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镉的污染来源及其危害,论述了化学、物理及生物三类方法处理含镉水体的现状,并总结阐述了各类方法的利弊。

  • 标签: 化学法 物理法 生物法
  • 简介:为了解汤河水体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选取7个代表性取样点分季节进行2次水体采样,测定pH、氨氮、总氮、总磷及COD,并分析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体pH整体上2月份较7月份略高,除取样点1、2外,其他各点2月份氨氮、总氮、总磷和COD都较7月份高。可见,7月份汤河水质明显优于2月份,其原因可能与7月份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植物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以及2月份水中植被死亡有机物的释放有关。此外,从汤河上游到下游水体污染物浓度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取样点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氨氮、总氮、总磷及COD浓度变化幅度依次为0.052-0.32mg/L、0.075-0.41mg/L、0.014-0.419mg/L和11-31.7mg/L,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取样点周边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有关。

  • 标签: 氨氮 总氮 总磷 COD 水生植物 汤河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分别为水体、山石、花木和建筑。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水体空间 山石 花木 园林建筑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实验,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铅镉金属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证明该测定方法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可以实现环境水体的监测与预报控制,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检测 环境水体 铅镉 介质
  • 简介:在淮河流域安徽段某区域采集了3个地表水样和12个地下水样,通过大型溞急性毒性(活动抑制)、微核及SOS/umu试验,分析了这些水样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测试中,该区域地表水及大部分地下水的急性毒性均未超过USEPA废水排放毒性的控制要求(0.3TU),有2个位点的地下水样毒性当量为0.31TU,超过限值;经t-test分析,地表水的急性毒性显著高于地下水。SOS/umu检测中,2个地表水样和7个地下水样的结果呈阳性,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其诱导率IR在(2.20±0.063)~(3.36±0.067)之间,对应的致癌风险P基本处在10-6~10-7水平。微核检测结果表明,3个地表水样具有较严重的染色体损伤效应,9个地下水样表现为阴性。总之,该区域地表水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相对较高;部分浅层地下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但仍可能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而深层地下水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性效应。研究为周边居民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信息。

  • 标签: 大型溞 成组生物毒性 微核 SOS/UMU 淮河流域
  • 简介:摘要通过水体生态修复技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引导构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本文以某港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简要介绍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以及在该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水污染 水体生态 修复
  • 简介: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体的污染意味着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不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而且水维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众所周知,维持植物生命的三个条件是阳光、空气和水,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当然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植物需要水来维持生命,同样,水也要依靠植物的修复技术达到净化的目的。二者的联系是双向的。仅就此而言,植物与水的关系,比人类与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复杂。所谓的植物修复技术就是植物运用自身的自我净化功能,吸收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并将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进行分解。植物可以用来改善水质,这就是一些河流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达到水质净化的原因。在水体污染的治理中,植物的修复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植物的修复技术可以起到的有效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植物修复技术 水体污染 治理
  • 简介:摘要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当前分离膜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作为化学分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渗透汽化膜及膜的性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并且,综述了国外近几年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在分离醇/水混合物研究的新进展。文章最后对渗透汽化膜分离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渗透汽化 醇/水 膜分离技术
  • 简介: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软件CPMD对64个水分子体系在330K温度下氢键成键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氢键的能量判别标准与几何判别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研究氢键特征时应该根据体系特点选择合适的氢键判别标准.

  • 标签: 氢键 判别标准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笔者主要在本文中探讨了该项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生物修复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 治理
  • 简介:摘要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精神生活上去,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质量和性能,而是更多的关注起审美效果。风景园林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休憩和游玩场所,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园林的观赏价值之外,还要兼顾生态功能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地形、植物、水体都是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可用要素,若能够合理应用,对于改善设计效果将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尝试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作了说明。

  • 标签: 风景园林 建筑设计 地形 植物 水体
  • 简介:摘要本文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审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说明植物配置的应用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影响;从建筑布局、建筑空间、建筑场所意义的角度分析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作用。对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风景园林设计 植物 水体
  • 简介:摘要水体重金属金属污染不仅对水生植物、动物,乃至对人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当前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治理方法的研究,以及水生植物中的浮萍对于水体污染治理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标签: 水体重金属 污染治理 浮萍
  • 简介: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提取水体的方法有很多种,细小的水体漏提或误提现象严重,依靠单一的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结合现有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1)基于DEM数据提取河网数据;2)辅以河网缓冲区数据将Landsat8影像的1-7波段和全色波段用于多尺度分割,根据形状特征提取线状的细小水体;3)假设2.5m分辨率影像提取的结果为实际水体,与基于像元的MNDWI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的总体提取精度提高11.7%,细小水体提取比例从13.3%上升到59.6%,因此本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线状的细小水体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区细小水体的漏提,提高水体提取整体精度。

  • 标签: LANDSAT 8影像 DEM数据 面向对象 形状特征 水体提取
  • 简介: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境介质中PCP的污染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多地河流水环境中均存在PCP,其中沿长江流域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PCP残留量较高,虽均在限值范围内,但PCP污染范围有从主要江河、湖泊等向沿海海域蔓延的趋势。PCP使用历史、用药区域类型、区域PCP消耗量等均会影响PCP的残留量,血吸虫病疫区PCP残留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PCP及其钠盐显著减少使用后(2003年以后),施药历史仍然影响着水体介质中PCP的残留情况,PCP虽已停用,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在持续。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水环境介质中的PCP污染偏高且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部分区域近年来重现血吸虫病后施药控制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PCP及其环境副产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人群暴露评估、污染介质修复技术以及其替代品的研制都将是研究重点领域。

  • 标签: 五氯酚 内分泌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残留 血吸虫病
  • 简介:摘要对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审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说明植物配置的应用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影响;从建筑布局、建筑空间、建筑场所意义的角度分析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作用。

  • 标签: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植物 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