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民族音乐学在中国20世纪不同时段的学术特征,剖析其中蕴含的史学研究要素,正视并阐扬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学方法论互渗交流,对深化音乐学各学科进而与世界音乐学潮流接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史学 音乐学 方法论 交流融合
  • 简介: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民族精神 历史特点 理论和方法
  • 简介: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一起,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中国美术史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从辽阔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丝绸古道上的戈壁瀚海;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东海的美丽宝岛台湾,祖国的锦绣山河,无处不留下少数民族同胞多姿多采的艺术佳作,闪耀着他们智慧的灿烂光辉。如果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按历史发展顺序加以排列,能展现从原始公社制到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生动画面;那么,直接诉诸于视觉感受的各民族美术,就给这生动的画面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透过这层色彩,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我国民族美术

  • 标签: 少数民族同胞 民族美术 宝岛台湾 “世界屋脊” 原始公社制 中国美术史
  • 简介:随着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文化批判性反思的启发,20世纪90年代跨民族史学在德国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后形成一股热潮。跨民族史是全球史观在德国史学界的回应,这种史观放弃了民族—国家历史的传统范式,而是格外关注跨民族的历史空间,强调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并力求在全球性视野下研究局部的、具体的历史现象。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文化交流研究 全球化 跨民族史 全球史观
  • 简介:自20世纪初完成近代化的转型以来,中国民族史学从搭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框架体系到学科领域的拓展及基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中国民族史学能否在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能否在研究领域拓展之中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值得思考与关注。

  • 标签: 百余年 民族史学 发展态势 基本走向
  • 简介:宋文炳的《中国民族史》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实际上宋文炳先生在民族分类中增加了南方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各章后列出参考书目;资料引用注重多学科、古今中外;聚焦边疆问题、凸显爱国主义;关注海外华人;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地理分布等一系列观点和创新,对后来的民族史学者启发良多,推动了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

  • 标签: 宋文炳 民族史研究 学科发展 学术贡献
  • 简介:<正>随着建设和改革前进的脚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史学研究却常有某种被冷落、被遗忘之感,尽管史学著作出版的品种年年增加,历史讨论会、纪念会也未见减少。新中国成立后,史学曾几度有过发展与繁荣的

  • 标签: 史学工作者 史学界 中国近代史 新中国 讨论会 史学研究
  • 简介:摘要:以社会主义实践意蕴诠释,党史学习教育是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人是促进各民族地区平等与统一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共党史是坚持各族人民信念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志的榜样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精神是推动促进中华民族辉煌的真实力量。从实际层面思考,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进路有关,既要保持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绝对主导,保障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执政安全;又要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根基,研探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契合路径;要不断创新党史学习培训的方法手段,拓展少数民族地方主流思想建设的途径维度。

  • 标签: 党史学习教育 民族地区 主流意识
  • 简介:<正>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和广西民族研究所共同举办,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1月3日到10日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举行.与会的80余位代表,来自15个省区,包括11种民族成分.他们多数为中年专家,也有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和10余位青年学者.大家济济一堂,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对中国历代的民族政策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此会的主题明确集中,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桂林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张声震顾问、自治区民委余达佳主任都在百忙中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作了报告.自治区审计署覃立勋审计长也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们的报告以系统而深刻阐述了自治区的民族情况及

  • 标签: 中国民族史学 学术讨论会 民族政策 纵深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各民族
  • 简介:历史的故事性内含了史学的受众维度。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层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史学受众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可以从内外两方路向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 标签: 受众 史学认识论 教育史学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治教育上,都不能忽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都应该将少数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而要想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就必须从教育做起,让当地学生接受正确的历史教育。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民族地区乡镇中学历史教学现状,随后探讨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民族地区 乡镇中学 历史教学现状 策略探讨
  • 简介: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并具有高度古代文明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斗争中,苗族及其先民为开发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以及西南山地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牺牲,为缔造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

  • 标签: 苗族史 民族史学 民族大家庭 古代文明 领主制经济 中国民族史
  • 简介:一、我的史学观的形成在十八岁之前,我从未想到自己今后会与史学结下不解之缘.记得1951年在重庆小学五年级,一次上历史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几乎都答不上,教室里站满了困惑的同学们.老师最后叫我回答,我一口气答得很完整、圆满,得到老师的夸奖.也许这件记忆深刻的小事,就是预兆着我以后一生将从事史学的研究吧.然而,当时我对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我的主要爱好和兴趣是文学,是从小养成的读书癖好.

  • 标签: 教授 毕业 教育部 西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 博物馆工作
  • 简介: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

  • 标签: 资治通鉴补 《资治通鉴》 历史书写 重要历史文献 历史编纂 复旦学报
  • 简介:王晖:《论西周金文记时语词及大事系"年"的史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以《孟子·离娄下》"《诗》亡然后《春秋》作"及今天所见所有出土文字资料情况来看,在春秋之前还未产生由史官记载下来的《春秋》类编年体史书,但是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即年月日时间与国家大事记在西周时期金文中已经出现了。

  • 标签: 西周金文 编年体史书 离娄 翦伯赞 史学理论研究 钱穆
  • 简介: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存在背离和重合现象。中国古代存在众多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可以称为古代国家,但只能代表各自的具体国家政权。而中国古代的“中国”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概念,与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存在背离现象,但有时也用来指称政权,主要有两种情况:

  • 标签: “中国” 《学习与探索》 古代国家 国家政权 史学 国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