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浆膜积液细胞检查来确定积液及原发灶的性质;方法回顾2788例浆膜积液细胞检查,每人次积液做一张液基薄片和一张普通涂片,HE染色,结果阳性积液697例,阳性率25%,胸水1914例,阳性者428例(22.36%),腹水781例,阳性者239例(30.6%),心包积液阳性者31例,阳性率33.33%,腺癌最多675例占比96.84%,其次是鳞癌,小细胞癌,淋巴瘤和间皮瘤。结论浆膜积液细胞检查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对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浆膜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浆膜积液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浆膜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明确分析。结果:血性积液标本检出恶性积液率与非血性积液标本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95%(188/190),灵敏度是57.14%%(4/7)。结果:浆膜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提升具有非凡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 恶性肿瘤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块技术在浆膜积液细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集的60例浆膜积液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涂片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染色情况和检验结果。结果涂片组阳性检出率为70.01%,明显低于化学检测组检出率91.67%(P<0.05);其阴性检出率16.67%、不确定率13.32%均较化学检测组阴性率5.01%、不确定率3.32%低(P<0.05)。结论细胞块技术应用于浆膜积液细胞诊断效果优于涂片检验法。

  • 标签: 细胞块技术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浆膜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探讨,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临床抽取新鲜标本100ml-200ml,立即送检,采用安必平液基薄层细胞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镜检。结果500例浆膜积液细胞检查中,阳性272例,其中假阳性1例。阴性228例,其中假阴性35例。结论浆膜积液脱落细胞由于细胞成分复杂,细胞类型繁多及细胞形态和排列形式的多样性,致使某些恶性和良性特征类似,引起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诊断,所以,正确分析细胞形态对浆膜积液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脱落细胞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文献[1]报道,大约20%~30%的淋巴瘤可以发生浆膜积液。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8年5月浆膜积液中诊断为淋巴瘤的病例15例,对其进行常规液基涂片,部分采用细胞蜡块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部分对照其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探讨浆膜积液中淋巴瘤的细胞形态特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浆膜积液中诊断淋巴瘤或细胞怀疑淋巴瘤经组织活检证实为淋巴瘤的病例15例。

  • 标签: 细胞学形态特征 浆膜腔积液 淋巴瘤 形态特点 常见类型 组织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胞块在细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2017年期间临床送检1200胸、腹水离心,其中离心后有沉淀的标本85例,将沉淀做成细胞石蜡块进行检测。结果细胞块切片细胞分布均匀,可保持脱落细胞实际形态结构。结论在浆膜积液细胞的病理检查中细胞块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细胞涂片 浆膜腔积液 细胞块切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膜积液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的细胞病理学诊断线索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LBL/ALL的浆膜积液标本45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特征,其中22例标本被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行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分析。结果45例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3.5∶1.0,中位年龄15岁。39例(86.7%)患者有纵隔肿块,34例(75.6%)患者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显微镜下,细胞量较为丰富,弥漫散在分布;细胞成分相对单一,小至中等大小;细胞核形不规则或曲核,可见核裂或乳头状突起,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或无,背景均可见到核碎裂及凋亡小体。22例细胞块免疫表型为19例(86.4%)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20例(90.9%)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65%~95%。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的3例标本均显示TdT、CD2、CD3和CD7高表达的异常T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的5例标本中,4例呈TCR单克隆重排,1例同时发现TCR和Igκ单克隆重排。结论结合临床特征(青少年男性伴有纵隔肿块)和细胞形态特点(大量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中小淋巴细胞,明显的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可以对浆膜积液LBL/ALL进行初步诊断,辅以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LBL/ALL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细胞学技术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在病理情况下,浆膜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平衡遭到破坏,过多的液体在内积聚形成积液。目的讨论浆膜积液检验。方法理学检验、化学检验、显微镜检验。结论对浆膜积液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检验
  • 简介:摘要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亦称浆膜积液浆膜积液检查是临床检验的一项常规检查。浆膜是一个密闭的隙,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的(数毫升)液体,在此间隙起润滑作用,以维持心肺等运动功能,当浆膜有炎症时或恶性肿瘤细胞浸润时可引起浆膜液体产生过多,并在浆膜内积聚,其性质也发生改变,此时称浆膜积液,按其发生部位分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按其性质和病因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浆膜积液细胞诊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胸腹水穿刺作为创伤性小的检验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浆膜积液细胞诊断中使用传统涂片法、细胞块法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浆膜积液108例,均于2021.09-2023.11期间,在我院收集,分别进行传统涂片法、细胞块法诊断,比较研究诊断结果。对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块法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法,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细胞块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传统涂片法,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浆膜积液细胞诊断中,采用细胞块法进行诊断,效果优于传统涂片法,可获取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传统涂片法 细胞块法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和分析浆膜积液脱落细胞,注重其形态假象,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抽取浆膜积液,充分混匀抗凝后,立即送检。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4~8片,自然凉干后,行瑞氏-姬姆萨染色,镜检。结果848例浆膜积液细胞检查中,阳性156例,其中假阳性3例;阴性692例,其中假阴性22例。结论浆膜积液脱落细胞由于细胞成分复杂,细胞类型繁多,细胞形态和排列形式的多样性,致使某些恶性和良性特征类似,引起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诊断,所以,正确分析细胞形态假象,对浆膜积液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检查 形态假象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精准分子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但很多患者常无法获取足够的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病理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易出现恶性浆膜积液,可替代组织样本用于分子检测,但尚需进一步规范。本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数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国内检测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可及性,经专家组专家反复讨论制定了此共识,以期指导和规范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恶性浆膜积液样本的分子病理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积液中,细胞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积液细胞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积液细胞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浆膜积液检查。方法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等。结论渗出液多为炎性积液,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因此对浆膜积液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浆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48例恶性浆膜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A1组(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胸膜粘连术治疗。同期选择同种疾病患者48例,将其设为A2组(对照组),采用浆膜置管的方法给予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A1组恶性浆膜积液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6.67%、部分缓解率为18.75%、无效率为14.58%,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轻度发热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6.67%。A2组恶性浆膜积液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2.36%、部分缓解率为12.25%、无效率为55.39%,治疗总有效率为44.61%。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轻度发热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32%。结论在恶性浆膜积液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胸膜粘连术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副作用,降低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 浆膜腔积液 胸膜粘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