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正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以来接受至少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124例,通过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病例资料,来研究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体特征在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上无显著差别,拔牙与否对牙根吸收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正畸治疗这个长期过程中,牙根吸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本研究的性别、年龄、拔牙等因素,因此牙根吸收的不良临床病症无法准确预测。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牙与不拔牙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拔牙治疗,实验组不拔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压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827例牙根等级分布0级,占84.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15例牙根等级分布1级,占11.75%;35例牙根等级分布2级,占3.61%;3例牙根等级分布5级,占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对正畸治疗后压根吸收影响较大,容易加重压根吸收,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因此治疗过程中在不影响疗效情况下尽可能轻力矫治,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拔牙 不拔牙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后牙根纵裂的原因。方法对61例后牙根纵裂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全口咬合情况牙周情况进行检察并记录,结合X线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后牙根纵裂好发于中年以上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以磨牙居多,死髓牙的发生率高于活髓牙。结论咬合创伤,牙周疾病,牙髓无活力,医源性因素等是导致牙根纵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牙根纵裂 病因 咬合创伤
  • 简介:【目的】通过对隐匿性牙根折裂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牙根折裂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02183例门诊患者中108颗原因不明的牙根纵行折裂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折裂牙位、牙体解剖、咬合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牙根折裂50~69岁年龄组高发;下颌牙多于上颌牙;右侧牙多于左侧牙;男性多于女性;牙折的患者多数伴有牙槽骨的吸收;以第一磨牙最为常见;以纵行折裂为主。【结论】牙根折裂是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的、磨牙区高发的具有牙齿毁坏性的多发事件,有其发生的具体特点,应定期口腔保健和检查。

  • 标签: 隐匿性 牙根折裂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Vitapex糊剂填充用于乳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乳牙根管治疗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根管预备后以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根管。治疗组应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疼痛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牙根管治疗中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快捷,不良反应少。

  • 标签: Vitapex糊剂 乳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itapex糊剂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牙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碘仿根管糊剂治疗,实验组则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5.0%,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根尖周病,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适宜于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Vitapex糊剂;牙根尖周病(以下简称根尖周病);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0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尖保留与截除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治的78例牙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根尖保留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根尖截除治疗方案,术后6个月的对两组牙齿松动、瘘管,牙槽骨骨密度及新生骨高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齿松动发生率5.13%、瘘管发生率2.56%;对照组术牙齿松动发生率7.69%、瘘管发生率5.13%,两组差异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槽骨骨密度和新生骨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牙根尖周病施行根尖保留术,是治疗牙根尖周病最佳有效方法治疗疗效优于根尖截除,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 保留 截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乳牙根尖周炎患者在糊剂的选择上采用氧化锌丁香油与Vitapex两种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近年收治的乳牙根尖周炎患者共89例,共100颗牙齿。按照牙齿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颗牙。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感差异性。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达到96%。疼痛感方面,术后一个月观察组无疼痛病例,对照组疼痛率6%。各项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牙根尖周炎的治疗采用Vitapex糊剂可达到更优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乳牙根尖周炎 糊剂 疗效 疼痛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尖保留与截除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根尖周病患者8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根尖保留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根尖截除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牙槽骨骨密度达到22.69±3.75mg/cm,新生骨高度达1.91±0.17mm;治疗半年后,牙槽骨骨密度达33.21±4.12mg/cm,新生骨高度达4.41±0.43mm。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根尖周病采用根尖保留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根尖周病 根尖 保留 截除 效果
  • 简介:我国刑法176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于该罪的构成要件未予明确。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构成本罪应当具有主体的非法性、手段的公开性、对象的社会性及还本付息的承诺四个必要条件。以栾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例,具体分析本罪的认定条件,尤其是吸收资金对象的社会性与不特定性。此外,本罪在客观行为上与民间借贷、委托理财均有相似之处,罪与非罪之间实践中也多有争议,借此一并提出作者看法。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认定条件 社会公众 不特定 委托理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磨牙根管治疗术后不同冠部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共计128颗根管治疗术后的磨牙依据采用粘接修复、高嵌体修复、全冠修复而分为三组。观察三组不同冠部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粘接修复组41颗牙,有效25颗牙,无效16颗牙,总有效率61%;高嵌体修复组45颗牙,有效43颗牙,无效2颗牙,总有效率94%;全冠修复组有效40颗牙,无效2颗牙,总有效率95%。经统计学检验,p=3.627217e-06,x2=25.0540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磨牙根管治疗术后采用高嵌体修复和全冠修复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磨牙根管治疗术后冠部修复方法选用高嵌体和全冠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 标签: 磨牙 根管治疗 高嵌体 全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逐步后退法在前牙根管预备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冠向预备方法,B组为改良式逐步后退法,C组为逐步后退法,来预备根管,比较A组和B组的根备时间比较A、B、C组的根备术后反应(EIEA)结果A,B组根备时间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在EIEA上,A、B分别和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逐步后退法在前牙根备上是个简单易行,不仅根备快,而且术后反应小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逐步后退法 冠向预备法 逐步后退法 根管预备 EIEA
  • 简介:分析了传统无源干扰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膨胀石墨、泡沫云、改性纤维、吸收型箔条等几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在波段覆盖、战术应用以及工程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 标签: 复合材料 吸收型干扰材料 吸收型箔条
  • 简介:摘要在测定镉的实验过程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测定参数,有利于提高测定镉的准确性和精密性。本文围绕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镉展开讨论,通过孤立变数法和正交法分别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镉参数进行了选择和比较,使用最佳参数保证测定镉的线性范围和重现性。

  • 标签: 石墨炉 正交设计 孤立变数 测镉参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