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 简介:摘要:塑料因轻便、性价比高、可塑性强、耐腐蚀等特点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商业、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全球每年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超过3亿t,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330亿t。塑料制品使用周期短且回收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量塑料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海洋中的塑料废弃物在太阳辐射、风化、生物侵蚀、洋流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分解碎化。通常把粒径小于5mm的碎片/颗粒称之为“微塑料”。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海洋、江河湖泊、沉积物甚至在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大气沉降、极地地区都有微塑料检出。另外,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环境特征微塑料及其添加剂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环境特征微塑料 添加剂 生态毒理效应
  • 简介:摘要: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的运用,在水环境中随处可见。已经确定PPCPs会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构成重大风险。藻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PPCPs对藻的生态毒理效应对预测其水生态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PPCPs对藻的毒性机理,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毒性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 标签: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微藻毒理效应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是即环境雌激素和雄激素之后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激素研究的又一热点课题。由于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等,这两类物质通过污水处理厂不完全处理和人类农业或畜牧业活动的直接排放从而进入水体环境,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地表水中,多种物质存在ng·L-1浓度水平;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浓度水平更高,甚至达到数百ng·L-1。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主要通过激素受体途径发挥毒性效应,如孕激素受体(P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对水生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焦点。这两类物质能够影响脑垂体性腺轴转录水平和相应激素合成,影响性腺发育以及导致繁殖能力损伤。这一毒性效应甚至发生在环境浓度水平之下。除此之外,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潜在毒性终点不断被发掘,如对昼夜节律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干扰作用。这些研究引导着对环境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生态毒理效应更加深入的理解。

  • 标签: 孕激素 糖皮质激素 环境行为 生态毒理效应 内分泌干扰 昼夜节律
  • 简介: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

  • 标签: 学报投稿 投稿须知 毒理学报
  • 简介: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本刊稿件录用原则是:1)要求来稿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生态毒理学/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投稿 学报 基础理论 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
  • 简介: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本刊稿件录用原则是:1)要求来稿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生态毒理学/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2)所报道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工程开发

  • 标签: 学报投稿 投稿须知 毒理学报
  • 简介: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本刊稿件录用原则是:1)要求来稿选题新颖,具有开拓性或创新性,属于国内或国际生态毒理学/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投稿 学报 基础理论 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
  • 简介:1.稿件用A4纸打印.2.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本刊要求论

  • 标签: 学报论文 毒理学报 版式要求
  • 简介:1.稿件用A4纸打印.2.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本刊要求论文包括以下3部分: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如果有的话).其中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单位、邮编(统称作者信息项),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表.文章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题名,作者信息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项,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表和附录.

  • 标签: 学术论文 生态毒理 英文摘要 作者信息 版式 学报
  • 简介: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原理 科学出版社 简介 基础理论 群体水平
  • 简介:生态毒理学报》(AsianJournalofEcotoxicology)是为顺应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国内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创办的.该刊物的创刊为我国从事

  • 标签: 学报征稿启事 毒理学报 生态毒理
  • 简介: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对这三大类生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作用与机理.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原理 科学出版社 基础理论 群体水平 毒性作用
  • 简介: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以“敏感器官”概念代替“靶器官”的见解。

  • 标签: 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毒物 非毒物 靶器官 敏感器官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关注食品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也成为社会关注重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十分普遍,但是这些农药会残留在农作物上,危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就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其危害效应毒理机制,其次提出了一些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农药残留 人体健康 危害效应 毒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