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初夏时节,油菜黄了,麦子也黄了。夏收时节到了,农村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去帮忙收油菜。我们来到地里。地里到处都是被割倒的油某秆,已经被太阳晒干了。妈妈说,这些油菜秆正好采收。

  • 标签: 油菜 时节 妈妈 麦子 农村
  • 简介:油菜花在田野里十分常见,金黄一片,一路上飘有淡淡迷人的花香,儿童正追着飞来欣赏和汲取花粉的蝴蝶。这让我不经意间想起杨万里的那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标签: 油菜花 杨万里 儿童
  • 简介:这天,小猕猴皮皮、笨笨熊和乖乖兔一起去看小树林西边的油菜花。那油菜花的美深深打动了他们。这不,一回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向山羊老师说起自己的感受来。

  • 标签: 油菜花 山羊
  • 简介:我问爷爷,为什么大家都会种油菜?爷爷告诉我,有人种了,觉得好,于是种的人就多了。越来越多的人种油菜,把我们长寿镇“种”成了万亩油菜基地。

  • 标签: 油菜籽 “种” 爷爷 人种
  • 简介:漫天的金黄灼伤了我的眼。夕阳淡淡的光辉铺洒在油菜花上,像是给画面镀上了一层金,清晰、炫目,而又灼人眼球。我总是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地走在田野的小径上,观赏一年四季的景色。冬季荒凉,夏季茂盛,秋季硕果累累,而春季则格外灿烂。是的,灿烂,独属于油菜花的灿烂。

  • 标签: 油菜花
  • 简介:今年50岁的沈昌健,是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村民。他怀着美丽的梦想,与父亲彼此接力坚持了39年,呕心沥血,专心钻研,诠释着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乡土人的科研情怀,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春暖花开,在研究超级杂交油菜的道路上,收获着一串又一串的金黄果实。异地巧遇,点亮杂交油菜梦想沈昌健父子是白云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引得两代人不离不弃的油菜花缘,还得从1978年在贵州的一次

  • 标签: 再听油菜花 初圆 圆杂交
  • 简介:爷爷种了一片油菜地。他常常起早贪黑照料这片土地,油菜生长的每个环节都小心照顾。油菜籽收回家里,爷爷很高兴。黑黑的油菜籽照亮了爷爷的心情,我也很开心。

  • 标签: 油菜籽 美好 爷爷
  • 简介:绽放的花海这些披着黄头巾,盛装的乡间女子把川道、河谷、和一面面山坡

  • 标签: 油菜花 组诗 乡村
  • 简介:结合东台市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试验示范情况,介绍了该地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各环节的作业标准,分析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 标签: 油菜生产 机械化 试验示范 技术推广
  • 简介:东兰县秋冬种油菜历时已久,由于受秋冬干旱天气的影响,加上人为栽培管理粗放,油菜产量与效益较低,严重制约着油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县油菜低产状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油菜高产栽培措施对策,为提升油菜产量效益提供参考。

  • 标签: 秋冬种油菜 低产原因 现状分析 对策措施
  • 简介:通过对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黑曲霉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料液比、(NH4)2SO4添加量、接种量、营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6:4,料液比1:1.8,培养温度25℃,(NH4)2SO4添加量3%,接种量5%,营养液初始pH值4.7,培养时间4d;经优化后,固态发酵产酶平均酶活达127.4U/g,比优化前提高了50%。

  • 标签: 固态发酵 Β-葡萄糖苷酶 油菜秸秆
  • 简介:[目的]全球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可同时精准高效检测多个转化载体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RF1、MS8、Topas19/2、Oxy235和RF3等5个转基因油菜品系的侧翼序列及油菜内源基因cruciferinA(CruA)序列设计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引物,通过对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棉花等不同作物进行PCR扩增来测试所选择的引物特异性,优化多重PCR反应引物的浓度,用所建立的检测体系对不同混合比例的转基因油菜进行多重PCR扩增来测试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通过测试,仅在含有目标样品中检测出阳性结果,灵敏度达0.05%,表明所建立的6重PCR检测方法可同时精准检测RF1、MS8、Topas19/2、Oxy235和RF3等5种转基因油菜转化载体。[结论]所建立的6重转基因油菜转化体特异性PCR检测方法通量高、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有关转基因产品检测的要求,可作为转基因油菜检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重PCR 转基因油菜 转化载体特异性
  • 简介:通过近20a来对青海省共和县小麦、油菜的物候和区域气象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小麦和油菜物候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90~2006年共和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增加趋势,和全球变暖趋势表现一致。年降水量也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阶段性和季节性明显,每年以6-8月降水量最高;气候变化对小麦和油菜的生育期影响有所不同,小麦的平均全生育期缩短,油菜的平均全生育期延长,各个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明显。小麦的播种期明显提前,其它各个物候期都表现提前趋势,变化规律保持一致,整个生长季有缩短趋势。油菜从播种期至五叶期提前,现蕾期至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6~8月的气温变化是物候变化的主要驱动气象因子。小麦和油菜的生育阶段与历年气温变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O.05)。

  • 标签: 气候变化 小麦 油菜 物候期 响应
  • 简介: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的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的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在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时,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其幼苗在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的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的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和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的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在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的陇油7号中此蛋白在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在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的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是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白菜型冬油菜 低温胁迫 双向电泳 蛋白质
  • 简介: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酸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酸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 标签: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