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不断进行,小学的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队列队形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队列队形的教学是对学生身体姿态以及空间体位感觉进行基本的训练模式,也可以开展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就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老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找出其中的问题进行改正,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学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小学体育 队列队形 教学
  • 简介:摘要:新闻消息从狭义上进行解释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且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其中新闻消息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短的特点,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所以写好新闻消息也增加了对新闻工作者的考验,为了能与时俱进写好新闻消息,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消息的写作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更好的满足当下新时代媒体发展的需求,得到大众的认可,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率的稳步提升,也能在根本上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确保新闻消息能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拥有崭新的未来.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新闻消息 写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窦媛燕 杜江波 蒋杨倩 宋词 马红霞 林苑 沈洪兵 胡志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南京 211166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66,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南京 211166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66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分中心,苏州 215002,南
  • 简介:摘要出生队列研究在探讨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远期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育龄人口生殖健康问题的凸显,辅助生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对母婴健康的远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2016年,以家庭为单位,同步招募辅助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累计在全国招募7.2万个家庭,包括辅助生殖家庭3.9万个和自然妊娠家庭3.3万个,本队列以面对面随访的形式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婴儿出生后42 d、6个月、1岁、3岁时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其主要目标为评估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后诞生子代的发育和健康状况,发现与不良出生结局和儿童期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提升出生人口质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 标签: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 多中心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5G时代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迎接新的挑战,提出了湖北气象服务5G消息平台的建设目标,阐述了目前已初步建成的天气实况、旅游气象、专业气象等服务内容,归纳了智慧交互、气象服务内容与位置信息结合等特点。最后对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5G 气象服务
  • 作者: 党少农 戴江红 张毓洪 王新华 马福昌 颜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西安 71006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乌鲁木齐 830011,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银川750004,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职业医学教研室,兰州 730000,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西宁 810007,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西安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 简介:摘要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女性70 391名(59.8%),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北区域参考。本文简要介绍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实践思考。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队列研究 自然人群 西北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评价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的有效性,并探讨实践过程中的评价策略。我们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以全面了解小学生参与队列队形教学的体验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队列队形教学对小学生具有积极影响,并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体育技能。在评价策略方面,我们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小学队列队形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队形变换的准确度、集体动作的协同性以及整体表演的效果等方面。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在队列队形演练中的表现,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们在技术和表现方面的进步情况。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策略包括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队形动作、定期进行技巧训练、鼓励学生彼此协作以及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 标签: 小学体育 队列队形 评价策略
  • 简介:摘要城镇化建设导致人口聚集、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间健康差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自2016年4月起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松江、嘉定、闵行和徐汇区启动了“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建设工作,招募69 116名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队列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成员基本资料,采集血、尿等标本建立生物标本库,建立包括队列成员电子医疗病历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肿瘤登记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死亡登记系统在内的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本文围绕SSACB队列设计理念、建设进程以及今后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截至目前,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 自然人群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开展基线调查,覆盖了从生命早期直至老年的114 850名调查对象。截至2021年12月,106 031人已完成至少1次随访,总体随访率为92.3%。本队列结合三地环境和健康问题特点,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老龄化及共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等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中全生命期多样化人群的长期随访将为我国健康与疾病研究提供独特和宝贵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样品。本文描述了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的产生背景和战略意义、研究现状和成果、不足和挑战以及未来规划和展望等,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队列研究 自然人群
  • 作者: 郭彧 余灿清 吕筠 俞敏 钱璞毅 韩晓 孙点剑一 李立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 100037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2300,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 310051,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 518083 国家基因库生物样本资源库,深圳 518210,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
  • 简介:摘要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累计观察770万人年,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KB队列生物样本库共储存血液样本129.2万管,尿液样本15.0万管,DNA样本78.0万管,唾液样本2.5万管,粪便样本2.0万管。CKB项目组已组织撰写长期随访、样本库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技术规范,集结整理成册并出版《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技术规范》,并撰写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现场调查、长期随访、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团体标准。项目组利用CKB队列数据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其中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中国人本土化的研究证据。

