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的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的最普遍的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的润湿性是对油藏流体流动机理有强烈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根据岩心驱替实验推测润湿性的论文。另一方面,传统上认为原油-水-固体体系中观察到的接触角是真实的或通用的度量润湿性的参数。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根据岩心驱替推测的润湿性与接触角之间有联系吗?根据以前的文献似乎不能得出确定性的回答,原因有二个方面:①Craig广义经验方法虽然可以近似比较,尤其是极端情况下润湿的比较,但不能直接推导出表征润湿性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大小;②常规的接触角测量普遍存在一个再现性问题。在其它文献中报导的双滴双晶板(DDDC)技术,似乎解决了接触角测量中再现性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将对差别较大的岩石-流体体系用有再现性的DDDC法检测结果与用油藏和贝雷岩心进行的水驱实验得到的对应油水相对渗透率相比较。共比较了10种不同实验结果。其中有8种岩石-流体体系水驱实验结果与接触角测量结果得出的润湿性类似,而其余两种差别明显。对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解释,重点是弄清岩心分析与油藏流体分布和流动机理之间的重要关系。

  • 标签: 油藏岩石 油水流动性质 动态接触角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 流动机理
  • 简介:本文分析了流体诱发的微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同时显示了从这种地震活动速率中可以提取哪些油藏和震源信息。我们假定流体注入诱发的微地震事件是由孔隙压力张驰的扩散作用引发的。我们改进了有关流体诱发微地震活动速率的现有公式,这是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导出了一个方程式,它根据震源和油藏参数描述了微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然后我们提出,为了描述流体注入停止后所诱发地震事件的时间分布,可以将描述天然余震发生频率的著名的Omori定律应用于由流体诱发的微地震。即使在地震学中,Omori定律特征P值的控制参数仍在探讨中。本文为流体诱发地震活动确定了P值的控制参数,并指出哪些震源和油藏参数可以由P值分析重建。最后,我们将本文提出的理论应用于合成数据集和FentonHill(1983)的实际数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油藏描述 诱发 地震活动速率 受激 岩石
  • 简介:上期回顾:鱼骨村一个五岁的男孩失踪了,半夏怀疑是四角豆丛林中的精怪偷走了孩子,她决定去丛林找回孩子。在四角豆丛林,半夏遇到了白衣少年焰四郎。在他的帮助下,半夏从春雾怪的石屋里找回了失踪的孩子。

  • 标签: 岩石 孩子 丛林 半夏 失踪 上期
  • 简介:在假期,当我们到户外旅行,看到那些坚硬冰冷的石头时,或许你会感到它们是死气沉沉的。然而在地质学家们的眼里,岩石是会说话的,它们能告诉我们发生在那遥远年代的一幕幕往事。

  • 标签: 岩石 地质学家 年代
  • 简介:~~《岩石印象》@简钧钰

  • 标签: 岩石印象
  • 简介:一条流水的命运,取决于它所遭遇到的所有岩石。但是无论如何,流水总要流淌,时间总要消逝。许多年以前,乃至直到现在,我们石板街镇的人一直以一个事实而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这个事实就是:有两条重要的铁路线以这里作为交汇点。所有从省城唐州驶向北方的列车,在这里略作停靠后,有的沿正北方向继续驶去,奔向一座名声响亮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塞外古城,有的沿正北偏东方向继续驶去,奔向一座名声响亮到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伟大都城。

  • 标签: 流水 岩石 交汇点 铁路线 北方 人民
  • 简介:喧闹的蝉鸣也盛期将逝了吧?从7月中下旬开始,蝉气势夺人地呜叫,到了8月里更像决堤般嘈杂、吵人,进入9月后势头慢慢减弱,不久蝉鸣便被秋虫的鸣声所取代。这种虚幻、无常大概与日本人的精神非常契合,成了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景。不过在北美和欧洲北部,几乎没有蝉栖息,所以谈起与蝉相关的话题,这种'风物诗'的感觉很难传达给对方。

  • 标签: 蝉鸣 吵人 一景 秋虫 沁入
  • 简介:黑黑的煤炭从地底被挖掘出来,从它的长相与形态来看,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岩石看作一家人。虽然煤炭有时也被称为有机岩,但它并非真正的岩石。因为岩石都是无机的,而煤炭主要由亿万年前的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可燃性矿物。它和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燃料。

  • 标签: 岩石 地质作用 物理化学 化石燃料 煤炭 天然气
  • 简介: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灰色、黑色的岩石,一点儿都不好看!哪里有彩色的岩石呢?

