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2021年收到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275家医院的用药错误(ME)报告19 585例。上报ME的医院较2020年(255家)增长了7.84%,报告ME例数较2020年(15 849例)增长了23.57%。19 585例ME报告中A级错误278例(1.42%),B级16 221例(82.82%),C级2 442例(12.47%),D级410例(2.09%),E级95例(0.49%),F级133例(0.68%),G级1例(<0.01%),H级4例(0.02%),I级1例(<0.01%)。B~I级ME涉及的19 307例患者中男性10 528例(54.53%),女性8 779例(45.47%);年龄1 d~102岁,其中儿童(<18岁)2 236例(11.58%),青中年人(≥18~<60岁)9 794例(50.73%),老年人(≥60岁)7 277例(37.69%)。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E~I级)涉及患者234例,男性129例(55.13%),女性105例(44.87%);年龄3个月~99岁,其中儿童45例(19.23%),青中年人88例(37.61%),老年人101例(43.16%)。因误服药物导致严重ME的16例患者中14例为儿童,与2020年相比,误服药物儿童例数增加了1倍(2020年为7例),而2012至2019年儿童误服药物的报告仅为3例。278例A级错误未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19 307例B~I级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13 932例(72.16%),药师3 961例(20.52%),护士541例(2.8%),患者/家属412例(2.13%),其他人员461例(2.39%),医师和患者/家属引发ME占比已经连续4年逐渐升高(2018、2019和2020年医师分别为60.89%、65.46%和68.05%,患者/家属分别为1.06%、2.04%和2.08%);发生场所在门诊者8 662例(44.87%),病房5 256例(27.22%),药房3 856例(19.9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977例(5.06%),护士站289例(1.50%),患者家中239例(1.24%),社区卫生站6例(0.03%),其他场所22例(0.11%),发生在门诊和患者家中的ME占比已经连续4年逐年升高(2018、2019和2020年发生在门诊者分别为37.32%、37.74%和43.24%,发生在患者家中者分别为0.41%、0.89%和1.02%)。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分别是用量、品种和给药频次。错误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分别是药师、患者/家属和医师。引发错误因素居前3位者分别是知识欠缺、疲劳和培训不足。

  • 标签: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年度报告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是获取准确的地下水污染信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工作,利用地下水污染监测可以实时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测和预警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由于地下水污染源往往呈现多点分布,污染源的变化影响着监测井的空间布局和数量选择。因此,在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设计时,还需考虑多个污染源对监测络设计的影响。

  • 标签: 污染源 地下水监测网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2021年度上报广东省细菌耐药监测的数据,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标本来源、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ET 5.6 软件对2020年 10月至2021年9月(此数据段是按照广东省细菌耐药监测要求而定)本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8.5%(1750/2555),革兰阳性菌占31.5% (805/2555)。排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26株,占28.4%)、肺炎克雷伯菌(265株,占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258株,占10.1%)、铜绿假单胞菌(151株,5.9%)、和粪肠球菌(94株,占 3.7%)。其中重点科室ICU分离菌株数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74株,占 24.3%)、大肠埃希菌(35株,占11.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3株,占10.9%)、鲍曼不动杆菌(23株,7.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占 7.2%)。标本类型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尿液(731株,占28.6%)、痰标本(579株,占 22.7%)、其他(464株,占18.2%)、血液(384株,占15.0%)和脓液(264株,占10.3%)。 共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 49株(49/258,19.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154/214,72.0%),未发现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 0%和2.6%。%,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2.8%和16.2%。非脑脊液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1.2%。未发现有青霉素耐药的β溶血性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前3位 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726株(41.5%)、265株(15.1%)和151株(8.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位0.8%和0.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 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黏菌素B、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大多数监测药物耐药率超过30.0%,亚胺培南和 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都为30.1%。结论 通过分析2021年度耐药监测数据,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标本来源、细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 标签: 广东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高速运行,导致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再加上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一直以来环境污染不但没有得到遏制,还愈来愈猖獗。如今,人们在意识观念中已经发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和影响。

