中度眼部化学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学院鞍钢总医院接收的职业性轻中度眼部化学伤37例(60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30眼)为对照组,19例(30眼)为观察组,两组均局部给予清除坏死组织、抗感染、营养角膜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角膜绷带与自体血清联合应用治疗,随访5个月,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例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5.50±1.78)d,对照组为(10.53±3.30)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例角膜上皮修复所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为26.67%(8/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角膜绷带与自体血清联合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减少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接触镜 血清 眼烧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电焊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方法,以参加体检的电焊作业人员46人92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不接触电焊的其他工人45人9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眼部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以结膜炎(50.00%,46/92)、角膜知觉减退(33.70%,31/92)、黄斑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阳性(27.17%,25/92)较高;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工龄≥10年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工龄<10年作业人员(P<0. 05)。观察组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的部位依次为前囊膜(56.25%,9/16)、后囊膜(37.50%,6/16)和赤道部(6.25%,1/16);黄斑改变OCT图像依次表现为黄斑区的视细胞内外节连接部分(IS/OS)局部微小缺损或断裂(100%,25/2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局部微小断裂或缺损(52%,13/25)。结论电焊弧光能引起作业人员结膜炎、角膜知觉减退等眼部多种损害,应重视角膜知觉及OCT检查,便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视网膜 晶状体 电焊 作业人员
  • 简介: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自我剪切,后者激活体内促炎因子,引起宿主体内一系列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方式多样,参与并调控了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炎症相关眼部疾病。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分子基因突变或相关蛋白活性异常在眼科相关疾病中发生及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眼部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带来启发。

  • 标签: 炎症小体 干眼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刺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月中上旬(2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3 h,最长为伤后8个月。临床表现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者共13例(27.1%),入院后均急症给予角膜和(或)巩膜异物取出术治疗。临床表现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共24例(50.0%),其中18例患者的患眼存在角膜溃疡,感染累及角膜浅层或全层;6例患者的患眼角膜表面无溃疡,为深基质及角膜内皮面的感染;共聚焦显微检查真菌阳性率为87.5%(21/24);根据真菌感染的深度给予单纯药物(2例)、角膜清创术(5例)、结膜瓣遮盖术(2例)、角膜基质内注药(1例)或穿透角膜移植术(14例)治疗;链格孢霉菌为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者共11例(22.9%),均给予巩膜切开探查术治疗,其中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后经超声生物显微检查仍发现有巩膜异物残留,给予手术取出;4例在巩膜坏死部位涂片查到真菌。结论板栗刺造成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真菌性角膜炎、坏死性巩膜炎3大类。板栗刺异物应尽早取出,一旦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应尽早药物或手术干预。坏死性巩膜炎常由长期异物存留诱发,巩膜切开探查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70-375)

  • 标签: 板栗 眼损伤 眼异物 角膜炎 巩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州市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市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肿瘤,眼部,恶性 情况,发病 情况,生存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部淋巴瘤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和眼附属器淋巴瘤(POAL)。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PIOL最常见的形式,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因其眼部症状的非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鉴定是诊断PVRL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已被应用于PVRL的诊断。细胞因子测量和B细胞克隆性以及突变分子的测定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VRL的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玻璃体内化疗(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根据是否累及非眼部组织选择是否进行全身化疗。眼眶淋巴瘤是POAL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组织病理学亚型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是预测预后及选择治疗的最佳指标。在治疗孤立性低级别淋巴瘤时,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播散性和高度恶性淋巴瘤,应选择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

  • 标签: 眼部淋巴瘤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
  • 简介:摘要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在眼部主要寄居于毛囊、睑板腺及皮脂腺,可引起异物感、眼痒、眼干等眼部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蠕形螨可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如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霰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甚至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蠕形螨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现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眼科医师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 标签: 蠕形螨 眼部疾病 检查方法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冷疗法在眼部整形美容术后中 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到本医院接受眼部整形美容术的 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冷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伤口开始好转时间、基本愈合时间以及 疼痛评分 、 SAS 、 SDS 评分 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伤口开始好转时间、基本愈合时间 显著 短于对照组 ( P<0.05 ) , 疼痛评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SAS 、 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冷疗法应用在眼部整形美容术后中,具有显著的 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伤口开始好转的时间、伤口基本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眼部整形美容术 冷疗法 疼痛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前已知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约有200种,一些病毒既能通过呼吸道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也可以先经眼表的接触感染,随后导致呼吸组织感染,还有部分病毒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眼部并发症。本文介绍呼吸道病毒对眼部组织的趋向性及其可能机制,关注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全身感染与眼部感染的关系,并对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眼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并发眼部并发症的呼吸道病毒进行总结。

  • 标签: 呼吸道病毒 眼部感染 趋向性 机制
  • 简介:摘要约60%的青少年和成人的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5%~10%的患者是由其他遗传性疾病包括代谢和神经肌肉疾病、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综合征等所致,且常合并心脏外表现,包括眼部病变。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眼部病变 遗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为有效防治近视,已有大量研究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既往研究表明近视引起的异常视觉刺激由视网膜神经元接收并产生信号经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转导至巩膜,引起巩膜重塑、眼轴延长。然而信号具体如何从视网膜转导至巩膜尚不明确,研究发现TGF-β/Smad、JAK/STAT、视黄酸、PPAR、Wnt/β-catenin、多巴胺、乙酰胆碱受体和GABA等信号通路在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信号通路的研究在防治近视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18-323)

  • 标签: 近视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指帕金森病患者视觉通路中由于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眼球活动异常和视觉障碍。该症候群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并与疾病的病程、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相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频眼动仪、磁共振成像、评估量表等方法可协助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既往被忽视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尽早识别该症候群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 标签: 帕金森病 眼球运动 视觉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从而造成持续性感染,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已发现生物膜可以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巩膜扣带等眼内植入物表面形成。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生物膜在眼内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真菌生物膜及其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耐药机制、治疗策略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真菌 眼部感染 角膜炎 植入物相关眼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