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技术不断发展下,对海边小镇进行数字化研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建筑景物的漫游动画设定,可以增加很好的设计效果。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充分利用交互性等,比较精确的设计与解释建筑物景观中的细部结构和宏观,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标签: 虚拟现实  海边小镇  动画设计  三维建模
  • 简介:摘要:敷设电缆一般采用顺向滑车,包括直线滑车、转角滑车及入口滑车,以上滑车通常只满足普通的电缆沟敷设需要,对于存在管埋或顶管的电缆管道出口或大转角的工作井出口的情况,却没有适合的转角滑车可用,如果仍使用常规顺向滑车,在电缆牵引钢丝绳受力的情况下会把正在作业的管道及临近的管道磨割破坏掉,甚至会把临近的正在运行的电缆磨割损伤,进而引起电力事故。该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一种施工简便、费用低廉的逆向受力电缆转角滑车装置,该装置用于上述情形可避免电缆管道及电缆损坏。

  • 标签: 逆向受力 电缆敷设 转角滑车 设计装置。
  • 简介: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至于输电线路在现代化电力建设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经济地位,电压等级较高的输电线路在整个电网可靠运行中有着直接性和关键性,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稳定可靠运行已经成为人们的聚焦点。因此本文对关于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架空输电线路 工程架线 施工方法
  • 简介:摘要:我国发现的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然而,长城墙体总体状况堪忧,较好的比例不足10%。传统的落后的保护措施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长城遗址的保护添加新的活力,不仅使游客可以足不出户体验漫游长城,而且还可以对长城遗址保护作出贡献,为其在资金、人力、技术上提供有效帮助。本文通过逼真的建模场景和交互技术,将具有艺术性、历史性的古建筑真实的展现给游客,有趣生动的交互形式在提高沉浸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保护长城遗址意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济南泉水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泉水精神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民族精神有积极地影响。本文以“济南泉水文化在旅游动画中的创新性设计与实现”实验项目为依托,进行全方位、多课程的动画文化资源建设实践探索与传播。借助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动画技术、虚拟引擎技术等进行趵突泉三维重建与交互漫游,深入挖掘济南泉水文化内涵,开发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虚拟现实旅游动画数字产品,借助新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学科技能竞赛和新媒体平台,打造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推动济南泉水文化在新科技下的实践探索,实现泉水文化和旅游动画结合的“智慧旅游”新体验,打造济南泉水文化形象IP。

  • 标签: 泉水文化 旅游动画 动画创新设计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泵封一体双封找堵水管柱在单采最下层时,封隔器解封过程中会形成活塞效应,导致解封负荷增大、解封困难,甚至造成无法解封而大修的问题,研制了防沉积游动底堵。防沉积游动底堵包括丝堵、呼吸管、套状壳体、压簧、活塞、挡环。套状壳体内装配有活塞,活塞可在套状壳体内移动,压簧在套状壳体内,对活塞朝下压住活塞,座封时,下部套管压力增加推动活塞向上移动,解封时,上部液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平衡活塞上下压力,减轻活塞效应。套状壳体的上端外部设有用于与油管连接的公螺纹,内部设有与呼吸管连接的母螺纹,在地层产出液含有泥质及细粉砂时,由于防沉积游动底堵的呼吸管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与套状壳体内腔之间上下不直接连通,呼吸管上的圆孔位置较高,避免了防沉积游动底堵被泥质及细粉砂沉积物埋死而失效。

  • 标签: 油井 找堵水 游动底堵 防沉积
  • 简介:摘要:浮游动物在自然界中对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良好的水质评价分析的指示生物。本文选取河北典型湖泊进行浮游动物年度监测,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期年际间变化及水质评价分析做基础准备。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密度夏季最高,秋冬较低,其群落结果特征与时间和空间关联较大,同时受营养盐的影响较为显著,与COD、NH3-N浓度呈现正相关。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氮磷比、总磷、硝酸盐氮是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时间的主导因素不同。

  • 标签: 典型湖泊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ar artery,STA)和眶上动脉(supraorbital artery,SOA)的定位方法,及通过血管定位伴行神经在额窦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接受内外联合径路额窦手术的14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8~69岁。术前分别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CT血管成像(CT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3种方法进行STA和SOA定位,同时测量28侧别眉毛处STA、SOA与面正中线的距离。根据术前定位的STA和SOA确定外切口位置,并记录3种方法的检查用时、费用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手术验证14侧别定位的准确性。使用GraphPad Prism 8.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FI、CTA、CE-MRA均可定位STA和SOA,3种方法测量的眉毛处STA、SOA与面正中线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可根据定位结果确定外径路切口位置以保护相应血管及伴行神经,患者术后均无前额皮肤麻木等并发症。CDFI、CTA和CE-MRA检查用时分别为22.50(15.75,30.00)、30.00(28.00,34.25)和48.00(44.00,52.75)min[M(Q1,Q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FI费用最低,用时最短。结论CDFI是高效、经济的STA和SOA定位方法。该定位有利于外径路切口位置的精确选择,可保护伴行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额窦 内镜 耳鼻喉外科手术 并发症 滑车上动脉 眶上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