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毛囊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作用机制。方法毛囊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4例除皱术后患者废弃的正常头皮组织,分离单根毛囊进行体外器官培养。以常规培养为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 ng/ml的HGF作为实验组,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培养天数毛囊的生长长度;通过观察培养毛囊毛球部毛基质与毛乳头的形态,评价HGF对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分离培养人毛囊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以常规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以培养基添加10 ng/ml的HGF处理48 h后的毛囊上皮细胞为实验组,收集细胞提取RNA,转录组测序分析HGF对毛囊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各项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毛囊生长趋于停止;毛囊体外培养7、10、14 d时,对照组毛囊生长长度(单位0.1 mm)分别为12.210±4.191、13.710±3.518、14.000±4.057,实验组HGF促进毛发生长生长长度分别为16.700±5.143、18.800±4.917、23.000±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3,P<0.05;t=2.962,P<0.01;t=3.910,P<0.01);分离培养的毛囊上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表达上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9f;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毛囊上皮细胞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基因KRT14、KRT5、KRT6A、CDH1、SOX9、CD49f,FPKM值分别为6 012±2 141、4 072±1 369、3 896±1 991、95.06±21.48、101.30±38.52、162.00±47.83;不表达或极低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THY1、DPP4、CDH2 (N-cadherin)、ACTA2、PDGFRA、COL1A1、COL3A1,FPKM值分别为0.740±0.825、0.632±0.765、0.000±0.034、1.674±1.235、0.000±0.014、2.526±3.531、0.000±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HGF处理后毛囊上皮细胞中改变的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相关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Real-Time PCR验证显示CENPA、CDC20、UBE2C、CDK1、AURKB、NDC80分别降为对照组的0.689±0.053 (t=10.170, P<0.001)、0.676±0.121 (t=4.652, P<0.01)、0.761±0.148 (t=2.785, P<0.05)、0.599±0.153 (t=4.530, P<0.05)、0.706±0.113 (t=4.507, P<0.05)、0.579±0.092 (t=7.931, P<0.0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GF促进毛囊体外器官培养的生长并延长其生长时间;但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毛囊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森林抚育经营是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和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而森林抚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手段,是指在森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使用人工栽培的方式弥补森林的自然稀疏,还可以对森林进行定期的砍伐,为保留木材提供更广的生长空间,进而改善森林的卫生、生长环境,增强森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 标签: 森林 抚育技术 林木生长
  • 简介:摘要:当前无论是我国的森林经营水平还是森林管理水平都普遍较低,如果相关部门想要全面保护森林资源,那么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合理使用森林抚育技术,同时积极创新、优化森林抚育技术,将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下文将对森林抚育技术以及该技术对林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森林抚育技术 森林资源 林木生长 存在作用
  • 简介:摘 要:芽孢杆菌是一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对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试验作为种籽包衣科研项目试验之一,主要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对菜心的促生效果。通过菜心种子试验,观察并记录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菜心幼苗生长状况,测量其根长、株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绝大多数的芽孢杆菌可以提高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促进幼苗株高和根生的生长,但是跟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