  • 标签: 岩石 彩色 灰色
  • 简介:怀俄明希普坎宁密西西比系麦迪逊组白云岩露头的岩石物理资料显示,单个岩组的横向变化可以用三种方法进行标度,包括近随机分量(跃迁效应)、近距离结构和远距离旋回趋势(孔洞效应)。跃迁效应很大,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差分别为31%-39%和48%-50%。近距离横向变化反映对比长度为2—5.5m。横向上,远距离周期大约是岩石物理方差的10%,并且相对孔隙度和渗透率而言,其具有的波长分别为9.5m和42.6m(相对log10的渗透率而言,波长为16.8m)。横剖面和平面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流线模拟对流体流动的非均质标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尽管近距离变化性可以解释大多数岩石物理的非均质性,但远距离旋回趋势对流体流动特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突破时间和波及效率的变化取决于白云岩储层中横向远距离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大小。当远距离周期分量(孔洞效应)在总的岩石物理变化中从0增加到25%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突破时问和波及效率增加。但是,当横向远距离岩石物理变化增加超过总岩石物理变化25%(例如,从25%到50%)时,因为渗透率的空间连续性较大,就会出现相应的突破时间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当孔洞效应的大小超过岩石物理方差的10%时,应该把横向岩石物理周期性所产生的非均质性综合到白云岩油藏模型中。为了正确地表征和模拟油藏岩石物性变化的等级,露头模拟对提供白云岩岩组中横向变化的精确定量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白云岩 油藏模拟 非均质性 渗透率 孔洞效应
  • 简介:利用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提取储层物性参数,在近海油气勘探阶段和开发前期进行油藏初步描述。储层的几何形态和横向分布可由地震物性参数及其平面图信息来确定。根据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预测油藏的规模、油气边界,进行储量分级和计算,完成对油藏的再评价。以崖13-1气田为例,简介使用该方法的地质效果。

  • 标签: 油藏描述 岩石物理参数 崖13-1气田 二维地震资料
  • 简介:1999年完成了埃及苏伊士湾0ctoberJNubia油藏的多学科深入研究。虽然与苏伊士湾石油公司的其它油田相比,Nubia油田较小(只有7口工作井,原始石油地质储量为1.32亿bbl),但是,这项研究工作证明是很有价值的,找出了3个开发远景区块,对它们均巳钻开发井,日产油量增加6000bbl,石油储量增加660万bb1。多学科研究组建立了一个综合3—D可视化油藏特性模型,该模型是了解油藏体积和动态的优秀模型。它为在3—D背景下了解流体穿过断层运移的特征提供了所需工具。构造分析从重新解释全油田3—D地震数据集开始。然后往构造模型中输入岩石物理参数,以便生成油藏特性模型。大范围的油藏动态制图,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油藏内的流体流动状况和识别未波及产层的面积。例如,对14个油组绘制的含水率图有助于确定水浸的主要通道。该油藏为一个倾斜断块,面积为750英亩。产层为石炭纪Nubia砂岩,平均产层总厚度为600ft,产层有效厚度为357ft,孔隙度为23%,渗透率在lD范围之内。这个油田具有相当强的天然水驱,这有助于保持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即使据预测该油藏中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巳达到48%,但是通过开展3—D油藏描述和油藏管理研究,找出了3个水区波及效果差的区块。据估算,对3个远景区块进行钻探,可增采900万bbl风险加权储量。此外,详细的油层动态分析有助于确定现有井的射孔和波及作业方案,由此可增采300万bbl原油。所建立的油藏特性模型和所编制的油藏开发方案对在今后几年里管理该油藏是大有稗益的。

  • 标签: 3-D地震 油藏描述 油藏管理 孔隙度 石油储量
  • 简介:摘要:油藏描述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地质构造,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应用于油田开发。因此,需要较为先进的手段——油藏描述技术来对地下油藏情况进行探明。油藏描述技术它包含了多个先进技术领域,这其中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地质学、地震学等相关专业领域。除此之外,油藏描述技术还需要借助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运算,通过油藏描述获得油藏分布的具体情况,本文介绍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目的,具体介绍以及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细油藏描述 未来发展
  • 简介:我第一次教学生《认识岩石》的时候,大多数人没按要求带石头来,当时心里很生气,课上得有些糟,几次都想发一通火。心想,这些孩子也太不听话了,几个石头都带不来。课后,冷静下来一想,觉得真正的问题出在我身上。虽然只是几块石头,其实准备起来还真有些困难。通过同学生交谈,我了解到,他们生活的周围,只能见到卵石,许多学生学习了《认识岩石

  • 标签: 岩石 江滩 石头 采集活动 卵石 块石
  • 简介:该项目为一座名为“岩石”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花园住宅,位于西班牙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该项目场地位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岩石”是一座翻新了的乡村住宅(西班牙语为“masia”),周围环绕着树林和丘陵,在那里,鸟类和小动物仍然生活在原始的环境中,不被打扰。虽然“岩石”距巴塞罗那这座国际大都市很近,开车也只需40分钟,但却给人一种与都市完全隔绝的感觉。这里的绿色景观未被污染,花田里蜿蜒的小路和远山都让人觉得宁静而轻松。

  • 标签: 巴塞罗那 花园住宅 岩石 国际大都市 西班牙语 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