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渭河与一级支流千河交汇处的河势复杂性特点,就其河堤堤顶高程、抗冲护坡护底设计与河堤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 标签: 渭河 千河 堤防加固 设计施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药物性肝病内科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对肝脏病患者,首先要考虑到肝病与用药的关系。应详细询问用药史,注意所用药物对肝脏有无损害,用药剂量、疗程、有无合并用药,用药和停药的时间及距发生肝病的间隔。注意有无发热、皮肤黏膜损害、瘙痒、关节痛、嗜酸细胞增多等过敏现象。注意心、肾、血液等脏器变化,特别要观察肝脏功能改变。对过敏型药物性肝病,应作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和(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3H-胸腺嘧啶标记),部分患者可呈阳性结果。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诊断
  • 简介:我国豫西南有美丽的南阳盆地,其内常年风调雨顺,怡人的气候使那里成为春天苗绿夏花开、秋日硕果冬雪白的人间仙境。在仙境,与天上飞鸟、地上走兽和谐生息的除了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外,还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这里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自称是石油人。

  • 标签: 南阳盆地 石油 七十年代 豫西南 仙境 居住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常兴渭河特大桥DK561+001.25~DK583+914.64区段主墩承台施工实例,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采取的几项技术措施,结合温度测试,逐项分析采取各项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经验。

  • 标签: 客运专线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尿与药物的关系。方法对2008~20010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血尿儿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均可引起儿童血尿。结论儿童血尿与多种药物的应用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儿童 药物 血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伟大诗人。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死亡是他的诗歌中不懈探索的主题之一。其中CrossingtheBar是他晚年最著名的有关死亡主题的抒情诗。文章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视角剖析丁尼生晚年的这首诗歌,借助相关背景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的理解丁尼生晚年对死亡的态度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该诗的表达特点。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系统 丁尼生晚年 死亡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损害,病程在3个月以内。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目的讨论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方法通过诊断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西药
  • 简介:摘要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发病率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做出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发病机制 防治
  • 简介:从构造、含煤地层特征、含气量和储层物性特征四个方面探讨了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鹤岗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含气量较高都显示出较好的生气能力;断裂十分发育导致煤岩结构破碎、渗透率差,是破坏煤层气发规模富集的不利因素;鹤岗盆地资源量丰富,及时调整勘探思路,寻找小规模富集区,面积降压,是将资源量转化为储量的突破方向。

  • 标签: 鹤岗盆地 煤层气 成藏条件 资源量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月16—19日渭河流域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巴湖横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低涡切变和副热带高压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天气背景条件。低涡切变的维持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加上旺盛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将低层高温高湿的水汽抽吸到雨区上空。雨区位置随200hPa急流南压而南移,暴雨区与850hPa偏东急流位置对应较好。巴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预示着持续阴雨天气结束。

  • 标签: 渭河流域 致洪暴雨 诊断分析 低涡切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减少其发病率。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 简介: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时期盆地性质也不相同。本次研究对临清坳陷东部自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恢复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地层剥蚀量和原始地层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同一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地层剥蚀程度的强弱主要受燕山晚期运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控制,剥蚀厚度呈NE向大小相间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展布方向为NNE向,地层展布主要受断层控制,厚度中心均位于断层上盘。

  • 标签: 临清坳陷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剥蚀量 原型盆地
  • 简介: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探测了云南玉溪盆地的电性结构及可能的断裂构造分布。在与地质构造近垂直的方向,布设了两条测线进行大地电磁观测,应用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了玉溪盆地两条测线的视电阻率剖面。结果显示,低阻体厚度的变化趋势与盆地第四系沉积层平均厚度的变化类似,在盆地西侧,厚度较深,高阻和低阻界面变化较陡。自西向东,低阻体厚度逐渐减小,高低阻界面变化趋势趋缓。总体来说,低阻体厚度比已有资料给出的沉积层厚度要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盆地沉积层厚度在不同的区域变化较大,另一方面也可能和沉积层下的岩层富含水资源有关。

  • 标签: 玉溪盆地 MT测深 电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