  • 标签: 芽孢杆菌 根围促生细菌 种子萌发 幼苗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脑损伤组和VEGF组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皮肤,不进行颅脑损伤。VEGF组大鼠经颅内注射过表达VE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对照组和脑损伤组大鼠经颅内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0 vg/只;3组治疗4周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分析大鼠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脑组织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凋亡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计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VEGF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分[(7.29±2.98)分]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2.54±3.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5)。VEG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28.18±5.44)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43.59±7.3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P<0.05)。VEGF组大鼠穿台次数[(50.14±6.32)s]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8.74±8.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43.89±7.18)个/视野]明显高于脑损伤组[(31.44±6.3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P<0.05)。VEGF组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炎性因子水平[(103.48±8.18)、(167.39±9.28)、(114.52±9.87) pg/ml]明显低于脑损伤组[(187.38±12.47)、(215.31±14.21)、(165.83±13.09)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8、3.004、2.896,P<0.05)。VEGF组大鼠脑组织TUNEL阳性率[(15.33±4.28)%]明显低于脑损伤组[(29.4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5)。结论过表达VEGF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保护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生长抑素又称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激活5种特异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SRIF受体在视网膜中广泛表达和分布,激活这些受体调控视网膜细胞的电压门控钾和钙通道,调控多种胞内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等,参与视网膜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同时,SRIF及其受体对视网膜损伤,如视网膜缺血、兴奋毒性损伤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在视网膜SRIF及其受体系统的研究结果,就SRIF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对视网膜的生理调控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受体 视网膜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毛发的生长呈周期性变化,与其微环境中各成分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中,真皮脂肪作为重要部分,参与了毛发的周期性变化,与此同时,毛发的周期性变化亦对真皮脂肪细胞产生影响。该文对真皮脂肪细胞的定义及其对毛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通过对真皮脂肪的分析,提出毛发再生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 标签: 毛发周期 真皮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观察FK1706对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别分为FK1706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GF)、FK1706+NGF组、FK1706+NGF+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组细胞增殖活性,测量细胞轴突长度。分子生物学检测不同细胞中磷酸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p-Raf)、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p-Raf/Raf及p-ERK/ERK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共沉淀(IP)检测不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Raf结合的复合体表达水平。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数据。结果CCK-8检测显示FK1706+NGF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1.12±0.08),高于FK1706组和NGF组(0.61±0.07、0.8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P<0.05),加入格尔德霉素可以抑制其增殖活性(0.31±0.02);FK1706+NGF组细胞轴突最长,轴突长度为(277.40±18.64) μm,高于FK1706组和NGF组[(71.24±6.12)、(144.61±11.20)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7,P<0.05),FK1706+NGF+格尔德霉素组轴突长度[(97.06±11.29) μm]低于FK1706+NGF组;NGF组p-Raf、p-ERK表达水平分别为(0.58±0.02)和(1.24±0.03),高于对照组(0.25±0.03、0.76±0.02)和FK1706组(0.23±0.02、0.78±0.03,t1=23.335,t2=9.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FK1706可以增强NGF组p-Raf和p-ERK的表达水平(t1=21.213,t2=2.1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格尔德霉素可以抑制FK1706和NGF的协同作用,与细胞轴突长度和增殖活性检测结果一致。IP检测显示FK1706+NGF组HSP90/Raf复合体相对表达水平最高(1.56±0.04),显著高于其他组(t=16.3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K1706+NGF+格尔德霉素组HSP90/Raf的表达水平(0.93±0.05)低于FK1706组和FK1706+NGF组。结论FK1706可以促进HSP90和Raf结合,提高大鼠肉瘤/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Ras/Raf/MAPK/ERK)信号通路中Raf和ERK磷酸化水平,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

  • 标签: 细胞增殖 轴突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探索。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174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家长的小儿保健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家长对小儿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X2=6.1714,P=0.012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小儿保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儿童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家长对小儿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 标签: 小儿保健 儿童生长发育 神经行为 健康指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 疱疹的系列疾病在社会上危害极大,可通过性、血液和唾液传播,但经过多次病毒检查却显示阴性。2011年3-8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对来院就诊的250余例。对疱疹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并对其中170例标本齐全的病人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5种疱疹病毒(HSV、CMV、EB病毒、HHV6、HHV7)的总检出率为98.2%,其中EB、HHV6、HHV7占主要地位,检出比率依次为HHV7(88.6%)、HHV6(71.9%)、EBV(58.1%),沙眼衣原体(CT)为25.7%、解脲支原体(UU)为20.4%、CMV为12.6%、HSV为5.4%。其中疱疹病毒主要在唾液中检出,EBV、HHV6、HHV7在唾液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3%(77/170)、67.6%(115/170)、87.1%(148/170)。在所检的患者中,多重感染普遍发生,占总阳性患者的91.6%(153/167)。随机选取60名社会普通人群,对唾液样本进行EBV、HHV6和HHV7检测,阳性结果为HHV7型65%、EBV50%、HHV6型20%。对约60名就诊病人各类标本针对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HPV、XMRV、HHV8、VZV、HIV、总肠道病毒、COXB3等可能的病原用荧光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考虑到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被感染者所述的口腔、关节、咽喉、胃肠、皮肤、神经 等相关症状的,所以这几型疱疹病毒(特别是HHV6和HHV7型感染或复发、混合感染)是否是本患者群的基础性感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疱疹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检测 皮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新生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新生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抚触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抚触护理,可以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将预防保健护理应用到学龄期儿童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 取400名0-6岁儿童进行研究,并对不同背景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身高方面,定期体检的儿童以及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占有优势;在头围方面,定期体检的儿童占有优势(P<0.05)。结论 将儿童睡眠、体检、饮食等方面予以加强,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健康成长。

