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K 4 [Fe(CN) 6 ] 结构稳定,毒性小,是绿色氰化物源,具有工业实用性、反应稳定性和廉价性。文中介绍了以 K4 [Fe(CN) 6 ] 为源的卤代烃、芳酰卤、醛酮和羧酸的氰化反应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 K4 [Fe(CN) 6 ] 在氰化反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氰化反应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K 4 [Fe(CN) 6 ] 氰化反应 催化剂 环境友好型 绿色化学
  • 简介:2-吡嗪,英文名称2-Cyanopyrazine;CASNo.19847-12-2;分子式C5H3N3,分子量105,常温下为浅绿色透明液体;熔点20℃,沸点199℃,闪点96℃,密度1.5343,折射率1.5340,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在香料、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如:2-吡嗪与格氏试剂反应可得高级香料,2-吡嗪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制备抗结核药吡嗪酰胺。

  • 标签: 2-氰基吡嗪 市场前景 化工原料 中间体 抗结核药 吡嗪酰胺
  • 简介:利用3-氯4-5-异噻唑肼与各种芳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氯4-5-异噻坐氨基)3-芳脲,产物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研究表明反应与芳异氰酸酯上苯环所连的取代有关,吸电子有利于反应速度的提高,这与此反应属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是一致的。企图利用荒异硫氰酸酯与3-氯4-5-异噻唑肼反应合成类似结构的芳硫脲未获成功。

  • 标签: 氰基 芳基 类似 氨基 取代基 亲核加成反应
  • 简介:摘要医用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种类繁多,而医用胶的应用打破了外科传统的缝扎技术,本文就临床常用医用胶在切口粘合中的优势进行综述。

  • 标签: &alpha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医用胶 切口粘合
  • 简介:合成了一个新的四核镧的对苯甲酸配合物[La4(4-cba)12(phen)4(H2O)8](4-Hcba为对苯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144H96La4N20O32,Mt=3174.0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381(4)A,b=16.977(5)A,c=17.716(5)A,α=110.435(3)°,β=96.92,γ=109.663(2)°,V=3419.8(16)A^3,Z=1,Dc=1.541g/cm^3,F(000)=1584,u=1.308mm^-1,R=0.0370,wR=0.0885.2个晶体学独立的La(Ⅲ)离子通过2个4-cba配体和1个水分子桥连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又通过2个对称性相关的4-cba配体连接形成一个新颖的Z形四核簇.

  • 标签: 镧配合物 对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四核簇
  • 简介:该文介绍了α-丙烯酸酯医用胶的产品发展,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对α-丙烯酸酯的改性研究,最后对α-丙烯酸酯医用胶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改性 展望
  • 简介:文章概述了碱性氯化法处理金矿含废水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处理方法的药剂选用和处理工艺,提出了影响CN^-去除率的因素及在工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同类废水处理设计和管理者参考。

  • 标签: 含氰废水 碱性氯化法 提金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并利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缩聚法制备银杏内酯的新剂型-聚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界面缩聚法制备GA-PBCA-NP具有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GA-PBCA-NP的纳米球表面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稳定性等性质的不同

  • 标签: 丁酯纳米 丙烯酸正 内酯聚
  • 简介:三聚胺是一种黏合剂或树脂的原料,其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中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均指出: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 标签: 三聚氰胺 安全规划 化学品 生产工艺 欧洲联盟 黏合剂
  • 简介:合成了一系列含有α--间苯氧苯甲基的磷酸酯和磷酰胺,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认,活体外试验表明它们对植物根癌病的病源菌土壤根癌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和A.vitis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含磷化合物对土壤根癌杆菌具有抑制活性属首次报道。

  • 标签: 硫代磷酸酯 硫代磷酰胺 合成 抑菌活性 土壤根癌杆菌 氰基-间苯氧基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丙烯酸正丁酯 血管内栓塞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3-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3-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运用1H-NMR和MS法对合成的3-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合成了3-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及数十种合成中间体,1H-NMR和MS法对3-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 标签: 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 合成 1H-NMR MS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博来霉素灌洗联合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眼眶病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眼眶血管畸形并接受博来霉素灌洗联合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有无体位性眼球突出分为扩张型组和非扩张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随访时间、病程、博来霉素及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术前与术后视力、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和缓解率。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58例(58只眼),其中男性22例(37.9%),女性36例(62.1%);扩张型组19例(32.8%),非扩张型组39例(67.2%)。扩张型组年龄大于非扩张型组[39.0(28.0,54.5)和14.0(5.7,26.5)岁,Z=-3.96,P<0.001)],两组性别、眼别、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张型组病程长于非扩张型组[120(12,240)和12(1,90)个月,Z=-2.50,P=0.013]。术中博来霉素用量:扩张型组1.5(1.4,1.5)万U,非扩张型组1.5(0.9,1.6)万U;丙烯酸异丁酯胶用量:扩张型组2.8(1.0,3.0)ml,非扩张型组1.7(1.0,2.2)ml。两组博来霉素和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P=0.944;Z=-1.11,P=0.268)。两组均未发生视力下降或丧失,非扩张型组视力提高5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384.0(329.0,458.0)和330.5(271.6,356.7)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P=0.208)。非扩张型组治疗前后畸形血管最大面积分别为960.8(822.1,1058.3)和311.6(164.6,36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15例,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血管畸形;非扩张型组获得组织标本39例,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血管畸形41.0%(16/39),符合脉管畸形59.0%(23/39)。手术治疗后39例完全缓解(67.2%),19例部分缓解(32.8%),有效率达到100%。结论采用博来霉素灌洗联合丙烯酸异丁酯胶栓塞术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疗效较好。

  • 标签: 眶疾病 血管畸形 博来霉素 恩布酯 胶剂 灌洗疗法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