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真菌的有害毒素生长主要是由于存在于人类食物中及动物饲料中的某些真菌所产生出来的一个重要代谢的产物,对健康人畜不利。霉菌毒素也可直接经途径由腐败食物直接进入到人体内或在动物的体内,对人畜或其他动物造成的各种急性中毒或慢性食物中毒,从而直接造成危害。由于链霉菌毒素对人类身体的毒害性巨大,有必要对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监测。因此,有必要研究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新进展。

  • 标签: 检测食品 多种类真菌毒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真菌毒素是生长在食品或饲料中的真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对人畜有害。霉菌毒素可通过饮食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进而造成危害。由于霉菌毒素对人体的毒性,有必要对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监测。因此,有必要研究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新进展。

  • 标签: 检测食品 多种类真菌毒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 标签: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建立了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同时处理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过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采用依利特 Hypersil ODS2色谱柱(4.6×150mm,5μm),以乙腈:2%冰乙酸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器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检出限分别为0.024和0.063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40.0和1.00~100.0ng/mL,大米样品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5.%~88.0%,方法精密度为2.5%~5.3%。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赭曲霉毒素A 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 TT)免疫效果,为改进破伤风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1年,对在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外伤就诊的患者调查其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 TTCV)免疫史。对353例TTCV计划免疫后5~10年的受试者(A组)检测血清破伤风抗体(tetanus antibody, TAB),比较不同年龄人群不同TAB水平(<0.01 IU/ml、0.01~0.10 IU/ml、>0.10 IU/ml)受试者的分布差异;对68例有TTCV免疫史、年龄14~83岁、TAB水平为0.01~0.10 IU/ml的受试者(B组)与133例无TTCV免疫史、年龄17~77岁的受试者(C组)分别接种1剂、3剂TT,观察免疫后28 d TAB水平变化。结果A组不同年龄人群不同TAB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01),随着年龄增长,TAB水平在<0.01 IU/ml和0.01~0.10 IU/ml之间的受试者比例增高。B组受试者1剂TT免疫后28 d,68例中有66例TAB>0.10 IU/ml,免疫前后TAB水平为0.01~0.10 IU/ml、>0.10 IU/ml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3, P<0.001)。C组受试者3剂TT免疫前,133例中有129例TAB<0.01 IU/ml、4例TAB为0.01~0.10 IU/ml;3剂TT免疫后28 d,1例TAB为0.01~0.10 IU/ml、132例TAB>0.10 IU/ml,免疫前后不同TAB水平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80, P<0.001)。结论TTCV计划免疫5年后,TAB水平在<0.01 IU/ml和0.01~0.10 IU/ml之间的个体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对于无TTCV免疫史人群和TTCV免疫后TAB保护作用下降的人群,加强TT免疫可以显著提高群体TAB保护状况。

  • 标签: 破伤风 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为提高实验室水质检测效率,依据《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2018,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分析方法。水样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对溶解态藻毒素(水样)和藻细胞内藻毒素(膜样)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总量是水样处理和膜样处理测定结果之和。经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分离后,进入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本法水样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微囊藻毒素-LR 0.10μg/L、微囊藻毒素-RR 0.02μg/L,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是微囊藻毒素-LR 0μg/L~5.0μg/L、微囊藻毒素-RR 0μg/L~1.0μg/L,线性关系(r≥0.998),精密度满足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的要求,准确度试验中加标回收率在80%~130%范围内。按照以上实验过程,能够完成对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测定工作。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微囊藻毒素
  • 简介:摘要随着肉毒毒素临床应用增加,出现了非正规渠道注射肉毒毒素而中毒的患者,由于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指标,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注射史。结合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的相关文献,对注射性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选择、治疗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中毒 肉毒抗毒素 诊断 治疗 美容技术。
  • 简介:摘要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腹泻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宁 杨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视光学院 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制剂 手术 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重症狼疮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疾病活动指数等资料。根据治疗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8例)和未感染组(6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36例,62.07%),对于氟康唑、灰黄霉素以及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2.07%、56.90%、51.72%。感染组28 d死亡率(17.24%)高于未感染组(χ2=6.54,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活动指数>19(OR=2.779,95%CI:1.135~3.936)、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50 mg(OR=2.898,95%CI:1.336~4.520)、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OR=1.452,95%CI:1.030~2.073)、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OR=1.992,95%CI:1.138~2.891)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OR=1.571,95%CI:1.016~2.317)均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对氟康唑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疾病活动指数、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过高、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狼疮肾炎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疾病活动指数 危险因素 真菌感染 合并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卡巴他赛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采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卡巴他赛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和无水乙醇及吐温80溶解成6mg·ml-1的溶液,再稀释至24倍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可采用此法对卡巴他赛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 标签: 卡巴他赛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廉江市某肉鸡养殖场,养殖一月龄红羽肉鸡约5000只,于4月中下旬开始表现出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并出现死亡现象。通过问诊病鸡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对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为霉菌污染谷物或饲料后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由于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率高,为避免鸡养殖业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需要结合日常预防和治疗,避免此病出现并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常见的6种霉菌毒素,分析了霉菌毒素进入动物机体后产生危害的机理,以及阐述了养殖过程中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 中毒危害
  • 简介:摘要:真菌性角膜溃疡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为眼科疾病,具有较高致盲率,且诊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降低生活质量。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各有利弊。本文将重点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进展。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中医药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皮肤科门诊玫瑰痤疮女性患者20例,年龄27~46(35±3)岁。全面部注射1次A型肉毒毒素50~60 U,14 d后予以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每28 d 1次,3次后每2个月巩固1次共5次。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防晒、保湿。20例患者7~10 d开始起效,潮红和红斑明显减轻,瘙痒好转;14 d红斑大部分消退。激光治疗3次后红斑消退,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缓解;之后每2个月巩固1次,随访6个月治愈。仅1例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后出现面部红斑、水肿,予以冷敷3 d后缓解,无色素沉着。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玫瑰痤疮 肉毒毒素 强脉冲光 联合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