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儿童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儿童肝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91例肝脏疾病患儿(病例组)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肝病患儿分为Child-Pugh A级(62例)、B级(24例)和C级(5例)3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将PA和RBP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PA[(0.23±0.06) g/L]和RBP[(28.22±8.01) g/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26±0.07) g/L、(39.61±10.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06,均P<0.05);PA和RB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和0.814,RBP预测作用较明显,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61.5%;PA与天冬氨酸转氨酸(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和清蛋白(ALB)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相关性,RBP与ALT、AST、TBIL、DBIL和ALB均无相关性(均P>0.05)。Child-Pugh A级PA水平为(0.23±0.06) g/L,Child-Pugh B级为(0.14±0.02) g/L,Child-Pugh C级为(0.10±0.06) g/L,不同病情程度间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98,P<0.05);RBP在不同病情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8,P>0.05)。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疾病患儿病情程度与PA相关(R2=0.408,F=7.074,P<0.05)。结论PA和RBP对儿童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A可以很好地评估肝损害程度。

  • 标签: 前清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肝脏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联合胃蛋白酶原-Ⅰ(PG-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0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早期胃癌组,男81例,女27例,年龄(49.34±4.15)岁,年龄范围为35~59岁。另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10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男75例,女30例,年龄(50.12±4.31)岁,年龄范围为37~60岁。比较两组的血清VDBP、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及其各个指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早期胃癌组患者的VDBP[(4.07±1.36)μg/L]、PG-Ⅰ[(88.81±38.67)μg/L]、PGR(6.88±3.33)水平低于健康组[(4.88±1.58)μg/L、(105.2±43.09)μg/L、(8.4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DBP与PG-Ⅰ、PG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PG-Ⅰ、PGR诊断早期胃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93、0.833;联合诊断后VDBP/PG-Ⅰ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VDBP/PGR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结论VDBP可作为筛查早期胃癌患者的新型诊断指标,与PG-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度。

  • 标签: 维生素D结合蛋白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比值 胃癌
  • 简介:摘要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RBP)是转录后调节的关键参与者。RNA结合蛋白的RNA结合域(RBD)具有功能多样和结构灵活的特点,使得RBP能够控制大量基因的转录水平。RBP调控方式包括与RNA结合,调节RNA的剪接、修饰、转运、定位、降解和翻译等。RNA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诱发肿瘤的产生。近年来,RBP与癌症的相关研究众多,我们回顾了结直肠癌中几种抑癌和促癌的RNA结合蛋白的作用机理,期望未来发现更多的RNA结合蛋白并构建更加庞大的调节网络,为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RNA结合蛋白 RNA结合域 结肠癌 肿瘤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①临床研究:采集2019年1月1日至8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0.5 h内全血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血清HBP水平;以同期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以明确重度烧伤患者炎性指标及HBP与其他严重创伤患者的差异。留取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9 d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糖包被代谢产物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线性相关法分析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的相关性。②基础研究:制备6~8周龄SD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模型,低分子肝素(LMWN)干预组(n=5)大鼠于伤后即刻经腹部皮下注射200 U/kg低分子肝素钠(2 h 1次,共4次);烧伤组(n=5)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5)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伤后0、2、4、8 h取大鼠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取大鼠肺组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损伤情况。结果①临床研究结果:12例重度烧伤患者与8例严重创伤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HBP水平均升高,两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109/L):14.5±6.1比10.8±3.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12.0±5.9比9.0±4.0,中性粒细胞比例:0.81±0.10比0.79±0.14,均P>0.05〕;但烧伤患者HBP水平明显高于创伤患者(μg/L:192.92±61.73比51.17±23.05,P<0.01)。12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血清syndecan-1和HA水平急剧升高,并呈持续升高趋势,9 d达峰值〔syndecan-1(μg/L):16.02±0.39,HA(μg/L):106.83±4.90〕。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烧伤患者入院1 d血清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5、0.732、0.900,均P<0.01)。说明烧伤引起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后释放大量HBP,同时血管内皮多糖包被受到严重破坏。②基础研究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急剧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伤后8 h达峰值;LMWH干预组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烧伤组明显降低,8 h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HBP(μg/L):6.47±0.25比12.48±0.08,syndecan-1(μg/L):19.06±1.48比25.92±3.34,HA(μg/L):35.76±2.10比54.91±2.64,均P<0.01〕。透射电镜下显示大鼠肺血管多糖包被结构:正常对照组结构连续、分布均匀、致密;烧伤组2 h时结构即明显破坏、脱落,8 h时已基本观察不到多糖包被结构;LMWH干预组结构破坏、脱落现象明显减轻,8 h时仍能观察到多糖包被结构。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大量丢失,与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并释放高水平HBP造成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破坏有关。

