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评分法诊断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病变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科疑诊SS患者58例,依据2002年欧美专家共识分类标准将其分为SS组(47例)、非SS组(11例),并根据病程将SS组分为≤5年组(29例)和>5年组(18例)。同期选取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析0~16评分系统及SWE对SS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与非SS组及对照组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S组超声评分明显高于非SS组、对照组(均P<0.05);不同病程间SS患者评分及杨氏模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和超声评分法诊断SS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29和0.676,前两者AUC值高于超声评分法(均P<0.05)。结论SWE和超声评分法对SS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从不同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SWE对SS病变的诊断效能较优于超声评分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干燥综合征 涎腺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行的方式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和D2-40的表达;用FISH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 Kaplan-Meier方法用于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用于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在40例SACC病例中,有36例(90%)在SACC显微镜下显示了在肿瘤周围的收缩裂隙。 D2-40显示PRC非脉管肿瘤血栓。在14例SACC病例中,有8例(571%)的MYB-NFIB融合基因呈阳性。对39例SACC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到114个月。手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8个月。 5年,8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26.4%和0;手术后中位无肿瘤生存时间为51个月,第2、5和8年无肿瘤生存率分别为78.5%,40.8%和0。预后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 15%(HR = 3.943,P = 0.037),PRC(HR = 2.469,P = 0.040)和非根治性切除(HR =2526,P = 0.043)是独立的影响变量。结论PRC存在于90%的SACC中,可作为病理诊断参数。 Ki-67增殖指数> 15%,PRC和非根治性切除是SA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肿瘤周围收缩裂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CS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SCSG,从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分子检测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12例SCSG患者男女各6例,年龄12~67岁,中位年龄41.5岁,11例病变位于腮腺,肿瘤直径0.8~5.5 cm,临床上均以缓慢生长的无痛或压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5例接受了术后放化疗,1例出现局部复发。病理组织学上,肿瘤以微囊状、实性或管状结构为主,伴有独特腔内均质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上,1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乳腺球蛋白、GATA-3和S-100蛋白,10例表达pan-Trk,9例灶性表达SOX-10,Ki-67阳性指数5%~20%。分子检测上,有11例存在ETV6基因断裂/融合。结论SCSG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典型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pan-Trk免疫组织化学可能与NTRK融合相关,ETV6-NTRK3基因重排不仅有诊断意义,同时Trk靶向治疗也有望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涎腺肿瘤 基因融合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上皮癌(LEC)的CT、MRI及功能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初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5例LEC患者,分析患者术前CT及MRI影像学表现。通过常规CT、MRI图像获取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密度/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等信息。通过DW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分别获取病灶的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75例LEC中53例位于腮腺,56例为单发病灶,38例形态为类(椭)圆形,34例为不规则形。仅1例伴钙化,5例伴坏死。68例CT检查中,28例呈中度强化,30例呈明显强化。12例MRI检查中,11例T1WI呈等信号,12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11例均匀强化,12例均呈明显强化。LEC的ADC值为(0.68±0.05)×10⁻³ mm2/s,12例动态增强TIC类型均为Ⅱ型(速升平台型)。结论LEC多为单发、质地较均匀、中等以上程度强化、ADC值较低,DCE-MRI为Ⅱ型TIC,形态学表现结合功能MR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涎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淋巴上皮癌 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57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8个月,随访增大。2014年1月10日就诊东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16日VATS下行左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冰冻+左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左下)肺型基底细胞腺癌,术后随访52个月,未见复发与远处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例原发性SF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SFT患者分别为44岁男性和72岁女性,均无意发现肿块1周入院治疗,无疼痛、麻木等;均采取单纯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至今均无复发。肿块长径1.6 cm和4.0 cm。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肿块边界尚清,T1WI呈现等信号,T2WI呈现混杂信号;肿块肉眼见部分区域有黏液感,质地稍硬,无包膜;镜下可见细胞丰富区与稀疏区、血管外皮瘤样区域、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束及多核巨细胞等特征性图像;免疫组织化学CD34、SATA6、bcl-2、CD99、Vimentin和Ki-67均为阳性。结论原发性SFT少见,属于交界性或生物学行为未定肿瘤,可复发或转移,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确诊;若体积过大,或见有坏死、核分裂较多者应排除恶变,需定期随访。