  • 标签: 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 建设
  • 简介:摘要: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络建设形势与需求,”十三五”期间全国基本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污染源等全覆盖,”十四五”初期优化调整了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大了自动监测力度。通过分析当前全国监测络建设中存在的覆盖不全面、技术不完善、服务不深入等问题,提出了环境质量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各要素的发展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 自动监测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国家有关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研究环保政策,希望通过政策的出台全面提升环保水平。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络对于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际特点,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络提出合理化意见及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华法林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监测)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ME报告,从中筛选出华法林ME报告,对ME的分级、错误内容、引发错误人员、发现错误人员和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设定时段内监测共收到我国13个省市30家医院上报的ME报告59 987例,其中华法林ME报告149例(0.3%),涉及患者149例。149例患者中男性94例(63.1%),女性55例(36.9%);年龄2~87岁;华法林用药指征为心房颤动者7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47例,深静脉血栓10例,肺栓塞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轻型ME 132例(88.6%),严重型17例(11.4%),其中1例死亡。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占29.5%(44/149);其次为给药频次错误,占26.2%(39/149);再次为品种错误,占22.2%(33/149)。149例ME中,引发错误的人员为医师者102例(68.5%),药师25例(16.8%),患者/家属22例(14.8%)。医师引发的102例ME中,94例被药师或护士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药物选择错误(未基于药物相互作用选择药物)7例,用量错误1例];药师引发的25例ME中,24例被护士、医师或患者/家属拦截,未被拦截的1例为用量错误(严重型ME),经临床联合抗凝治疗,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患者/家属引发的22例ME中,14例被医师、护士或药师拦截,未被拦截的8例均为严重型ME(用量错误1例、给药频次错误2例、品种错误5例),其中用量错误1例死亡。共132例ME被及时发现而成功拦截,发现错误的人员中药师61例,占46.2%;护士53例,占40.1%;医师10例,占7.6%;患者/家属8例,占6.1%。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欠缺,占57.1%(85/149);其次是疲劳、看错、机器故障等占22.8%(34/149);再次是技术不熟练,占13.4%(20/149)。结论华法林ME内容以用量错误居首位,品种错误和药物选择错误引发的严重型ME较多。药师在发现和拦截华法林ME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欠缺是引发错误的首要因素。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相互作用 用药错误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临床规范使用PPI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监测)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到的PPI相关ME报告,对ME涉及药品与分级、错误内容、引发和发现错误人员、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监测共收到我国21个省级行政区97家医院上报的593例PPI相关ME报告。593例患者中,男性358例(60.4%),女性235例(39.6%);年龄1~99岁,平均53.7岁;B级ME 418例(70.5%),C级167例(28.2%),D级7例(1.2%),E级1例(0.2%);涉及6种PPI共649例次,其中奥美拉唑177例次(27.2%),雷贝拉唑143例次(22.0%),艾司奥美拉唑135例次(20.8%),泮托拉唑123例次(19.0%),兰索拉唑66例次(10.2%),艾普拉唑5例次(0.8%)。593例患者中,PPI用药指征为预防应激性黏膜损伤者303例(51.1%),胃食管反流病91例(15.3%),消化性溃疡64例(10.8%),上消化道出血25例(4.2%),幽门螺杆菌感染6例(1.0%),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6例(1.0%);无适应证者103例(17.4%);5例(0.8%)患者同时存在2种适应证。593例ME报告涉及错误内容609例次,居前3位者依次为适应证错误(16.9%、103例次)、品种错误(16.3%、99例次)和给药频次错误(14.0%、85/609)。593例ME中,引发人员为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家属和其他者分别占75.1%(445例)、20.7%(123例)、2.5%(15例)、0.7%(4例)和1.0%(6例)。593例ME中418例(70.5%)错误被及时发现并被拦截,发现错误的人员中药师占87.6%(366例),护士占8.1%(34例),患者/家属占4.3%(18例)。引发错误的因素共659例次,主要为知识欠缺/培训不足、疲劳、看似听似药品,分别占50.8%(335例次)、18.4%(121例次)和9.1%(60例次)。结论PPI相关ME的错误内容以适应证、品种和给药频次错误为主,主要引发人员为医师,多由药师发现并拦截。知识欠缺/培训不足是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错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在环境信息化的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监测络的工作举措已经得到深入推进。生态监测络具有自动监测与收集环境生态变化状况数据的功能作用,因此可以确保环境监管部门随时了解与掌握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合理给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改进的实施思路。生态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包含多个层面建设要点,现有的生态监测信息化网络体系仍然有待加以改进创新。具体对于生态监测络在加强建设的过程中,关键实施要点应当体现在加强环境监测能力以及提高信息化水平,依靠网络信息化监测平台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 标签: 环境信息化 生态监测网络 建设实践要点
  • 简介:摘要:根据变电站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变电站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网络。研究分析结果还表明,基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可以轻松解决国内现有在线视频监控系统电力电缆老化、视频通信网络电缆敷设维护困难等突出问题。

