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玻璃网膜界面包括玻璃后皮质、视网膜内界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外基质,它们之间形成类似基膜复合体的结构。儿童的玻璃网膜界面与成人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儿童玻璃网膜粘连异常紧密、基底部后缘紧邻锯齿缘、内界膜菲薄等。随着年龄增长,玻璃基底部向后移位,玻璃网膜粘连减弱,视网膜内界膜增厚、弹性下降,并出现玻璃后脱离等改变。深刻认识儿童玻璃网膜界面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对于真正理解儿童玻璃网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玻璃体后皮质 视网膜内界膜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儿童 述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玻璃网膜手术逐渐成为显微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眼科领域中微创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眼内排液、眼内填充术、视网膜切开等技术的推广出现使以往无法根治的眼病有了妥善的治疗,也为更多患者带去了复明的希望。而手术护理内容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本次对相关护理进展进行总结,旨在整理合适的护理内容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特此做综述如下。

  • 标签: 玻璃体 视网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HM)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显示了HM患眼的多种玻璃网膜界面异常(VRIA),其中较为常见的表现类型主要是玻璃后脱离和血管旁异常。在HM患眼中,玻璃后脱离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且发生年龄相对更早。血管旁异常主要包括血管旁微皱褶、血管旁囊肿、血管旁板层裂孔和血管旁视网膜劈裂,前两者为早期病变,后两者为晚期病变。VRIA与HM眼底并发症密切相关,如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VRIA可能发展为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进而形成全层黄斑裂孔,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因此,HM患眼VRIA的检查和判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临床眼底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玻璃体脱离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配合玻璃网膜显微手术的开展,探讨玻璃网膜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对我院的增殖型玻璃网膜病变的83例患者实施术后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观察护理结果。结果减少了注气、注油患者俯卧体位的不适,避免了术后出血网脱复发及术后感染。结论说明玻璃网膜手术的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后卧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对巩固手术疗效及促进病人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玻璃体 视网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玻璃网膜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玻璃腔注气或注硅油者应遵医嘱取治疗体位,注意休息3~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如抬或扛重物、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跳水、跳高等,防止视网膜再脱离。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 手术 眼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网膜手术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05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玻璃网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VCA)、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3个月后的BVCA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玻璃网膜手术治疗葡萄膜炎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葡萄膜炎 视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23G玻璃切除术治疗玻璃网膜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行23G玻璃切除术的60例玻璃网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行传统20G玻璃切除术者50例与之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率为9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0%;且该组的术后1d眼压值较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玻璃网膜病者经23G玻璃切除术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 23G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路显微手术对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路显微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和分析术后效果。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7例(94.00%)。未复位的3例中,进行玻璃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动~0.04者8例,0.05~0.25者27例,≥0.3者15例。≥0.3者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2,P=0.001)。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术,显微,外路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渗出性,家族性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
  • 简介: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玻璃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3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TA辅助下玻璃切除,20眼在靓蓝着色下行内界膜剥除,其余12眼未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注C3F8组9眼,注硅油组23眼。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患眼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4,P〈0.05)。相干光断层扫描提示:Ⅰ级(愈合)11眼(34.4%),即黄斑裂孔完全消失,神经上皮连续,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组织;Ⅱ级(贴合)15例(46.9%),即黄斑中心有神经组织缺损,裂孔边界可见,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位;Ⅲ级(未愈合)6例(18.8%),即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复发。剥离内界膜组20眼中,18眼复位、2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90%,黄斑裂孔闭合率为37.5%;未剥离内界膜组12眼中,8眼复位、4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66.7%,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5.6%。剥离组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未剥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行内界膜剥除+硅油充填后复位,取油后未复发。结论玻璃切除联合玻璃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不是所有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但是与视力无病变的人群来讲,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不早期治疗干预,患者将出现视力失明的情况,本次就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方法:此次从医院科室抽取的病例,共选择8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奇偶数的形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组给予巩膜环扎术干预,归为对照组,偶数病例进行玻璃网膜手术操作,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复位率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症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更优,有比较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症,主要给患者进行玻璃网膜手术干预,该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极为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治疗306例312眼(视网膜脱离282眼)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259眼(91.8%);282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257眼)随访3-38月,平均12.7月,最终视网膜复位201眼(78.2%)。术后最终视力提高208眼(73.8%);0.05以上视力181眼(64.2%)。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5.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34.4%)、视网膜脱离(21.8%)、继发性青光眼(9.9%)和角膜病变(9.2%)。结论VR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网膜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玻璃积血时间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患者25例,玻璃积血时间未超过3个月;晚期组患者25例,玻璃积血时间超过3个月,两组患者均行玻璃网膜手术,观察其效果。结果晚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6个月后的视力水平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玻璃积血3个月内行玻璃切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眼外伤是儿童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儿童眼外伤具有发病率高、诊治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预后往往较差,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损失。近年来玻璃网膜手术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明显改善了眼外伤患儿的解剖与功能预后。本文对近年来玻璃网膜手术治疗儿童眼外伤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儿童眼外伤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眼外伤 儿童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Densiron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重硅油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原发玻璃网膜淋巴瘤(PVRL)是罕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因临床表现特异性不佳常被称为"伪装综合征"。对其早期、正确地诊断较为困难。PVRL在影像学上有特异性表现,但表现多样;病理细胞学诊断仍是PVRL诊断的金标准。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综合分析判定。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对于细胞因子的检测、基因表达的研究,PVRL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成为研究热点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眼肿瘤/诊断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切割术在玻璃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玻璃网膜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通过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切割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手术前后眼压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明显提升;手术后患者眼压水平和手术前大致相同;平均手术时间为(42.16±5.26)min;术后有患者发生明显渗漏、颞上方穿刺口扩大、低眼压、高眼压反应。结论:玻璃网膜疾病患者通过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切割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矫正视力,调整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