  • 标签: 涎腺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8例肺原发型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RNA-seq融合基因检测,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年龄43~64岁,平均58岁。男女比为3∶5。8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6~45个月均无复发。组织病理学主要由排列呈小梁状、带状、巢状的嗜酸性细胞及透明细胞组成,细胞巢周围间质中常有玻璃样变物包绕。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7均呈阳性表达,5例p63、p40呈阳性表达,4例SOX10呈阳性表达,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8例FISH均检测出EWSR1融合基因。6例进行了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RNA-seq融合基因检测,5例检测到EWSR1-ATF1融合基因(其中1例同时有ATF1-SPTLC2融合基因),5例EWSR1-ATF1基因融合均显示EWSR1外显子12/13与ATF1外显子3融合。1例为EWSR1-CREM基因融合。结论肺原发型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原发肺肿瘤,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特征性形态学表现,特别是EWSR1融合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但总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肺肿瘤 基因融合 原位杂交,荧光 EWSR1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sis,SPA)是一种罕见的病变。2017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中,SPA被归类为非肿瘤性上皮性病变。新近,这个实体被认为是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性病变。遗传学上具有PI3K通路的基因改变,其中PTEN突变最常见。该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并与具有重叠形态学特征的肿瘤做一对比分析,重点阐述SPA的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实施睑板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4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睑板按摩护理,将两组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睑板缺失评分(1.10±0.22)分、睑板脂质分泌物性状评分(1.15±0.32)分、睑板开口体征评分(1.20±0.22)分均低于对照组(1.65±0.22)分、(1.52±0.36)分、(1.46±0.52)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P<0.05)。结论: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实施睑板按摩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采用睑板按摩护理方式,分析和研究最终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0例患者。研究和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包括: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睑板按摩对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双色球抽签的方式将在门诊接受治疗的76例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患者实施热敷加睑板按摩及综合护理,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采取睑板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生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患者48例,接受睑板按摩护理,对照组患者48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异物感、疼痛、充血、眼部畏光等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45、4.565、7.154、4.766,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BUT明显大于对照组,F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7、8.154,P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睑板按摩对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1月,结束于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共90例。为了深入了解睑板按摩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90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睑板按摩结合常规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FLS、LM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LS评分以及L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睑板按摩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FLS、LMS评分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功能障碍型干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睑板功能障碍型干眼患者108例纳入本文实验,将10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睑板按摩,对比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睑酯评分等。结果:实验组自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觉症状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明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5s的患者少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在5~10s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10s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睑酯评分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睑酯评分为0分、1分的几率高于对照组,睑酯评分为2分和3分的几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为睑板功能障碍型干眼患者实施睑板按摩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泪膜破裂的时间,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睑板腺按摩联合药物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按摩护理在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眼科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诊的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中选出14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睑板按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BUT、F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L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板按摩护理在睑板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促进患者泪膜、睑板、眼表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睑板腺按摩护理
  • 简介:摘要腺癌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将腺癌分为22种组织病理学亚型,临床最常见亚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腺泡细胞癌和分泌性癌等。腺癌各亚型组织形态学重叠,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酌情术后放射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复发和转移性病例,治疗方式有限,主要还是姑息性治疗。肿瘤受体表达、基因组和通路改变等的精准确定是改善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关键。概述了常见腺癌组织学亚型的遗传突变、扩增和蛋白表达谱等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对疾病诊断、未来研究和个性化靶向治疗的意义。

  • 标签: 涎腺肿瘤 病理学,分子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睑板功能障碍型干眼应用睑板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2例睑板功能障碍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治疗+睑板按摩),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长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泪液分泌长度及泪膜破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病 睑板腺按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脂异常与睑板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紧密关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会促进MGD的发生,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会导致MGD进展。动物实验发现血脂异常会导致各种睑板病理变化。降血脂药物对MGD有一定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2-317)

  • 标签: 血脂异常 睑板腺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治疗睑板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两年时间内诊治的睑板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按摩治疗,给予护理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对比组总有效率为64%,护理组护理效果好于对比组,(χ2=3.9231,P=0.0476)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结果有可比性。结论:对睑板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按摩治疗 干眼症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