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我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微生物检验现状,为水痘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水痘患儿44例,对其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年龄3至16岁,其中39例患儿出现发热现象,所有患儿在治疗周期内均可见疱疹;经过微生物检验可知,44患儿皮损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呈阳性37例,约占77.27%。结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为二至三周,儿童在初次感染后会引起水痘,在恢复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潜伏的病毒在受到刺激后可复发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带状疱疹
  • 简介:带状疱疹属于维医奈木来疾病,受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机体气质失调,胆液质过盛,有害物质进入胆液质形成腐败胆液质,自然力下降,从而发病。结合维医理论分析带状疱疹维医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维医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带状疱疹 维医 胆液质
  • 简介:疱疹顿挫型面瘫同亨特综合征一样,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面神经所致,多为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VZV病毒再次复活感染。表现为急性周围性面瘫,耳、舌、咽等部位的剧烈疼痛,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但不出现疱疹,所以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为贝尔面瘫。而其不论是病因、发病机制还是治疗及愈后方面与贝尔面瘫都不同,临床中常常耽误治疗,影响患者的愈后。本文就疱疹顿挫性面瘫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愈后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的关注。

  • 标签: 疱疹顿挫性面瘫 贝尔面瘫 亨特综合征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中老年发病率更高一些。近几年人口趋于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手段单一,效果稳定性较差,且常导致后遗神经痛,特别是老年人疼痛难以言状,甚至彻底难眠、痛不欲生。

  • 标签: 带状疱疹,针灸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产生剧烈疼痛和皮肤水疱,对于有典型症状的患者,该病易于诊断。但有些带状疱疹,由于其发病部位或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在临床中往往被忽略而导致误诊误治。现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特殊类型带状疱疹报道进行总结,以求为读者拓宽思路。

  • 标签: 带状疱疹 颜面部疱疹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临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用药处理方案及药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呼吸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皮肤破损感染造成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20例,临床经诊断分析采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总结临床药物治疗资料。结果20经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患者临床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紫绀、黄疸、抽搐、昏迷和全身皮肤粘膜疱疹等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经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出院,提高了患者的自身状态。结论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注意对药理作用及药效的观察。

  • 标签: 利巴韦林 阿糖腺苷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本文介绍了锦鲤疱疹病毒(KHV)的临床感染症状和5种检测手段,包括PCR检测法、细胞培养分离法、透射电镜观察法、ELISA检测法、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IFAT)等,旨在通过进一步了解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机理,为KHV病毒株的分离纯化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KHV 症状 检测 分离
  • 简介:摘要通过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法浅谈针灸在治疗带状疱疹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对20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农村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抽搐、瘫痪、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为主,头颅影像学检查多见额叶和颞叶损害,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1例。结论单纯疙疹病毒感染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4.67编。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疙疹病毒感染多为单纯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可导致脑炎、脑千脑炎、急性播散性奋健膜炎;起病较危重,出现精神症状较多,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 后遗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波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2w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6.7%、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W后随访观察,实验组遗留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且遗留神经痛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波带状疱疹
  • 简介:带状泡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理论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使用该疫苗后可能导致带状疱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正在接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并被推荐接种该疫苗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包括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或相当的其他激素),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应在停药至少1个月后方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 标签: 带状疱疹 疫苗接种 皮质类固醇 减毒活疫苗 免疫功能 治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