  • 标签: 烧伤早期 肝素结合蛋白 多糖包被 血管通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矽肺患者并发重症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尘肺科矽肺患者150例,其中矽肺重症感染组100例,矽肺非感染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进行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相关炎性指标水平检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同分期矽肺重症感染组患者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对HBP和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矽肺重症感染组患者血浆中HBP水平[(50.39±35.64)ng/ml]明显高于矽肺非感染组[(10.71±1.47)ng/ml]和对照组[(9.24±1.83)ng/ml](P<0.05),且随着矽肺分期增高呈递增趋势(P<0.05)。ROC分析显示,HBP在壹、贰、叁期矽肺重症感染组患者中AUC分别为0.932、0.977、0.964,均高于WBC、CRP、PCT等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HBP与WBC、CRP、PCT均呈正相关(r=0.711、0.359、0.729,P<0.01)。结论HBP在矽肺并发重症感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能成为矽肺患者重症感染的临床筛查指标及矽肺患者病程分期的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矽肺 感染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重症肺部感染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是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蛋白质,在健康人中浓度很低。肺部细菌感染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时,血或组织液中的HBP可明显增高。其对早期识别细菌感染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HBP在肺部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肺部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主要被用作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是化疗药物的重要用药。对于紫杉醇白蛋白在应用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配比,通过配制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配比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配比过程的规范等都直接影响了药品最后的作用。为了保证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我院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从人员到配制过程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最佳配制方法,文章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品特点出发,论述了人员和配制过程,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更多科室在配制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最佳配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6(RBM6)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7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RBM6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RBM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Hep-2细胞,构建RBM6过表达细胞株和对照组细胞株(RBM6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RBM6蛋白水平(1.01±0.23)比较,喉癌组织中RBM6蛋白表达水平(0.34±0.12)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5)。与对照组细胞比较,RBM6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4.18±8.32)%]比较,RBM6组细胞愈合率[(30.11±6.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9,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35.61±7.01)%]比较,RBM6组细胞凋亡水平[(5.23±2.1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体内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增殖速度明显高于RBM6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8,P<0.05)。结论RBM6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RNA结合蛋白6 喉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损伤早产儿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脑损伤早产儿120例和同期健康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出生后3 d和出生后7 d检测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观察各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健康早产儿与脑损伤早产儿之间以及不同脑损伤严重程度早产儿之间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的差异,统计分析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出生后各时间点,脑损伤早产儿组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早产儿组(t=8.458~24.963,均P<0.05);出生后各时间点,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早产儿之间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41~18.417,均P<0.05),重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和轻度脑损伤早产儿组,且中度脑损伤早产儿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早产儿组(t=6.537~34.962,均P<0.05);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均与脑损伤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性(r=0.817~0.883,均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中S100B、MBP和NSE水平与脑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损伤 血清 钙结合蛋白 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早期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s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数值将实验组分为轻度组(5次/h ≤AHI<15次/h)和中重度组(AHI≥15次/h)。测量两组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清A-FABP及E-FABP等相关数值,测量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AHI、血清A-FABP及E-FABP数值。结果①A-FABP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AHI、E-FABP呈正相关(P均<0.05),与LSaO2呈负相关(P<0.05);②E-FABP与年龄、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P均<0.05);③轻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E-FABP、AHI均降低(P均<0.05);④中重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FABP、AHI均降低(P均<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A-FAB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并且OSAHS病情越重,血清A-FABP水平越高;OSAHS患者AHI、血清A-FABP水平在通过有效治疗后均降低。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OPD患者60例(COPD组)、COPD合并肺炎患者45例(COPD合并肺炎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吸烟史、并发症、CRP、PCT和FEV1/FV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COPD合并肺炎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FVC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PD合并肺炎组CRP[(68.9 ± 3.5)mg/L vs. (45.1 ± 1.67)mg/L]、PCT水平[(28.98 ± 5.9)μg/L vs. (18.34 ± 6.7)μg/L]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517、P = 0.047,t = 4.102、P = 0.035)。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7.36、P = 0.003,F = 7.36、P = 0.003);COPD组患者HBP[(372.0 ± 22.0)pg/ml]和PTX3[(5.9 ± 0.3)ng/L]均低于COPD合并肺炎组[(558.3 ± 19.4)pg/ml和(7.9 ± 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89、P = 0.21,t = 3.104、P = 0.039)。血清HBP和PTX3水平均与FEV1预测值、FEV1/FVC(%)呈负相关(P均< 0.05);血清HBP和PTX3水平与IL-8、TNF-α、CRP和PCT呈正相关(P均< 0.05)。以COPD合并肺炎组作为阳性组、对照组为阴性组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HBP、PTX3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IL-8和TNF-α(P均< 0.05)。结论血清HBP和PTX3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合并肺部炎的客观指标,在评估COPD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 正五聚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钙结合蛋白S100A16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用S100A16抗体进行免疫沉淀,然后用蛋白质谱分析寻找与S100A16相互作用的蛋白。实验1转染Vector质粒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用转染shRNA质粒、S100A16过表达质粒干预作为处理组。实验2以慢性胰岛素刺激细胞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转染shRNA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用未转染和转染Vector质粒干预作为处理组。实验3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在胰岛素抵抗模型中用吡格列酮干预作为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转染Vector质粒比较,转染S100A16过表达质粒中胎球蛋白A表达(1.39±0.54比2.85±0.25)水平上调(P < 0.05);与转染Vector质粒比较,转染shRNA质粒胎球蛋白A蛋白表达(0.36±0.03比0.20±0.03)水平降低(P < 0.01)。在胰岛素抵抗条件下,与转染shRNA质粒的细胞比较,未转染和转染Vector质粒的IRS-2蛋白表达(0.11±0.04比1.65±0.48)水平上调(P < 0.01);与不做任何处理的细胞比较,用吡格列酮处理的细胞IRS-2表达(0.26±0.11比0.52±0.05)水平上升(P < 0.01)。结论S100A16在HepG2细胞中通过胎球蛋白A促进胰岛素抵抗。

