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防止母婴疾病的交叉感染,保证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分娩的140组产妇及新生儿,将他们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为7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母婴的健康、婴幼儿的发育和产妇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参考组,观察组婴幼儿体力,脑力发育和身体状况亦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进行优质的护理有助与母婴的身体健康和婴幼儿的发育。

  • 标签: 母婴同室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实施整体护理模式。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79人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同年3-4月住院分娩76人为改良组,采用护士以教育者和照顾者的角色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结果改良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 标签: 母婴同室 整体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小时同室休养,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儿的护理由过去的封闲式集中护理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个体护理。因此指导产妇如何观察与护理新生儿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新生儿无故夭折率几乎为零的现在,活着已经不是妇产医学中所面临的最大最严重的问题,而是更好更健康的护理和保护,吃什么,怎么喂,做什么,什么现象正常什么不正常,这些都是需要细心解决的产科母婴护理的实践问题。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便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了,即使他的功能并不完善,他的器官并不成熟,他们非常脆弱,婴幼儿期间,很容易就会患上影响终生的大病,如果新生护理做的不好不完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夭折的情况出现。所以各大产科医院竞相比拼的,除了基础的母亲的生育过程和母亲的产后护理,还有新生儿的保护成长。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在产科中母婴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 120 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母婴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产妇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h后,在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及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在婴儿产出后,与母体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内,并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的保暖、喂养、换尿布等,同时在住院期间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对于该医疗与其他的操作两者分离不超过一小时,该措施对婴儿而言,可有效增强母体与婴儿之间的交流,保证两者的身体健康。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顾名思义,是在母婴同室的基础下,护工又将二人共同护理的同时,护工和母亲共同参与婴儿护理的新型产后护理方式。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母婴同室的婴儿,体重回升的更快,母亲则母乳更加纯正,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羁绊也将更早开始。总知,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好,好在哪,有什么正向作用反向作用,是笔者此篇文章深入探究的核心内容。

  • 标签: 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 正向作用 反向作用 新生儿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57例产妇和新生儿,并随机分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体质发育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42天体重、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同室进行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且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优质护理 母婴同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称之为早期新生儿。由于产后七天是产妇产后在病房观察和治疗的时期,所以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产妇的同时也承担着护理新生儿的重任,以下是笔者的护理体会。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母婴的近期影响。方法将769例于我院产科住院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40例实行非母婴同室,观察组529例则实行母婴同室。观察新生儿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比较产后3d、7d、15d、30d产妇抑郁评分(采用EP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更早,泌乳率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监测点EPD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采取母婴同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发病率,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率,并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母婴 近期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用于母婴同室病区护理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0名母婴同室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理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充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采用科室自制问卷,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开始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时间分别为(21.30±10.25)h和(43.12±10.56)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护理、病房环境、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2±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5.12±2.03)分(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母婴同室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 标签: 母婴同室 病区管理 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对指导母婴同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母婴同室护理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常见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操作,以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我院选择 2012年 5月 ~2014年 5月间诊治的 200例通过阴道顺产的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100例新生儿放置在育婴室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 100例新生儿与母亲同室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哭闹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而且前者新生儿出现皮炎、呼吸道感染、腹泻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而且能够早期预防新生儿相关感染性疾病,而且还能有效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母婴同室 护理措施 临床分析
  • 简介: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子间建立感情,提高母亲护理婴儿及哺乳能力。同时母婴病房的新生儿受到母亲及医护人员的双重监护,能够及时更换尿布及清洗婴儿臀部,因此减少了臀红、尿布性皮炎的发生。现将我科对403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母婴同室 婴儿 新生儿体重 观察护理 尿布性皮炎 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母婴同室护理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对母婴同室护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母婴同室护理的建议。

  • 标签: 产妇 母婴同室护理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