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总结引种洛阳后萌发较晚的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情况,结果表明,萌发期为3月上旬;7个品种紫斑牡丹的茎高、叶长和叶宽年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高矮和叶片大小的不同,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30天。茎高生长起始时间早,速生期短,生长集中;叶生长的持续时间相对要长;叶宽生长的结束期更迟于叶长。3月12日—4月16日为这些紫斑牡丹茎生长高峰期,平均茎高生长量达23.56cm;4月24日已完成茎高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23.99cm。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16日叶片大小定形,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28.16cm和23.80cm。花期集中在4月16—26日,培育晚开新品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洛阳地区 萌发较晚 紫斑牡丹 生长节律 分析初报
  • 简介:梅下行笔,牡丹跃然纸上,笔锋一转,缠绵的故事被隐藏。墨迹走走停停,掩盖了离别的忧伤,长亭、远影、斜阳,模糊的落款,零碎了一地时光。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美得优雅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剧种]昆曲,[剧情]南宋南安太守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大家闺秀。聘请府学生员陈最良为师。命丫环春香伴读,以《诗经》向丽娘灌输“后妃之德”。与父母愿望相反,丽娘一心向往自然。面对大好的春光。丽娘深感闺中寂寞。遂与春香同去花园游玩。

  • 标签: 牡丹 《诗经》 春光
  • 简介:四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与牡丹有约。被誉为"汤牡丹"的汤兆基显得特别地兴奋。这一天,环绕汤兆基美术馆占地30亩的牡丹文化园开园了。这里种植着汤先生亲自出资前往山东菏泽采购的4000株牡丹花。春雨菲菲,水珠从花瓣上滑下,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和陈列着各色牡丹美术精品的美术馆相得益彰。九件白色大型马头雕塑,彩绘的牡丹盛放,寓意"马上富贵",十分讨喜,带给马年里的人们无以名状的兴奋。

  • 标签: 牡丹红 汤兆基 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菏泽 这一天 文化园
  • 简介:洛阳伽蓝记》以地志为经,史事为纬,记录了北魏时代洛阳人民融合胡汉饮食精华,创造出食材多源、加工技法多样、重视食疗养生的河洛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北方草原饮食文化与南方水乡饮食文化熔融的过程,在更深层面上则反映出胡汉双方在生活习性和心理上的调适与沟通。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北魏洛阳 饮食文化
  • 简介:高中语文梳理探究部分是语文系统知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视角去观察、理解相应的文化符号,既可以完成一次文化小论文的习练,也可增加对诗人、诗作的深刻理解。

  • 标签: 唐诗 洛阳 文化
  • 简介:浪迹天涯的游了,总难忘怀故土风物。每当想起那半江渔火、万朵浪花簇拥的跨海长虹洛阳桥,游子心中不禁涌起浓郁如酒的乡情,深为这座闻名中外的宏伟长桥而自豪。童年的时候,我常坐在故乡的古榕树下,听白发老人讲述洛阳桥的掌故。洛阳,古称万安,取“万古安澜”之意。这里原来是个荒江古渡,狂涛汹涌,许多过往的船只葬身鱼腹。黎民百姓望江兴叹,视为畏途。然而,敢于闯荡江海、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先民.胸中自有浩气雄风,敢于征服惊涛骇浪。宋代嘉祜年间,泉州知府蔡襄顺应民心,倡建洛阳桥。

  • 标签: 洛阳桥 长虹 “海上丝绸之路” 古榕树 泉州 百姓
  • 简介: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2012年,一股“制造业回撤”的风潮在西方国家弥漫开来。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赶路”。而洛阳市装备制造业由传统到智能的“升级”转变,引领着中原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 标签: 洛阳市 中原 装备制造业 西方国家 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
  • 简介:本文从洛阳邙山陵墓群的选址依据、分布特点及建筑特色入手,通过与唐陵的比较,简单概括出邙山陵墓与唐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较为全面地剖析了邙山陵墓群的陵墓建筑文化特色,探讨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地域差异对陵墓建筑的影响。从陵墓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择中"思想的引用,对风水选址的考究,对建筑文化的挖掘,这对我们当今建筑的设计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邙山陵墓 建筑布局 择中思想
  • 简介:“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传奇大师汤显祖在他的剧作《牡丹亭》中,不仅以塑造了杜丽娘这个生动、独特的至情至爱者的形象,而且也向我们讲诉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冲破了封建社会婚姻桎梏的爱情,表现了主人公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 标签: 牡丹亭 杜丽娘 细节 封建 爱情
  • 简介:牡丹亭》中存在大量的亵语。在王守仁、李贽等哲学思想影响下,彰显天性、人性,反对桎梏,成为汤显祖创作戏曲的重要思想趋向。通过《牡丹亭》中各种角色的亵语描写,汤显祖藉此同情自然天性,讽刺伪道学,并极大地增强了《牡丹亭》的科诨艺术效果。汤显祖以传统士大夫不敢正视的亵语,为宣扬天性、人性的戏曲情节赋予轻快酣畅的洋洋喜气,使《牡丹亭》成为自己反伪道学及倡导“艺术之趣”的独特宣言。

  • 标签: 《牡丹亭》 亵语 天性伪道学 科诨艺术
  • 简介:蒋廷锡(1669—1732)是我国清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代表,作为康熙、雍正年间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在清初恽寿平于花鸟画坛起衰后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然而,至今天蒋廷锡的传世作品数量并不多,而且多数作品藏于国内的各大博物馆中,以收藏蒋廷锡绘画最多的故宫博物院为例,其藏各类形制的作品不足80件(套),且多数是扇面和成扇小品。因此,在目前的书画收藏市场中,凡是流传有序、著录清晰的蒋廷锡作品常常成为藏家的追逐目标,且常以较高的价格成交。近两年,在拍卖市场中出现的清官旧藏《牡丹谱》便是蒋廷锡的代表佳作,而本文笔者也将围绕此件藏品,从多种角度解析蒋廷锡的艺术造诣及其作品的收藏价值。

  • 标签: 牡丹 书画收藏市场 传世作品 花鸟画家 故宫博物院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京园林中牡丹与芍药应用现状的调查与总结,分析了牡丹与芍药在北京园林中的深厚文化及丰富造景形式的应用特点,并从景观季相、景观文化、景观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牡丹与芍药的景观营造方法,为北京地区牡丹与芍药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标签: 牡丹 芍药 应用现状 景观营造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