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注射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注射和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表(NIHSS)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治疗4周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67%,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灯盏注射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灯盏花素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灯盏细辛注射灯盏细辛提取酚酸类成分后制取而成的灭菌用水溶剂,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目前灯盏细辛注射的常见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血管、促进心脑供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但关于其毒理作用研究仍相对局限。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灯盏细辛注射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进行综合论述,并通过临床研究或动物实验等加以论证,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可靠依据。

  • 标签: 灯盏细辛注射液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参麦注射联合黄芪注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给予单独的参麦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联合黄芪注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心肌功能,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与丹参注射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8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各为34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黄芪注射与丹参注射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经治疗后,研究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两项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与丹参注射相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治疗效果 慢性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并置于25℃水浴8h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乙腈0.05%三氟乙酸(307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8nm,柱温30℃,进样量20?L。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阿魏酸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丹参注射是由丹参经提取、纯化等现代化工艺而制成,临床证实其对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由于其起效迅速,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重症患者的治疗。研究表明,丹参注射中含有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及微量的脂溶性成分,其中丹参素、丹酚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咖啡酸等水溶性化合物是丹参注射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丹参注射的文献报道,本文从丹参注射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质量控制研究3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注射的药理学研究、临床合理使用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与丹红注射治疗脑供血不足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可知,观察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松梅乐注射)与骨肽注射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64例四肢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骨肽组和鹿瓜多肽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中骨肽组患者加用骨肽注射,鹿瓜多肽组患者加用鹿瓜多肽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愈合优良率、不良反应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骨肽组优良率为81.25%%,鹿瓜多肽组优良率为96.88%,鹿瓜多肽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骨肽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鹿瓜多肽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骨肽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与骨肽注射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均有一定影响,但鹿瓜多肽注射作用更显著,可提升愈合优良率,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鹿瓜多肽注射液 骨肽注射液 四肢骨干骨折 愈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注射联合参麦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均实行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通过复方丹参注射、参麦注射治疗,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无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26%、10.53%,组间比较,P<0.05。结论AMI通过复方丹参注射、参麦注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为眼科手术后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1ml注射器先抽取0.1ml硫酸妥布霉素注射+0.2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观察注射器内有无白色的絮状沉淀或其他化学反应。结果两种药液交接处马上形成白色混悬物。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可能会出现变色、沉淀或浑浊现象,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必须加强注意应分开给药,避免不良反应。

  • 标签: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灯盏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划分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电针治疗,后者基于参照组,给予灯盏穴位注射,治疗2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28/80)明显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候积分(3.98±1.04)分明显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为(14.25±1.08)分(P<0.05)。结论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可明显改善症候积分,效果确切,可将其作为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灯盏花 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6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2014年03月~2016年04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丹红注射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西泮注射与氟哌啶醇注射治疗男性躁狂发作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燥狂发作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地西泮注射组(n=32)和氟哌啶醇注射(n=32),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后第24小时(第一天末)、第48小时(第二天末)、第96小时(第四天末)和第168小时(第七天末)采用《杨氏躁狂症状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疗效和相关副反应,并在治疗第48小时和第168小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比较这两种治疗的疗效、安全性等指标。结果共完成64例,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第7天末,研究组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率9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7天末Y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地西泮注射治疗男性躁狂发作急性期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安全与耐受性良好。

  • 标签: 地西泮注射液 氟哌啶醇注射液 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联合酚妥拉明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5.1-2015.6.1收治的3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联合酚妥拉明注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组的68.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联合酚妥拉明注射能够有效减少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各项症状的好转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酚妥拉明注射液 小儿重症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25℃配伍8h的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20?L。同时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双黄连注射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黄芩苷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