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氧运动的能量供应最终来源于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因此,线粒体氧化代谢的调节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关于Ca^2+对氧化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更趋活跃。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揭示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线粒体内Ca^2+浓度在生理范围内升高,导致Ca^2+—敏感脱氢酶PDH、0GDH和NAD^+-ICDH活性升高,焦磷酸酶活性受抑制,而且这些酶活性变化使线粒体内ATP合成增加,并不需要ADP浓度升高。激素作用于完整细胞膜而影响线粒体内代谢过程,是以Ca^2+作为第二信使,即激素作用引起Ca^2+浓度下降,线粒体氧化代谢功能降低,引起机体疲劳。

  • 标签: 线粒体 氧化代谢 体内 CA^2+浓度 升高 调节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9例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脂肪酸 氧化 代谢 心肌病 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母草碱(Leonurine)在调节血脂代谢和抗氧化方面的作用,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ApoE-/-小鼠,建立AS模型。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益母草碱高、低剂量组;以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TCTG、LDL-C、HDL-C、SOD、MDA、GSH-px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及MDA的水平明显增高,HDL-C、SOD及GSH-px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碱高、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LDL-C及MDA的水平明显降低,HDL-C、SOD及GSH-px的水平显著增高。结论益母草碱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代谢和抑制AS斑块形成的作用,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防治AS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益母草碱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代谢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脂肪酸氧化代谢性病(FAODs)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疾病类型,是一组临床和生化异质性疾病,患者所呈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往往会出现乏力、肝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以脂肪肝为临床表现的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等相关内容,希望为患者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脂肪酸氧化障碍 脂肪肝 原发肉碱缺乏症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污水中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生态功能。通过对其基本特征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厌氧氨氧化菌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厌氧氨氧化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利用氨氧化细菌产生的亚硝酸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亚硝化氮。这种代谢途径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还能在同时减少化学需氧量的情况下实现氮的脱除。这为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污水中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简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鸭梨果实经过负压渗透GSH后,并经缓慢降温最终贮存于0℃和80%.90%的相对湿度(RH)条件下。结果表明,GSH能有效抑制鸭梨果实在低温贮藏6个月后黑心病的发生,处理果的黑心率及黑心指数分别比对照果降低了26.9%和37.1%。GSH处理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较对照具有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处理后果实中抗坏血酸、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较对照提前出现活性高峰,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变化不明显。GSH处理对鸭梨果实黑心病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谷胱甘肽 鸭梨 黑心病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在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ACD组血清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增高,贫血明显,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内铁蛋白、骨髓血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骨髓内铁及肝脏顺乌头酸酶活性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肝脏储铁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用NOS抑制剂后,NO和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ACD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了ACD的发病及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标签: 一氧化氮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 简介:【摘要】物质流是连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因此对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分析和调控是循环经济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物质流分析多关注生物物理方面,很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影响。从物质代谢、产业代谢研究过程中可以得到启示:经济系统的组织运行依赖于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即依赖于“代谢”过程。因此,可以从代谢的视角来认识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流动规律,经济系统的“代谢过程”是由生物物理规律和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也即是融合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的物质经济代谢过程。物质经济代谢过程研究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分析层次,而该层次恰恰是影响物质流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生物物理因素重合作用的交叉点,因此,对该层次的研究是引导循环经济从“循环”走向“经济”的关键

  • 标签: 产业代谢 代谢产业 代谢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oseq模式在新生儿脂肪酸氧化代谢类疾病(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FAOD)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常州地区2015年4月至2021年4月出生的163 500例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2种模式进行FAOD筛查与诊断。(1)传统模式:所有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um,TMS)筛查,初筛阳性者召回复查,并进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基因包检测及其他鉴别诊断。(2)Neoseq模式:对传统模式确诊病例(真阳性组)、TMS初筛结果阴性样本(初筛阴性组)以及TMS初筛假阳性样本(初筛假阳性组)进行Neoseq检测分析。比较分析2种模式对FAOD的检出率、额外发现、报告周期等参数。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AOD的筛查和诊断情况:基于传统模式筛查诊断18例FAOD确诊病例,本地区FAOD发病率为1/9 083。TMS初筛阳性率为0.55%(907/163 500),复查阳性率为0.04%(73/163 500),阳性预测值为2.0%(18/907),阳性召回样本中98%(889/907)为假阳性。(2)Neoseq筛查效果:①18例确诊病例中的16例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2种筛查模式的突变位点符合率为16/18。2例确诊病例Neoseq未检出,包括1例β-酮硫解酶缺乏检出1个致病性突变位点,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未检出致病性突变。②在57例TMS初筛假阳性样本中,Neoseq均未发现致病基因突变。③100例TMS初筛阴性样本中,Neoseq额外检出1例DUOX2杂合突变,1例MTTL1半合子突变。④18例样本采用传统模式的中位报告周期为43.5 d(28.0~104.0 d),而采用Neoseq模式则为12.0 d(10.0~15.0 d)。结论Neoseq对于FAOD的检出率较高。Neoseq同步TMS筛查,可降低FAOD生化筛查的假阳性率;可在较短时间明确遗传学病因,缩短疾病诊断周期;同时可拓展生化筛查以外的病种。