  • 标签: 自然人群 队列 示范研究
  • 简介:摘要:图示法是一种直观了解队形队列变化的方法。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终身体育意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幼儿能够在之后的生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锻炼活动。为此,我们利用日常的活动,以图示出示的方法让幼儿直观的了解队形队列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队形队列训练。

  • 标签:
  • 作者: 赵星 洪峰 殷建忠 唐文革 张刚 梁娴 李景中 崔超英 李晓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成都 610041,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昆明 650500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山 678000,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42,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 610045,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 610041,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拉萨 850002,西藏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拉萨 850033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特色鲜明,慢性病负担沉重,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 标签: 中国多民族队列 西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物联网(IoT)和工业4.0的发展,传统的同步集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时性和效率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消息的BOM异步集成技术并进行了实践。该技术通过使用消息队列进行通信,实现了各个组件之间的解耦和高效协作,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标签: BOM 异步 集成 研究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夫妇生育力及其关联因素。方法基于复旦大学孕前队列,选取2016—2021年参加嘉定区孕前检查的育龄夫妇,分析夫妇妊娠等待时间(TTP),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育龄夫妇TTP的关联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每个月经周期的累积妊娠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5对孕前夫妇,TTP的M(Q1,Q3)为4.33(2.41,9.78)个月经周期。女性年龄(FR=0.90,95%CI:0.85~0.95,P<0.001)、女性孕前超重或肥胖(FR=0.36,95%CI:0.24~0.55,P<0.001)、女性孕前暴露于二手烟(FR=0.63,95%CI:0.44~0.92,P=0.016)、女性孕前住处或办公室近2年内装修有异味(FR=0.46,95%CI:0.26~0.81,P=0.008)与夫妇生育力受损有关;女性月经周期规律(FR=1.64,95%CI:1.16~2.31,P=0.005)、女性孕前经常饮茶/咖啡(FR=1.55,95%CI:1.11~2.17,P=0.011)以及男性孕前服用叶酸(FR=2.35,95%CI:1.38~4.23,P=0.002)与较好的夫妇生育力存在关联。女性3、6和12个月经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37.6%、64.4%和78.4%。结论夫妇双方年龄较大、女性孕前超重或肥胖、月经不规律、女性暴露于二手烟及装修污染物与生育力受损存在关联,女性孕前经常饮茶/咖啡、男性孕前服用叶酸与受孕时长缩短存在关联。

  • 标签: 生育力 备孕夫妇 相关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 在当前的多媒介的竞争压力下,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要保证自身的节目质量,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效果,重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意见,从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竞争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受众角度下提升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 标签: 受众角度 电视节目 编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颈深间隙感染(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DNSIs)治疗方式的风险因素,为制订恰当的早期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DNSI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接受手术,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诊疗经过、全身性合并症、影像数据和实验室指标。数据处理采用假设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6~96岁。手术组35例(57.4%),非手术组26例(42.6%)。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颈部运动障碍(OR=0.03,95%CI:0.00~0.24)、吞咽困难(OR=0.10,95%CI:0.02~0.72)、血清白细胞计数≥16.74×109/L(OR=1.18,95%CI:1.01~1.39)和间隙积气(OR=0.03,95%CI:0.00~0.30)可作为提示需要手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治疗过程中警惕这些危险因素,对满足条件的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感染 颈深间隙 保守治疗 引流 风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谷氨酰转肽酶(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 209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采用R LCTMtools程序将随访前GGT水平确定3个不同的GG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随访结束时代谢综合征累积发病率为7.0%,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为3.9%、11.4%、15.0%,呈增长趋势(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总人群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均升高;男性人群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1.67倍(95%CI 1.07~2.60),女性人群中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3.29倍(95%CI 1.14~9.53)。结论GGT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总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随着长期GGT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建议男性和女性分别将长期GGT水平维持在28 U/L和14 U/L左右,以实现早期预防代谢综合征的目的。

  • 标签: γ-谷氨酰转肽酶轨迹 代谢综合征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