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嘉炜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1-11-04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
  • 机构: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4.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简介:摘要:溶解有机碳具有较强的活性,其能在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迁移以及吸附等多个方面的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所开展的土壤研究过程中,在溶解有机碳方面相继出现若干术语,对其开展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目前土壤溶解有机碳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指导。

  • 标签: 溶解性有机碳 测定方法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中国对溶解乙炔的使用有着数十年的历史,在80年代便开始对使用溶解乙炔气瓶进行推广。在这之后中国的溶解乙炔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如今,溶解乙炔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生产操作流程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而在其生产安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乙炔是进行有机合成的一种重要原料,同时也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在工业金属焊接、喷镀、切割以及热加工等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乙炔还具有着高效优质的高温热源,因此在工业当中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乙炔可以在空气或氧气当中进行燃烧,火焰温度最高可达到3200℃以上。而乙炔的燃烧热虽然对比乙烷和乙炔等要相对较低,但在完全燃烧的过程当中,其耗氧量却相对较少,而且产物中的水含量也比较低,这在产生水蒸气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热量相对较少,因此乙炔在燃烧过程当中所能产生的温度也相对更高,这是乙炔所具有的主要优势。

  • 标签: 溶解乙炔 生产安全性 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资料分析了溶解氧测量目前的几种方法,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还通过查阅和总结文献思考了提高溶解氧校正的准确度的方法。

  • 标签: 溶解氧测量 溶解氧测量方法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运动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肝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于运动后出现横纹肌溶解,导致肝肾损伤较重,经过积极治疗均痊愈。

  • 标签: 横纹肌溶解,运动性 肝肾损伤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运动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肝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于运动后出现横纹肌溶解,导致肝肾损伤较重,经过积极治疗均痊愈。

  • 标签: 横纹肌溶解,运动性 肝肾损伤
  • 简介:摘要:针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部分,高中化学教材仅设置了“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两个部分演示实验,无“溶解平衡的移动”演示实验或实验设计验证效果不明显的不足,对该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选用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制得AgCl白色悬浊液,通过滴加氨水与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乙醇)是导致横纹肌溶解发生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可直接对肌细胞膜产生毒性作用,使得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入血,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结合形成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导致肾功能下降和肾脏结构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等模式治疗横纹肌溶解相关急性肾衰竭具有一定临床优势,有利于肾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患者因不安腿综合征口服加巴喷丁0.3 g、1次/d。用药3 d后出现四肢肌肉酸痛、双下肢无力和浓茶色尿等。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5 U/L,肌红蛋白2 855.0 μg/L,肌酸激酶(CK)3 009 U/L,CK-MB 61 U/L,血清肌酐(Scr)542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下肢肌力1级,考虑为加巴喷丁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补液、碱化尿液和利尿等对症治疗。5 d后,患者浓茶色尿消失,肌肉酸痛症状消失,双下肢无力症状好转,下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示ALT 35 U/L,AST 55 U/L,肌红蛋白929.0 μg/L,CK 325 U/L,Scr 557 μmol/L,尿蛋白(+),尿潜血(-)。1个月后复诊,患者未再出现肌痛及下肢无力症状,实验室检查示ALT 30 U/L,AST 38 U/L,肌红蛋白135.0 μg/L,CK 187 U/L。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加巴喷丁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溶解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兴趣激发、探究引导、知识归纳、趣味练习,以此改进初中生“溶解度”这一章学习的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本文对初中化学“溶解度”实践教学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希望可以让学生有效理解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培养学习方法和化学素养。

  • 标签: 初中化学 溶解度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 标签: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 作者: 孙雪 曾桦 次旦卓嘎 德吉 泽碧 左玮 次旦卓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拉萨 850000,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林芝 860500,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昌都 854499,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人民医院药剂科,那曲 8525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730,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健特需部,拉萨 850000
  • 简介:摘要1例50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肝功能异常不规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约22个月,后改用复方甘草酸苷3片、3次/d。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个月后,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伴乏力,症状逐渐加重,以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停用复方甘草酸苷1周,但症状未见好转,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钾1.9 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4 U/L,肌酸激酶(CK)>2 200 U/L,肌红蛋白542.1 μg/L,血pH 7.56。给予静脉和口服补钾及对症治疗,3 d后患者四肢乏力及肌痛症状明显好转,血钾恢复至3.5 mmol/L;2周后,患者肌力恢复正常,血压100/71 mmHg,血钾4.2mmol/L,ALT 45 U/L,AST 38 U/L,CK 44 U/L。为明确诊断,行醛固酮体位激发试验及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结果示醛固酮水平正常、肾素浓度降低。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横纹肌溶解,考虑与长期服用甘草酸制剂有关。