  • 标签: 婴儿,新生,疾病 脂肪酸类 代谢缺陷,先天性 串联质谱法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成骨细胞、Ⅰ型骨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对确诊1型和2型糖尿病的378例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硝酸还原酶法)、骨钙素(BGP放免法)、尿脱氧吡啶啉(DPD化学发光法)、尿肌酐(Cr酶法),双能X线测定腰椎正位、前臂、髋部骨密度(BMD),并与同期体检的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NO、N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PD/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NO与BGP、DPD及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代谢显著低于健康人而Ⅰ型骨胶原分解代谢则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成骨细胞和Ⅰ型骨胶原代谢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清一氧化氮 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骨胶原 成骨细胞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 NPs)对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TiO2 NPs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TiO2 NPs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接触组64人,从事TiO2 NPs接触岗位1年以上;对照组62人,为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班前尿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尿液的代谢数据,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代谢物的鉴定,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 4.0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尿液代谢轮廓不同于对照组,筛选并鉴定出4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在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通路、氮代谢通路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TiO2 NPs职业接触会对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的浓度和代谢通路产生影响,为TiO2 NPs职业危害机制的研究和健康风险的监测提供了方向。

  • 标签: 职业暴露 代谢产物学 尿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毛主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新陈代谢”这个词,原来说的是生物体排除废物和吸收养料的交互作用。这里用它说明事物经过内部的新与旧的斗争,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 标签: “新陈代谢” 旧事物 交互作用 毛主席 生物体
  • 简介:大部分具有药理学活性的药物都是亲脂的,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代谢。为了能从体内排泄,亲脂的药物必须经过代谢成为水溶性产物,这种产物不易通过肾脏再吸收。在某些情况下[前药,例如咪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托普利(enalapril)、左旋多巴(L—doba)、齐多夫定(zidovud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治疗作用需要经过代谢才会产生。然而,

  • 标签: 药物代谢 亲脂性 排泄物 人体药物代谢酶 代谢感应 代谢阻止
  • 简介:目的探讨Roux-ell-Y胃转流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器官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en-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7。8周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取30只,予高糖高脂高盐饲料配合20%蔗糖水喂养12周,筛选出24只符合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和手术组(13只)。假手术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原位吻合术,手术组行Roux-en-Y胃转流术。其余10只健康SD大鼠予标准饮食喂养设为正常组。术后5周处死大鼠,立即取肠系膜、双肾周及双侧附睾旁脂肪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器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含量。观察指标包括:(1)肥胖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周进食量、体质量、腹围、Lee's指数,术后5周器官脂肪质量、器官脂肪系数。(2)糖脂代谢指标:术前及术后5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游离脂肪酸。(3)术后5周器官脂肪组织PPAR-1蛋白含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手术组大鼠术后1周死亡3只,死亡率为3/13;其余各组无大鼠死亡。正常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腹围、Lee's指数术前分别为(26.9±1.5)g、(499±46)g、(18.2±0.4)cm、309±9,术后5周分别为(27.7±2.1)g、(547±43)g、(18.6±0.5)em、312±8;假手术组大鼠上述指标术前分别为(26.1±1.8)g、(584±42)g、(19.3±0.6)em、(317±13),术后5周分别为(28.8±1.7)g、(677±39)g、(20.6±0.7)cm、334±11;手术组大鼠上述指标术前分别为(25.9±2.1)g、(579±47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胃转流术 器官脂肪 糖脂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
  • 简介:对生长在不施农药转Bt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HH1)、非Bt稻明恢63(MH63)及施药的明恢63(MH63C)3种稻田生境中的中华圆田螺抗氧化系统物质(SOD、CAT、GSH-PX、GSH)及代谢酶(GST、ACP)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H1稻田生境田螺肝脏和鳃SOD、CAT、GSH-PX活性均高于MH63稻田,其中SOD和CAT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GSH含量和GST活性在HH1和MH63稻田生境中差异不显著,HH1稻田生境中田螺肝脏ACP活性显著高于MH63稻田生境组(p〈0.01)。对于MH63C和MH63组,MH63C稻田生境田螺肝脏中SOD、CAT和GST活性均显著提高,而鳃GSH-PX、GST活性和GSH含量在MH63C生境组表现为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转Bt水稻生境可提高田螺抗氧化能力,对解毒酶系统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即对田螺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而施用农药明显激活田螺抗氧化系统和解毒代谢酶活性。

