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弥漫糖尿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弥漫DME 74例(82眼)分为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A组,31眼)、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组(B组,24眼)和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组(C组,27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FFA及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治疗后BCVA无改善;B组CMT治疗后1个月无改善,治疗后3及6个月CMT下降(P<0.05)。治疗后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FFA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C组少于A组(P=0.001)。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激光光凝与单纯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弥漫DME效果相近,均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可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 标签: 水肿,黄斑,糖尿病性,弥漫型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光凝,激光,格栅样,黄斑
  • 简介:糖尿黄斑水肿是损害视力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管渗透增加或色素上皮层转运功能失衡。诊断主要通过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方法有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和药物治疗,能减轻黄斑水肿,但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新生血管因子及蛋白激酶C-β抑制剂等,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随着糖尿黄斑水肿研究的深入,中医药的治疗也越来越多。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玻璃体腔注射 中医药治疗
  • 简介:全球约有2.85亿人视力受损,其中2.46亿人患有低视力(严重或中度视力障碍),糖尿黄斑水肿(DME)是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黄斑水肿(AMD)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第三主要原因,也是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未被治疗疾病。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年龄相关性 药物 发达国家 视力受损 视力障碍
  • 简介:糖尿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导致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近年来糖尿黄斑水肿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不同药物治疗等有关报道进行了综述。随着对各种药物不断深入地研究,糖尿黄斑水肿可得到及时治疗。使糖尿患者的视力受到保护。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往对糖尿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多在眼部,对其与全身因素相关的研究较少。近年有较充足的证据表明,控制全身相关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ME的治疗成本。如能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DME的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57-62)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全身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水肿糖尿分期,糖尿病程及视力的关系。方法分析统计151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各期糖尿视网膜病变中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黄斑水肿与病程,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51例患者中,288只眼中,99只眼存在DME,占34.3%,99只眼中轻度黄斑水肿占54.55%,中度黄斑水肿占24.24%,重度黄斑水肿占21.21%,此组糖尿黄斑水肿病例中,I期患者10人占10.10%,11期患者16人占8.08%,111期患者22人占40.40%,W期患者51人占41.41%,V,VI期患者当中由于白内障视网膜增殖改变,玻璃体积血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使DME的发生率较低。结论DME是DR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DME水肿程度的加重,视力越差;随着糖尿的病程延长,DME的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DME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和DR的程度有一定关系,但是在时序上与我国现在的DR分期标准之间没有严格的一致对应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应用倍频532nm激光对49例(77眼)局限性黄斑水肿弥漫黄斑水肿病例分别予以直接光凝和格栅样光凝,随诊观察10—20月不等。结果局限性水肿视力提高17眼(51.5%),不变16眼(48.5%),下降0眼。弥漫水肿视力提高10眼(22.7%),不变31眼(70.5%),下降3眼(6.8%)。FFA检查局限性水肿消退者13眼(39.4%),好转20眼(60.6%),无效或加重0眼。弥漫水肿消退者9眼(20.5%),好转24眼(54.5%),无效或加重11眼(25%)。结论激光对糖尿黄斑水肿治疗有效,一旦确诊黄斑水肿应早期治疗。

  • 标签: 激光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糖尿黄斑水肿(DME)患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DME的患者79例108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患眼分为弥漫黄斑水肿(DRT)组41眼、黄斑囊样水肿(CME)组37眼和浆液神经上皮层脱离(SRD)组30眼。根据诊疗指南给予患者单纯IVR治疗或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记录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患眼黄斑水肿形态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和12个月3个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IVR治疗的39眼中,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为0.41±0.40,显著优于CME组的0.6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286.05±109.56)μm,显著小于SRD组的(338.30±101.8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接受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69眼中,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显著优于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43);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304.59±106.66)μm,显著低于SRD组的(369.34±107.8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过程中可见SRD患眼中5眼转变为DRT亚型,3眼转变为CME亚型,但未见DRT及CME亚型向SRD亚型转化者。结论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可显著改善各不同OCT分DME患者患眼BCVA,降低CMT,其中对DRT分患者的疗效较好。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激光凝固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
  • 作者: 陈翀 刘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80
  • 简介:摘要糖尿黄斑水肿(DME)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是治疗DME的一线药物,在改善视功能方面具有革命意义。然而,仍有30%~50%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且频繁的注射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治疗负担。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抗VEGF药物的疗效和持续时间、靶向炎症、血浆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血管生成素-Tie2系统和神经变性等新治疗途径以及使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和靶向激光治疗。确定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的病例,建立从抗VEGF药物治疗到抗炎等替代治疗的标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仍具有挑战,仍需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筛查策略,以减少糖尿视网膜病变和DME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 标签: 黄斑水肿/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斑水肿糖尿分期、糖尿病程、视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22例糖尿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黄斑水肿糖尿的分期、糖尿的病程和患者视力的关系。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可以分析得出,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黄斑水肿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随着患者的病程增加,患者并发黄斑水肿的概率越高,但超过20年病程的患者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析可能是因为患者基数较少所致。随着患者黄斑水肿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的视力会逐渐减退。结论临床上随着糖尿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会不断的增加,病情的程度会不断加重,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临床上予以重视。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地塞米松植入剂及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三种方法治疗难治糖尿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难治DME 98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34例(50眼)行玻璃体内阿柏西普注射,B组27例(30眼)行玻璃体内地塞米松植入剂注射,C组37例(40眼)行PPV联合ILMP。随访期为6个月。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1个月:A、B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t=11.90、9.23,均P<0.001),C组视力无明显改变(t=1.68,P=0.095);3组CMT均有明显下降(t=4.84、5.79、9.83,均P<0.001)。治疗后6个月:A、C组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12.25、11.19,均P<0.001),B组无明显变化(t=1.07,P=0.287);3组CM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89、2.81、10.18,均P<0.05)。结论玻璃体内阿柏西普注射、地塞米松植入剂注射及PPV联合ILMP三种方法治疗难治DME均能降低CMT;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可在短期内提高视力但需反复治疗。