  • 标签: S100A16 胰岛素抵抗 胎球蛋白A 胰岛素受体底物2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与HMEC-1按100︰1比例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HMEC-1紧密连接成份ZO-1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构建fnBA基因敲除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以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为阳性对照,观察突变株NCTC8325ΔfnbA与HMEC-1共培养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与HMEC-1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在30 min、120 min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4.104、P = 0.015,Claudin-5 mRNA:t = 2.802、P = 0.049;12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3.478、P = 0.025,Claudin-5 mRNA:t = 1.802、P = 0.261],但60 min时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有一过性升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共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3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t = 33.6、59.03,P均< 0.001),12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下降(t = 31.8、60.75,P均< 0.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一致。与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在30 min和60 min时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与NCTC83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120 min时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较NCTC8325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O-1:t = 14.89、P < 0.001,Claudin-5:t = 7.008、P = 0.00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破坏HMEC-1紧密连接屏障,且其表面蛋白FnBPA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敲除 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 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蛋白1 紧密连接整合膜蛋白5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化学发光法原理,初步建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在安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依据 CLSI EP 文件对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干扰进行评估并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对。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 5% ;在 1.87ng/ml ~ 146.47ng/ml 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方程为 y=0.9751x-0.4516, R 2 =0.9993 ;临床样本平均回收率为 95.2% ; 500mg/dL 血红蛋白、 500mg/dL 甘油三酯、 30mg/dL 胆红素对于 H-FABP 检测无干扰;与朗道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方法学比较,回归方程为: y=1.0018x-0.0863 , R 2 = 0.9881 ,两者相关性较好。 结论 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与进口朗道试剂相关性好,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化学发光法 方法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结合蛋白4(GATA4)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构建GATA4过表达稳定细胞株,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ATA4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B活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和NVM组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阳性细胞率评分分别为(0.86±0.04)和(3.52±0.20)分,染色强度评分分别为(0.93±0.06)和(3.44±0.31)分。与对照组比较,NVM患者心肌组织中GATA4的阳性细胞率和染色强度上升(t=5.870,P<0.05;t=5.195,P<0.05)。对照组和NVM组TNF-α的血清含量分别为(79.23±6.08) ng/L和(240.11±18.41) ng/L;IL-1β的血清含量分别为(45.25±6.17) ng/L和(193.40±13.31) ng/L;IL-6的血清含量分别为(56.98±6.06) ng/L和(177.44±14.58) ng/L。与对照组比较,NVM组患者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含量上升(t=6.505,P<0.05;t=8.207,P<0.01;t=6.811,P<0.05)。绿色荧光蛋白(GFP)-NC和GFP-GATA4细胞GATA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3和2.21±0.15。与GFP-NC细胞比较,GFP-GATA4细胞GATA4的mRNA表达上升(t=9.609,P<0.01)。NF-κB在GFP-N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1±0.08和0.52±0.03,在GFP-GATA4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1和1.49±0.10。与GFP-NC细胞比较,GFP-GATA4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增加,细胞质内NF-κB的表达下降(t=4.739,P<0.05;t=8.877,P<0.01)。结论GATA4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NF-κB活性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发展。