  • 标签: 中华园田螺 转基因水稻 抗氧化酶活性 代谢酶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柿叶总黄酮(PLF)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高脂血症大鼠按照血清TC水平随机分成5组(n=10),每组雌雄各半,分别为:高脂模型组、PLF高剂量组、PLF中剂量组、PLF低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脂水平等各项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TC、TG、LDL-C、MDA水平降低,HDL-C、LPL、HL和SOD水平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PLF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柿叶 总黄酮 高脂血症 脂蛋白代谢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铁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产前检查的孕妇139例,依据孕24~28周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GDM组(68例)和对照组(71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检测铁代谢氧化应激及血糖水平,分析铁代谢氧化应激水平与GDM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DM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丙二醛(MDA)、铁蛋白(SF)、血清铁(Fe)、转铁蛋白(TR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别为(24.11±3.05)kg/m2、(4.92±0.67)mmol/L、(10.56±2.21)pmol/mL、(6.15±0.62)%、(20.50±1.72)μg/L、(20.34±2.92)μmol/L、(70.77±7.01)μg/L、(30.18±4.25)μmol/L、(3.93±0.69)g/L、(2.50±1.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1±2.86)kg/m2、(4.69±0.62)mmol/L、(5.76±2.09)pmol/mL、(5.37±0.58)%、(15.43±1.55)μg/L、(12.93±2.17)μmol/L、(42.53±8.86)μg/L、(18.81±3.85)μmol/L、(2.89±0.53)g/L、(1.74±0.89)(t=5.39、2.10、13.16、7.66、18.27、17.03、20.78、16.54、9.99、4.66,均P < 0.05);GDM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为(21.49±3.52)U/L、(10.87±1.34)kU/L、(3.28±0.4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28±3.95)U/L、(13.28±1.52)kU/L、(3.86±0.53)(t=7.54、9.90、6.88,均P < 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TAOC、NF-κB、MDA、SF、TRF均为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1.57(1.09~2.26)、3.15(1.71~5.80)、2.18(1.32~3.61)、3.27(1.58~6.76)、2.12(1.29~3.50)、1.23(0.99~1.53)、3.65(1.89~7.04),均P < 0.05]。SOD、TAOC水平与IRI呈负相关(r=-0.75、-0.84,均P < 0.05),NF-κB、MDA、SF、Fe、TRF均与IRI呈正相关(r=0.93、0.96、0.98、0.07、0.92,均P < 0.05)。结论铁代谢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对存在铁代谢氧化应激指标增高的孕妇提前进行GDM筛查,对于临床诊治GDM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铁代谢障碍 转铁蛋白 氧化性应激 孕妇 血糖 胰岛素 NF-κB 丙二醛 胰岛素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PYD);术后1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A降低,TAC、SOD上升,且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改善骨代谢,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四肢 骨折固定术,内 氧化应激 骨代谢
  • 简介: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青紫苏中含有能够提离体内抗瓴化能力的成分。有可能减轻引发老化、癌症、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钒化应激,起到预防作用。往研究中首先对一种被称为“Nrf2-ARE”的物质的活性进行了调查,这是一种产生能够去除氧化应激酶的活体内防御体系。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氧化应激 防老化 成分 紫苏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吡啶啉(PYD);术后1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A降低,TAC、SOD上升,且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改善骨代谢,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四肢 骨折固定术,内 氧化应激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