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汤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儿童危重症患者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 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使用计算机检索 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BMJ、NGC、PubMed、SCCM、NICE、JBI、CINAHL、Medline、CNKI、 CBM和万方数据库,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循证研究员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提取及综合证据。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高级临床决策支持1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8篇、证据总结5篇、专家共识4篇。最佳证据分别从评估、吸引时机、气囊管理、湿化、吸引、管切开造口护理、口腔护理7个方面进行总结,共44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加强管理循证知识的培训,动态评估患者道情况,把握吸引时机,重视气囊管理和气湿化,明确吸引注意事项,规范气管切开造口护理流程,加强患者口腔护理,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证据。

  • 标签: 循证护理 儿科护理 气道吸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韦玉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9
  • 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气吸引技术缺陷率。方法:成立QCC小组,以“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气吸引技术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比较QCC活动前及QCC活动后有创机械通气气吸引技术缺陷率的降低情况。结果:QCC活动后,护士对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气吸引技术缺陷率由改善前 37.88%降低至改善后的 9.49%,圈员综合能力优于活动前。结论:降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对有创机械通气气吸引技术缺陷,减少 VAP 发生造成的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并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气道内吸引技术 气道湿化 品管圈
  • 简介:摘要气管内脂肪瘤(Endobronchial lipoma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因内含成熟的脂肪组织在胸部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影。本文通过报道了 1例在胸部CT上表现为典型低密度影的气管内脂肪瘤,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影像特征、镜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并总结了以低密度影为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息肉的镜治疗方法,本研究果用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槽中.镜插入消化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息肉37人。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息肉 电凝切除 吸引 摘除 基底部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呼吸病进入了微创时代,通过气的介入微创技术改善了许多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期。目前介入技术是涉及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分期的侵入性新型学科,侧重于肺部及支气管的良恶性肿瘤、胸膜疾病、支气管及肺血管相关性疾病、良恶性狭窄等。本文就介入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发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吸引次数、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吸引次数、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             

  • 标签: 间歇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是现阶段针对危重患者落实急救的有效措施,但是人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会降低会厌作用,所以患者的咳痰能力会降低和消失。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分泌物的主要措施就是吸痰。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吸痰前、吸痰措施以及吸痰后等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5 月 -12 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患者 78 例,均分两组,每组 39 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基于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 VAP 发生时间、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 VAP 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并且两组 VAP 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粘膜出血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研究表明,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显著,具体表现在可保证降低人工患者的 VAP 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人工护理效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工护理的安全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气管导管套囊的充气容量大小,与套囊压的高低直接相关,而套囊压的高低与气管黏膜局部压迫缺血损伤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通常都凭经验,在正压通气情况下,当套囊充气至听诊恰好“无漏气”声响时,即认为是套囊的充气容量最恰当,即可产生防漏气功效,此时的充气容量是最小有效充气

  • 标签: 气管导管 套囊内压 气道内压 充气容量 粘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的人工护理对降低患者痰痂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并且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展开针对性人工护理。对比2组患者痰痂、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发生率和气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人工护理服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痰痂发生率,有利于解除痰液粘稠度,并且减少阻塞发生,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 人工气道护理 痰痂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工患者吸痰时痰管插入深度影响吸痰效果等内容进行综述,从插入深度的测量、安全性等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深度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羊水胎粪污染是造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新生儿复苏过程中需要紧急处理的重要环节。在对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复苏管理中,最新国际复苏指南推荐对无活力新生儿不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后内胎粪吸引,但是这一推荐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故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文将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明确内胎粪吸引对无活力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利弊。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复苏术 插管法,气管内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湿化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4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护理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新型超声雾化器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新型超声雾化器湿化护理组患者咳嗽反射、氧合指数、黏膜水分含量均有所改善,并且具有更好的湿化效果。结论:与传统的湿化护理相比,新型超声雾化器湿化护理可以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湿化效果,降低咳嗽反射,改善痰栓形成以及粘膜出血情况,具备着积极推广价值。

  • 标签: 气道切开患者 气道内湿化 痰液粘稠度
  • 简介:摘要廓清技术能帮助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咳嗽无力和(或)存在呼吸分泌物过多的患儿清除呼吸分泌物,促进气道通畅。廓清技术种类较多,应根据患儿的基础疾病、年龄及配合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本文将廓清技术在儿童囊性纤维化、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神经肌肉疾病、肺不张、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FOCUS-PDCA模式在人工病人声门下吸引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8月进行治疗的患者(人工声门下吸引) 80例作为观察对象组员,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两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 40例)、对照组( 40例),利用 FOCUS-PDCA模式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人工声门下吸引常规护理,利用人工患者相关指标、肺部感染发生率判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工患者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有意义( P<0.05)。结论:人工病人声门下吸引护理中应用 FOCUS-PDCA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FOCUS-PDCA模式 心理护理 四肢骨折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