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患者56例,对他们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首发症状存在着差异,其中首发症状是在甲状腺区发生肿块的有83.9%,首发症状是通过淋巴结转移形成肿块的有17.9%。患者体内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的质地较硬,其灶面呈灰褐色,切面呈灰白色,有部分肿块会表现为颗粒状或者触摸有沙粒感,同时还伴有囊变与出血现象,单结节肿块的患者有89.3%,多结节肿块为10.7%;有完整包膜的患者有56.9%,有部分包膜的患者由19.6%,无明显包膜的患者有28.6%。体内形成钙化及砂粒体的有57.1%,出现淋巴管侵犯的有55.4%,出现包膜浸润的有44.6%,出现合并滤泡性腺癌有37.5%,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有33.9%,出现隐性癌的有5.4%。结论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以分化型的为主,患者的颈部容易出现肿块,中青年女性最易患上这种疾病,且其病程长短不等。患者容易出现单结节的肿块,体内很容易形成钙化及砂粒体以及包膜浸润现象。

  • 标签: 低级别 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甲状腺乳头腺癌的患者56例,对他们进行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首发症状存在着差异,其中首发症状是在甲状腺区发生肿块的有83.9%,首发症状是通过淋巴结转移形成肿块的有17.9%。患者体内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的质地较硬,其灶面呈灰褐色,切面呈灰白色,有部分肿块会表现为颗粒状或者触摸有沙粒感,同时还伴有囊变与出血现象,单结节肿块的患者有89.3%,多结节肿块为10.7%;无明显包膜的患者有51.8%,有部分包膜的患者有28.6%,有完整包膜的患者有19.6%。体内形成钙化及砂粒体的有57.1%,出现淋巴管侵犯的有55.4%,出现包膜浸润的有44.6%,出现合并滤泡性腺癌有37.5%,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有33.9%,出现隐性癌的有5.4%。结论甲状腺乳头腺癌的病理属分化型癌,患者的颈部容易出现肿块,中青年女性最易患上这种疾病,且其病程长短不等。患者容易出现单结节的肿块,体内很容易形成钙化及砂粒体以及包膜浸润现象。

  • 标签: 乳头状 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治疗甲状腺乳头腺癌的方法及采取的治疗措施。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腺癌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外科治疗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效果均良好,除3例患者采用传统颈淋巴结清除术出现颈部不对称和轻度活动功能障碍外,其余患者均无头颈部静脉回流障碍或活动功能障碍,无喉返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结论对术前或术中未见淋巴结转移者,现在不主张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头淋巴囊腺瘤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该种病例4例,对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乳头淋巴囊腺瘤;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4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术后随访1~6年,4例患者均无进展。结论 乳头淋巴囊腺瘤甲状腺乳头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 乳头状 淋巴囊腺瘤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乳头癌(MMPTC)与甲状腺癌合并乳头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癌与微小乳头癌碰撞发生。髓癌部分与乳头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2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9例MTC-PTC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8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升高。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髓癌部分与乳头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9例患者中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与MTC-PTC相比,MMPT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淋巴结转移偏多,可遵循髓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MTC-PTC的发病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癌,但治疗原则可根据两种肿瘤的权重进行个体化治疗。两类肿瘤的预后均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癌,乳头状 病理学, 临床 降钙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腔低级别甲状腺乳头腺癌伴破骨巨细胞罕见,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现报道一例发生于左鼻腔的该肿瘤,经鼻内镜下肿物摘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与远处转移。

  • 标签: 鼻腔 腺癌,乳头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结果55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共64个病灶,其中病灶边界不清41例,密度不均43例,合并钙化36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4例,粗颗粒状钙化12例,混合钙化10例),增强后岛强化21例,晕环征16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能更好的评价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侵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最常采取的治疗措施就是手术治疗,再配合放射核素等辅助治疗。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癌的治疗更加的规范,更加的个体化,临床上也有很多关于甲状腺乳头癌的研究,多在寻求探索治疗甲状腺乳头癌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掌握PTMC发病特点,才能制定有效的诊治方案;能够采集高分辨率超声图像的B超检查是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明确PTMC术前诊断;精准的治疗方案能有有效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率、减少治疗副作用。

  • 标签: PTMC 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与直径≥2 cm甲状腺乳头癌(PTC)之间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直径≤9 cm PTC患者(n=1 404)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PTMC组和直径≥2 cm PTC组,直径≥2 cm PTC再以4 cm为界分为2个亚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 404例,其中PTMC组1 001例(71.3%),直径≥2 cm PTC组403例(28.7%),中位随访时间为43.00(8.00~94.00)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体重指数、术后死亡、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组、2 cm≤直径≤4 cm PTC组、4 cm<直径≤9 cm PTC组在年龄、血清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减小、肿瘤直径增大、双叶、多灶性和腺体外浸润;影响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减小和腺体外浸润;影响PTM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腺体外浸润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和肿瘤直径增大。(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是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增大是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和直径≥2 cm PTC临床病理特点差异明显,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诊断乳头甲状腺应用甲状腺B超的实际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将病理学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乳头甲状腺与其余病变分型的钙化情况。结果在甲状腺B超诊断中,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6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75例,在恶性病变患者中发现粗大钙化22例、微小钙化52例,在乳头甲状腺38例中,微小钙化34例。结论在对乳头甲状腺患者应用B超诊断过程中,确定患者的甲状腺中是否存在钙化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帮助早期的诊断,同时与手术中冷冻病理学检查进行联合诊断,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B超 乳头状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彩超对诊断乳头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150例乳头甲状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甲状腺病人病灶的边界、形态、数目、微小钙化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颈部淋巴结。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拥有典型特征,表现为纵横比≥1(93.08%),边界模糊不清(71.06%)、内部回声不均匀(60.37%)、伴微小钙化(61.63%)、没有声晕或者是不完整声晕(100%)。结论甲状腺彩超对诊断乳头甲状腺拥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彩超 诊断 乳头状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对乳头甲状腺(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甲状腺内结节钙化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在彩超显示粗大钙化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PTC;显示微小钙化的20例患者中,有14例为PTC;微小钙化者的PTC风险性大于粗大钙化者(P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内钙化 乳头状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对乳头甲状腺(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甲状腺内结节钙化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在彩超显示粗大钙化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PTC;显示微小钙化的20例患者中,有14例为PTC;微小钙化者的PTC风险性大于粗大钙化者(P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内钙化 乳头状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甲状腺乳头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腺癌的一个特殊亚型.是指癌灶直径不超过10mm的甲状腺乳头腺癌,约占甲状腺的6%-35%。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明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门MC诊断方法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乳头癌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159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病理学诊断,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癌33.33%,高柱状细胞乳头癌9.43%,弥漫滤泡型乳头癌27.04%,去分化型乳头癌5.66%,小梁状乳头癌6.92%,嗜酸细胞型乳头癌7.55%,微小型乳头癌4.40%,包膜型乳头癌5.66%。结论作为甲状腺中较为常见的病变类型,甲状腺乳头癌应尽早给予病理学诊断,并尽早接受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的超声检查征象、特征与实用性,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资料39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早期筛查、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甲状腺乳头癌64例患者,对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术后12个月随访复发率为3.1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治疗 临床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其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共计3例出现低钙血,共计2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共计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现象,共计7例患者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另有58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本组中不存在死亡病例,也不存在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对甲状腺乳头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变大小、具体部位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情况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此外,手术中需要注意辨认以及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