  • 标签: 分布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 变电站设备 状态检修
  • 简介: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同时,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核心。在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时,需要对环境内部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才能为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有必要对生态环境监测络进行建设,以积极影响环境监测效果。文章基于此,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生态环境监测络建设有关问题上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 简介:摘要:地表水是指地表的天然水,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溪流等。与地下水相比,地表水更容易被人类利用和污染。有必要深入分析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分析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分析了巢湖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巢湖地区地表水监测的现状和相关进展,分析了巢湖地区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 标签: 地表水 环境监测 研究进展 问题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胰岛素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监测)2015年5月6日至2022年6月30日收到的胰岛素ME报告,对ME分级及涉及的药品、错误内容、引发和发现错误人员及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设定时间段内监测收到我国26个省级行政区193家医院上报的胰岛素制剂ME报告2 215例,涉及患者2 215例;男性1 345例(60.72%),女性870例(39.28%);年龄(52±4)岁,范围1~95岁;轻型ME 2 182例(98.51%),严重ME 33例(1.49%);2 215例ME涉及8类29个品种的胰岛素和2 263例次错误内容,ME内容居前3位者依次为品种错误(40.70%,921例次)、相互作用/配伍错误(18.29%,414例次)和用量错误(9.06%,205例次)。2 215例ME中,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药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者分别占58.24%(1 290例)、28.26%(626例)、6.5%(144例)、5.60%(124例)和1.40%(31例);2 215例ME中1 741例(78.60%)被发现并被拦截,发现人员中药师占75.70%(1 318例),患者及家属占14.01%(244例),护士占7.76%(135例),医师占2.53%(44例)。引发错误的因素共3 011例次,主要为知识欠缺(23.28%,701例次)、药名相似(19.36%,583例次)和疲劳(14.51%,437例次)等。结论胰岛素制剂相关ME的错误内容以品种、配伍和用量错误为主,主要引发人员为医师,发现并拦截错误者多为药师,引发错误的主要因素为知识欠缺、药名相似和疲劳。

  • 标签: 胰岛素 用药错误 安全管理 监测网络
  • 简介:摘要沙门菌病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经常发生局部和跨地区的暴发流行,随着全球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沙门菌跨境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近期多国出现巧克力相关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暴发疫情,对我国食源性疾病特别是沙门菌病的监测和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临床机构与疾控和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合作、提升沙门菌基因组测序分析以及应用于流行病学监测和暴发溯源的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及协作,是及时发现暴发及传播、预防和控制传播的主要手段,也是食源性疾病监测亟待加强的地方。

  • 标签: 沙门菌 暴发 全基因组测序 多部门协同
  • 简介:  摘要: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持续不断的发展,车辆逐渐增加,城市生活也越来越便捷,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工业导致的空气污染、车辆废气排放使得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些年来,因为雾霾等天气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大气污染问题。针对大气污染的现状以及大气自动监测平台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基于车联网的大气自动监测络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车联网 物联网 大气污染 大气监测网络 环境治理
  • 简介:摘要:配的位置在供电网络的末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使用年限久、供电半径长以及供电环境不稳定等,对其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直接影响。而配公变运行是否稳定以及运行质量优劣不但对广大客户的用电体验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配电指标监测对于提高配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经验,对配指标的监测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配网 指标 监测管理
  • 简介:摘要:在电力通信的运行过程中,电力通信监测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远程控制、视频记录以及联网预警等,提高电力通信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电力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通信监测技术,联网预警,远程监控。
  • 简介:摘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处处离不开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行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行业之一,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全面关系我国经济的建设与社会构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专门的网络进行联系,有效确保电力的指挥与调度,电信系统是电力稳定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电力通信不断扩展,已经充分保证电力的运行需要。和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新的电力通信具有自动调节、成本测量、远程监测等复杂功能,有效维护网络安全,才能确保电能安全。文章通过对电力通信监测技术的分析,全面提出远程控制功能的应用措施,以此,全面提高电力通信效果。

  • 标签: 电力 通信网 监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电力通信已经形成网络,不论从形式还是规模上看,都具备了良好的功能与作用,利用卫星、光缆以及载波等有效实现了地域上的大范围覆盖,通过建立交叉通信结构,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信息互换。随着我国电力通信不断扩展,已经充分保证电力的运行需要。和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新的电力通信具有自动调节、成本测量、远程监测等复杂功能,有效维护网络安全,才能确保电能安全。文章通过对电力通信监测技术的分析,全面提出远程控制功能的应用措施,以此,全面提高电力通信效果。

  • 标签: 通信监测技术 联网预警 远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