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对女性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10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对女性的诊断价值,对其检验结果阳性率进行计算。结果1000例女性患者经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结果如下480例患者为阳性检验结果(48%),其中460例患者为支原体感染(46%),15例患者为衣原体感染(1.5%),5例患者为淋球菌感染(0.5%)。结论女性在临床检验中选择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方法,能够对宫颈炎等多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 标签: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女性诊断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淋球菌性结膜炎并发角膜溃疡老年患者的护理。通过规范抗感染治疗,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淋球菌性结膜炎 角膜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展开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的疑似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对患者样本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和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完成对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展开检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针对Ct的检验,可选择尿液和拭子作为标本,其中SAT技术的阳性率全为18.29%,FQ-PCR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为17.07%和20.73%。再对Uu的检测中,SAT技术的阳性率都是53.66%,且FQ-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和50%。再以FQ-RCR作为参考,得到SAT在Ct和Uu中,选择尿液和拭子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PQ-RCR与SAT均可以完成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Ct和Uu感染的依据。且SAT技术应用时,可选择尿液作为检测样本,能运用到的愈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不同核酸检测方法 检测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 简介: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肛肠尖锐湿疣患者中合并肛肠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现况,为肛肠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分别采取MSM人群中已确诊肛肠尖锐湿疣患者(试验组)及非尖锐湿疣患者(对照组)的肛肠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核酸片段检测。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及相关性行为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3例,对照组95例。试验组63例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率为17.46%,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8.57%,同时合并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12.70%;对照组中淋球菌感染率为6.32%,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9.47%,同时合并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16%。试验组患者肛肠中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及两组疾病的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SM中肛肠尖锐湿疣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提示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肛肠尖锐湿疣患者肛肠部位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筛查。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肛肠 尖锐湿疣 淋球菌 沙眼衣原体
  • 简介: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真菌病,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性,所致的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cryptococca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隐球菌病诊治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5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近期注射过肺炎链球菌疫苗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比较好。

  • 标签: 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报告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腋窝肿块、进行性加重8个月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腋窝可见10cm×2.6cm隆起性肿块,质软、稍有波动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差;额部、前胸部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及结节。根据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局部手术切除及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 标签: 隐球菌病 皮肤 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型隐球菌型脑膜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5例新型隐球菌型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对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15例患者中,6例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治愈出院40.00%(6/15),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33.33%(5/16),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无缓解20.00%(3/15),另外1例患者因突发脑疝死亡6.67%(1/15)。结论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做好颅内压的预防和护理,药物护理,脑穿刺引流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 隐球菌型 脑膜炎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疗及疾病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疗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其中37例均于48小时内退热,4天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因病情严重转外院治疗。结论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X线检查,炎性指标检查及肺炎球菌疫苗注射等是治疗和控制该疾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肺炎 疾病控制 预防
  • 简介: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猪链球菌病已成为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猪场的生产。现将某猪场一例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体会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诊治 致病性链球菌 出血性败血症 链球菌感染 脑膜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及时追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查清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来源,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和GB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1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球菌检验。结果经培养鉴定,从食品荷叶饼夹肉及2名患者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3株致病菌产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荷叶饼夹肉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检测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例肠球菌成人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39例肠球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包括20例粪肠球菌和19例屎肠球菌,主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和肿瘤,主要原发感染灶来源于呼吸道、胆道和胃肠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链霉素35%;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73.7%和链霉素42.1%。39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30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76.9%)。肠球菌血流感染总体死亡率28.2%。结论肠球菌是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且有很高病死率。尤其有肿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肠球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对临床分离的13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青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较敏感对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珠。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严重,临床应合理选择用药。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抗菌药
  •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能造成食品污染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在食品检测中必须重点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反向胶乳凝结法、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人员必须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等才能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分布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菌培养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本次分离出的2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以痰及气管灌洗液、分泌物为主要来源,主要分布科室为ICU、骨科、普外科以及肾内科,其所占比例依次为86%、68%、55%和43%,以ICU所占比例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以及利奈唑胺表现出的敏感性最高,而MRSA在耐药性上明显大于MSS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处于较高状态,而MRSA在耐药性上较强,临床上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对MRSA的监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各种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应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596例患者中分离的158株肺炎链球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肺炎链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肺炎链球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对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建立本地区肺炎链球的抗菌谱。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耐药谱
  • 简介:在隐球菌感染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宿主一系列的先天免疫因素会参与其中。吞噬效应细胞在宿主抗隐球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有不同的吞噬效应细胞定植。吞噬效应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隐球菌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场所。本文主要通过综述隐球菌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与不同吞噬效应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隐球菌致病机制,同时为临床上隐球菌病的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隐球菌 荚膜 吞噬 吞噬细胞 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儿童SSS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30例SSSS患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全部阴性.早期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取得良好疗效,患儿均于7~10d治愈出院.结论SSSS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生素并短程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抗生素 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