  • 标签: 水肿,黄斑,糖尿病性,难治性 注射,玻璃体内,阿柏西普 注射,玻璃体内,地塞米松植入剂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内界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视野检查对糖尿黄斑水肿视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糖尿视网膜病变38例(6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前行微视野检查,观察记录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术后1个月复查并对比观察指标。结果微视野检查显示各象限及平均视敏度与视力负相关(r=-0.612,P<0.001),与黄斑中心区厚度无相关(P>0.05)。2°及4°注视稳定性与视力负相关(r=-0.436,-0.533;均P<0.001)。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各象限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均有所提高(t=3.69,5.83,4.73;P=0.005,0.006,0.004)。结论微视野检查可评估糖尿黄斑水肿,视敏度及注视稳定性。

  • 标签: 水肿,黄斑,糖尿病性 视敏度 稳定性,注视 厚度,中心区,黄斑 微视野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VEGF药物在糖尿黄斑水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黄斑水肿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先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对照组则单纯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CMT均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CVA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能提高患者激光术后的视力。

  • 标签: 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内注射 黄斑格栅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45例62只合并糖尿眼底病变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1月OCT检查是否出现黄斑水肿,患者被分为水肿组和非水肿组。比较分析两组间患者糖尿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眼底激光治疗史等临床因素的差别。结果62只眼中有9例出现CME,占14.52%。水肿组与非水肿组比较,患者年龄,眼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糖尿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眼底激光治疗史,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组间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糖尿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尿眼底激光治疗史为出现黄斑水肿明显相关(P<0.05)。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等级,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眼底激光治疗病史是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黄斑水肿(DME)患者初诊时OCT参数与治疗后最终视力的相关。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DME 99例(137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DME早期OCT参数变化与治疗后最终视力的相关。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本研究患者初诊DME黄斑中心区厚度(CMT)为(354.96±208.50)μm。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发病初期CMT、视网膜外界膜损伤范围及椭圆体带损伤范围三者与患者末次随访视力呈显著相关(r=0.29、0.19、0.26,P=0.001、0.025、0.002)。与治疗后视力较好的患眼相比,视力较差的患眼初诊CMT更高(Z=-3.61,P<0.001),外界膜损伤范围更大(Z=-2.60,P=0.009),表现为浆液视网膜脱离的患眼比例更高(χ2=5.72,P=0.017)。通过将OCT各指标和混杂因素共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初诊时高CMT是最终视力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ME早期OCT参数与治疗后最终视力具有相关,初次发病时较高的CMT可作为患者治疗后最终视力差的预测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将FFA检查与OCT检查应用在糖尿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并研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开展诊断及治疗的20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34只患眼)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对20例患者(34只患眼)均开展FFA检查与OCT检查,统计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FFA检查的糖尿黄斑水肿检出合计率(85.29%)对比OCT检查对应数据(79.41%),P>0.05,无数值之间统计学分析以及比较意义,弥漫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数值(298.6±53.0um)对比无荧光渗漏、局限性水肿、缺血型患者对应数据(145.7±25.0um、212.0±39.4um、185.0±33.2um),P<0.05,有数值之间统计学分析以及比较意义。结论在糖尿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FFA检查与OCT检查都呈现良好效果,将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

  • 标签: FFA OCT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532倍频激光阈值下光凝治疗糖尿黄斑水肿(diabeticedema,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增殖期的弥漫DME患者32例57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阈值能量的80%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对照组采用阈值激光进行光凝,两组除能量不同外,其他的激光治疗参数均一致。两组患者均在光凝前、光凝后1wk;1,3mo进行视力、OCT、眼底检查;在光凝前、光凝后3mo进行FFA检查;并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光凝后1mo,实验组的眼视力提高占11.1%,不变占66.7%,下降占22.2%,对照组中提高占13.3%,不变占63.3%,下降占23.3%;实验组黄斑水肿部分吸收占40.7%,不吸收占59.3%,对照组黄斑水肿完全吸收占6.7%,部分吸收占53.3%,不吸收占40.0%。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均比对照组差,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3mo,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数据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DME可取得和阈值激光相似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激光 光凝 阈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