  • 标签: GATA结合蛋白4 心肌致密化不全 核因子-κB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来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48 例),根据双色球盲选法将其分为拳照组和验证组(各 24例),将紫杉醇用于参照組,验证组则运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详细对比两种不同药物对于悲者的影响。结果;验证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质的飞跃,两组之间差距明显,P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 乳腺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W域结合蛋白2(WBP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集正常脑胶质和脑胶质瘤组织5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脑胶质和胶质瘤组织中WBP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BP2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建立WBP2沉默和对照细胞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采用乳酸试剂盒分析两组细胞乳酸分泌。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糖酵解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与正常脑胶质细胞(54.31±5.69)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WBP2蛋白表达水平(169.57±10.6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P<0.01)。与对照组细胞(1.59±0.26)比较,实验组细胞72 h增殖能力(1.05±0.1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5,P<0.05)。与对照组细胞EdU染色率[(67.25±6.98)%]比较,实验组EdU染色率[(19.33±4.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5)。实验组细胞迁移数量[(64.32±8.91)个]较对照组[(21.38±11.20)个]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P<0.01)。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乳酸[(68.54±6.87) μmol/L]含量较对照组[(100.85±9.51) μmol/L]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9,P<0.05)。结论WBP2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可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

  • 标签: 脑胶质瘤 增殖 迁移 糖酵解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怡可 王天楹 陈双 苗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610052,青岛市市立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 266000;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教研室 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150081,青岛市市立医院基层医疗管理科,山东青岛 266000
  • 简介:摘要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家族成员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着基因表达,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是调控mRNA的稳定性。作为一种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富含AU元件的RNA结合因子(AU-rich element-RNA binding factor, AUF1)不仅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调控因子,同时也参与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多种mRNA的稳定性。由于其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AUF1还在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mRNA的AU元件富集区(AREs)结合,AUF1能够调控mRNA半衰期。在大多数情况下,AUF1促进mRNA降解,某些时候则起到稳定mRNA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文章着重论述了AUF1在mRNA调控中的多效性作用。

  • 标签: RNA结合蛋白AUF1 mRNA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及腺瘤组织中钙结合蛋白S100A6(S100A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以及两者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102例,包括甲状腺瘤22例、甲状腺癌组织80例,另选择正常甲状腺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S100A6和HMGB1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S100A6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瘤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3/16)、54.55%(12/22)和83.75%(67/80),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8.427、28.526、4.968,P<0.05),S100A6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包膜浸润明显相关(分别为t=4.670、8.158、5.884、5.088,P<0.05);HMGB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瘤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6)、37.50%(9/22)和61.45%(51/80),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664、21.429、4.647,P<0.05),HMGB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AJC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明显相关(分别为t=5.093、7.172、5.770,P<0.05)。结论S100A6和HMGB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是甲状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钙结合蛋白S100A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