  • 标签: 学龄期儿童 预防保健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实际效果。方法: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开展,本次将以对照研究的形式实施,需在我院儿科中选取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新生儿护理干预,同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中使用抚触护理,对照组则继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抚触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的新生儿其智能发育情况和身体发育情况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加强抚触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其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抚触护理 促进作用 生长发育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紫草油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二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120例肛裂术后患者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40例。于肛裂术后第1天起至创面修复,分别给予紫草油、湿润烧伤膏、凡士林外用并统计3组的创面愈合时间。3组分别于第1、7、14、21天取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血清中TGF-β1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表明,紫草油组愈合时间(19.20±2.86) d优于湿润烧伤膏组(21.58±3.88) d及凡士林组(26.55±3.6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9,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第21天紫草油组中的TGF-β1和VEGF因子的mRNA分别为(1.934±0.030) ng/L及(2.001±0.028) ng/L,均高于凡士林组及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094、937.8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油组的中的TGF-β1和VEGF的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869±0.019) ng/L及(0.879±0.017) ng/L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99、20.127,P<0.05)。结论紫草油能够促进术后肛裂创面愈合。对肛裂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凡士林、湿润烧伤膏。

  • 标签: 肛裂 紫草油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90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95名。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智力发育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采取预防保健对其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学龄期儿童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健措施,观察组实施预防保健,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5%低于对照组15.79%(P

  • 标签: 学龄期儿童 不良事件 保健手段 预防保健 保健意识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对正常糖耐量及糖尿病前期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垂体瘤中心接受SSA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瘤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资料,根据糖代谢状态将患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尿病前期(preDM)组。分析用药前后糖代谢状态的变化、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变化。患者使用SSA 3个月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根据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变化进行亚组分析(分为血糖恶化组、血糖稳定组和血糖好转组),采用Pearson分析法评估影响糖代谢变化的相关因素。使用SSA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最终纳入71例患者,其中NGT组36例、preDM组35例。所有患者采用SSA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明显上升,分别为(5.8±0.7)、(5.2±0.5)mmol/L,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下降,分别为4.2(2.1,6.3)和2.3(1.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SA治疗后,NGT组中41.7%(15/36)的患者糖代谢状态进展成preDM,preDM组22.9%(8/35)的患者进展成糖尿病。血糖恶化组(24例)患者的年龄为(37.4±11.8)岁,低于血糖稳定组(32例)的(45.7±12.5)岁。血糖恶化组的生长激素变化率为-30.3%(-70.5%,11.3%),低于血糖稳定组的-70.3%(-91.4%,-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值、生长激素谷值变化率均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8、0.251,P值分别为0.013、0.030)。结论SSA会使部分生长激素瘤患者血糖升高。年轻的、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用药后更容易发生糖代谢的恶化。

  • 标签: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类似物 葡萄糖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肌腱损伤常需手术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恢复肌腱的结构与稳定性,但往往难以恢复到正常的强度,其主要原因是肌腱自然愈合能力有限,修复后的肌腱不能完全恢复功能。随着对肌腱愈合的研究不断加深,生物学技术为肌腱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前对肌腱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使用生物辅助物来促进肌腱愈合,这些辅助物包括肌腱干/祖细胞(TSPCs)、生长因子等。笔者就TSPCs和生长因子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生物学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腱损伤 干细胞 细胞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