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麦克弗森被誉为“20世纪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西方政治理论家,在与当代自由主义民主交锋的过程中,麦克弗森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揭示自由主义民主的本质根源是“占有性个人主义”,并且基于当代民主的前沿,提出了参与式民主,对参与式民主制度以及参与性社会的实践进行了诠释和建构。

  • 标签: 麦克弗森 占有性个人主义 参与式民主
  • 简介:  多数原则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规则,有人认为民主政治要求任何事都得多数原则决定,  民主政治多数原则的

  • 标签:
  • 简介:20世纪末期兴起于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是建立在对自由主义和代议制民主批判基础上的一种民主,它的产生引发了众多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阐释。尽管各种理解莫衷一是,但基本的共识是协商民主倡导协商与对话,在政治决策中引入公民参与,强调协商过程的平等性与合法性,追求责任和理性。协商民主所包含的这些核心理念不仅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增强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更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培育了公民参与的美德。

  • 标签: 协商民主 政治决策 公民参与
  • 简介:邓小平的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具体实践,在正确地把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纲领。作者对邓小平的民主归纳为以下几项原则:一、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二、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原则;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形式;五、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前提。作者还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民主作了学理探索: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基础──人民利益本位原则与公共权威的合理性;人的不完善性与民主决策的监督的必然性。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主义 民主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现代民主与古代民主究竟谁更尊重个人自由,个人自由同样真实地存在于雅典民主社会中,既然作者充分肯定自由舆论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 标签: 民主理论 理论批判 萨托利民主
  • 简介:唐斯将理性人的经济学假设运用到了政治学的领域,构建了一个以理性人为基础的西方竞争性选举制度的民主模型.在这个民主模型中,政府、政党和选民是受自私公理支配的,政府、政党的政治行为是为了选票的最大化,以便在竞选中得到执政地位而从中获取权力、收入和名望,选民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将选票投给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利益的政党来组织政府.唐斯的理性人的民主,建立了统一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模型,改变了传统的政治人基础上的民主观念,是西方民主的重要发展.但是,理性人的民主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自私的理性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并不符合社会人的复杂性的真实状况,因此它也难以对民主问题作出真正客观的分析.

  • 标签: 唐斯 理性人 民主 民主理论
  • 简介:建立在多数原则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是人民实现自治的基本途径,二   作者一方面认为多数原则是一种非理性的决策方式,多数原则作为民主社会中人们用以解决内部冲突和实际问题的手段

  • 标签: 民主理论 理论批判 萨托利民主
  • 简介: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建立在与多数民主的比较之上,二者在行政机关-政党和联邦制-单一制两个维度和行政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利益集团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立法权、宪法、司法审查、中央银行等10个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共识民主是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尽可能使"多数"的规模最大化,是"更宽容、更温和"的民主,适用于异质性社会和同质性社会,具有良好的绩效。因此,共识民主可以作为多数民主的替代性选择。

  • 标签: 利普哈特 共识民主 民主
  • 简介:【摘 要】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及传统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哈贝马斯在对于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综合研究中建立起他的协商民主。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领域为协商民主的理想环境,双轨商议是协商民主的模式。协商民主对于重建社会价值体系、耦合理论与现实的民主框架具有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民主目的无法切实实现、缺乏实践性基础的时代局限性。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借鉴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哈贝马斯 协商民主 交往行为
  • 简介:进入新世纪,国内学术界从四个方面对西方参与式民主进行了较全面的解读,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理论本身的价值及其不足,并着重思考了参与民主方式对中国式民主探索的启迪。学界对参与民主形式在中国具体实践的思考尚不成熟。这些研究成果基本遵循着“三段论”的分析路径:即介绍参与式民主本身——探讨参与式民主的价值所在——考察参与式民主在中国实践的可能性。这种“路径锁定”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式民主难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参与式民主 中国式民主理论 综述
  • 简介:西方协商民主是在探寻民主实现的最佳途径的历史争论中逐步形成的。是基于对“竞争性的自由民主模式”的批判。尽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理论本身还很不成熟,存在众多的流派,它们在协商民主的内涵、逻辑体系、价值追求等方面既有共同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分歧和论争,这也使其招致了广泛的质疑,尤其来自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的批判极大地动摇了其理论的合理性。

  • 标签: 协商民主 论争 价值追求 局限 批判
  • 简介:西方的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研究,是西方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吸收中发展起来的。事实上,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我国民主现实有许多契合之处,本文通过阐述协商民主的内涵,回顾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发展,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对中西方协商民主进行了比较,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结出几点启示。

  • 标签: 协商民主理论 自由主义民主 共和主义 政治协商 批判吸收 代议民主
  • 简介:普京执政以后,主张在加强国家权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民主政治。普京的“主权民主”思想,既是维护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保证后普京时代俄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继承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普京 “主权民主” 俄罗斯 政治体制 执政理念
  • 简介: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共识的政治哲学,“民主已成为整个世界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主而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民主制度仍然还很不完善。

  • 标签: 民主理论 回答 辩护 近代以来 文明社会 政治文明
  • 简介: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把是否拥护卢梭思想视为区别人民与敌人的标准.1789年法国中有关人生而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等重要条款几乎是对原句的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卢梭已成为公认的社会进步的精神导师.恰恰相反,卢梭政治思想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卢梭去世不久,英国政治理论家柏克在中指责卢梭的"自由、平等"理想是不尊重历史与传统的抽象观念.贡斯当在1819年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卢梭误将社会机构的权威当作自由"①,其实这不过是要求个人为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自由而甘愿接受奴役.

  • 标签: 卢梭 民主理论 政治思想 道德基础 理想信念 法国
  • 简介:邓小平的民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充满了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民主的价值: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二)民主的内容:实质与程序的统一;(三)民主的基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四)民主的途径:法制与教育的统一;(五)民主的资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邓小平民主中的辩证思维既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和拓展了空间,也要求我们注意协调和平衡发展。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民主的过程中,党相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尊重和保护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制度 民主理论 辩证思维 民主内容 民主价值
  • 简介: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并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内涵作了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全面深入地推进协商民主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从理论架构、制度体系、立法层面、机制层面和实践层面等方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 标签: 协商民主 理论实践 国家治理体系 顶层设计
  • 简介:在20世纪,自由主义受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影响,开始由规范的民主向经验的民主转换,批评理想主义的民主价值,而追求对民主的经验式、实证式的分析。熊彼特为自由主义者重新定义、修改和限定民主理论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熊彼特对古典民主进行修正,去除传统民主的伦理取向,把民主看作一个程序性的术语。在熊彼特的理论体系中,民主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政治方法,即为达到政治决定而作出的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熊彼特对于自由主义式民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标签: 民主理论 自由主义 批评 建构
  • 简介:今年2月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事件.《意见》按照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以习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为指导,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渠道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框架性的规定,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标签: 协商民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实践 民主建设 中共中央 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