  • 标签: 甘草酸 低钾血症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长期接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因血压控制不佳,加用坎地沙坦酯8 mg口服、1次/d。5 d后,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乏力。实验室检查示肌红蛋白>2 000 μg/L,肌酸激酶8 567 U/L,肌酸激酶MB 27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73 U/L,乳酸脱氢酶546 U/L,α羟丁酸脱氢酶498 U/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坎地沙坦酯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坎地沙坦酯,给予补液、碱化尿液、利尿等对症治疗。7 d后患者症状缓解,10 d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横纹肌溶解 坎地沙坦酯
  • 简介:摘要:决定家用自来水或井水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水体溶解固体颗粒物,肉眼往往只能从颜色上面进行区分,一旦水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水质已经非常浑浊,不适合饮用。一种简易的水体溶解颗粒物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水体溶解颗粒物,灵敏度高,测速快,价格便宜。系统包括处理器、TDS水质检测传感器、液晶显示部分、模数(A/D)转换部分。水质发生微小变化即可检测出来,可以作为水质洁净度检测的一个工具。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醉酒后摔伤,伤口污染严重,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预防感染。首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约2 min(注入药液约4 ml)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测不到,血氧饱和度0.80。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2 min后,患者心率降至50次/min,呼吸减弱至8次/min,皮肤紫绀。诊断为过敏性休克,Ⅱ型呼吸衰竭。立即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气囊辅助通气,去甲肾上腺素抗休克。3 h后,患者出现茶色尿,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肌酐升高;肌酸激酶峰值达17 160 U/L,肌红蛋白>3 000 μg/L,血清肌酐峰值达492 μmol/L,考虑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给予血液滤过、血浆输注、纠正酸中毒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10 h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逐渐好转。34 d后,患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酐均恢复至正常值。38 d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撤离呼吸机。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过敏反应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登革热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报道了1例感染登革病毒后出现肌肉酸痛、乏力、浓茶样尿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血肌酐显著升高,诊断为重症登革热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师在登革热诊治过程中应重视肌酸激酶的检查,若发现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登革热 肌酸激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重症登革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横纹肌溶解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种及以上病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40.3%、48/119)明显多于非老年组(17.0%、16/94)(χ2=13.582,P=0.000)。两组患者的病因排序有所不同,老年组患者前5位依次为感染、肌缺血/氧、内分泌代谢异常、创伤、肌疲劳,而非老年组患者为肌疲劳、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药物/毒物、创伤。与非老年组48.9%(46/94)的患者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相比,老年组患者32.8%(39/119)出现典型临床表现(χ2=5.067,P=0.024),反之,老年组患者有40.3%(48/119)表现新发意识障碍,而非老年组患者仅21.3%(20/94)(χ2=7.923,P=0.005)。老年组37例患者出现AKI(38.9%、37/95),其中死亡13例(35.1%);非老年组17例出现AKI(19.3%、17/88),其中死亡4例(23.5%);老年组更易合并AKI(χ2=7.545,P=0.006),且AKI与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χ2=7.196,P=0.007)。结论老年患者多病因共同导致横纹肌溶解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病因分类与非老年组有不同之处,老年组患者较少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更易合并AKI,且老年横纹肌溶解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病因 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关键词】目的: 掌握说明书上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溶解稀释溶媒等标示情况,保证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合理和有效。方法:参照收集到的注射用抗菌药物说明书,对我院注射用抗菌药物溶解、稀释溶媒等标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我院PIVAS 共18种注射用抗菌药物,说明书明确标明溶解、稀释溶媒有17种,占总数的94.4%。结论:对注射用抗菌药物溶解稀释溶媒标明情况进行归纳汇总,有利于正确选好注射用抗菌药物的溶解和稀释的溶媒,确保药物应用的安全

  • 标签: 注射用抗菌药物 溶媒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获得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多种介质中的溶解度,更深入地研究非洛地平缓制剂的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桨法、桨法-固定篮法和往复筒法等释放度装置,通过改变各关键释放参数(流速、溶出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及溶出介质的pH值等),对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多释放条件下的释放曲线进行考察。结果 非洛地平在含不同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介质中的溶解度,非洛地平原料随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增大,溶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高,溶解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成比例地增加。结论 现行药品标准释放度检查区分能力较差,亟需统一建立能客观有效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释放度方法。

  • 标签: 非洛地平 介质 溶解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筛选去除血浆组分Ⅱ溶解液中IgA效果最佳的pH条件和滤膜载量。方法以不同pH组分Ⅱ溶解液进行过滤,比较浊度、IgA含量、分子大小分布、纯度。结果pH7.25~7.90,滤膜载量300~400 L/m2时,组分Ⅱ溶解液经滤膜组合过滤后滤液浊度下降45.8%~60.5%、IgA含量下降68%~80%、分子大小分布为100%、纯度为100%。结论组分Ⅱ溶解液在pH7.25~7.90,载量≤400 L/m2条件下,经滤膜过滤后不仅能有效去除IgA,而且其他质量指标保持不变,可为规模化生产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 标签: 滤膜 免疫球蛋白A pH 载量 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