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和统治所引起的音乐文化交流对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一历史现象值得作进一步客观分析和认识,要认清其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应该从殖民音乐文化交流导致的音乐文化类型的多元化、音乐文化构成的综合化和音乐文化理论研究的全球化三个方面展开探索,这样就可能对殖民音乐文化交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 标签: 音乐文化 辩证分析 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交流 文化发展 殖民主义
  • 简介:<正>所谓殖民文化,就是殖民主义的文化,是殖民主义者加诸于殖民地的文化。对于独立了40多年的社会主义中国,殖民主义国家是无法象对殖民地一样,随心所欲地强加于其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对于一个历经了一个多世纪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斗,才得以挣脱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奴役之苦的民族来说,其民族的独立性、民族的自尊感和自信心,理所当然应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都珍贵……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伴随着国门的洞开,西方的文化、西方的价值观念,西方的生活方式等大量涌入国内。在“洋风”的熏染下,一些国人的心态开始失衡,甚至是发生畸变,崇洋、仿洋、冒洋、猎洋等殖民文化现象开始在华夏大地滋生蔓延

  • 标签: 殖民文化 洋名 圣诞节 洋风 社会心态 中国民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而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则认为西方音乐是非普遍性的,或者以西方音乐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为基础的话语来完善对自我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与音乐 文化交流方式及高等音乐教育

  • 标签: 中西音乐 全球殖民 后殖民文化
  • 简介:关于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和语言殖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二) 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评对文本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解读是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东方和西方之间殖民性的文化关系的揭示

  • 标签: 后殖民话语 政治诗学 文化政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这一论述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媒介工业霸权角度分析文化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西方国家、尤其美国的媒介在文化上的操纵性效果是无庸置疑的,否则就不能从政治经济学的解读进入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文化效果的论述

  • 标签: 大众文化文化 媒介帝国主义 文化殖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4
  • 简介:本文关注的是20世纪70年代曾经相当激烈的关于后殖民主义的争论,以及争论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演变。争论本身伴随着地域主义的演化,同时亦是当代多元文化的并行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而建筑本身的空间性与地区性,注定了建筑必然成为争论的物质表象之一,并呈现为多元文化的载体。

  • 标签: 后殖民时代 建筑 多元化 地域主义 对碰
  • 简介:摘要:本文从杂色纷呈的后殖民理论家群落里,本文论述了三位重量级的理论家,对他们思想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后殖民主义理论更准确的把握,进而指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对我们实现文化战略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文化杂交 模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     三、对等理论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意义   对等理论作为翻译探究的中心理论,     一、多层次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发展脉络      对等(equivalence)是翻译理论探究中一个关键概念,翻译探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化探究的翻译转向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对等翻译 文化转向
  • 简介:人类殖民火星的脚步正在悄然加快。不久前,美国space太空公司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火星殖民计划:在未来15年至20年,该公司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

  • 标签: 火星 殖民 公司
  • 简介:     三、对等理论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意义   对等理论作为翻译探究的中心理论,     一、多层次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发展脉络      对等(equivalence)是翻译理论探究中一个关键概念,翻译探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化探究的翻译转向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对等翻译 文化转向
  • 简介:在后殖民语境下,弱势文明正面临着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迷失自我的巨大挑战。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教师理应承担起文化自救的重任。双语知识分子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英语教师在这场文化保卫战中占据枢机。因此,唤醒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理应成为英语教师的历史担当。为此,英语教师应该成为:西方文化的诠释者;传统文化的弘道者;多元文化的理性反思者。

  • 标签: 后殖民 文化全球化 文化自觉 英语教师
  • 简介:在日韩合并100周年的2010年8月10日,日本民主党首相菅直人,表明日本将诚实面对历史,对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所带来的莫大损害与苦痛,痛切地反省及由衷地致歉,并且将日本宫内厅所保管的“朝鲜王室仪轨”等朝鲜半岛的贵重图书,归还韩国。日本首相的道歉谈话,仅对殖民统治36年的朝鲜半岛而发,对殖民统治长达50年的台湾,则没有任何道歉之意。日本人对台湾,趾高气扬地认定:台湾的“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奠基的,是日本“苦心经营”台湾的结果。既然日本是台湾“现代化”的功臣,就没有必要对台湾道歉,反而乐意接受“台湾人”的感谢。台湾与朝鲜半岛,都经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后来都经历了内战,而陷入“分裂国家”的状态。本文尝试分析何以“朝鲜人”能拂拭日本殖民统治的伤痕,让日本人肃然起敬,痛切地反省和致歉;而“台湾人”经过日本50年“皇民化”“同化”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媚日”的人群。

  • 标签: 日本 殖民 台湾地区 朝鲜
  • 简介:考点一:“三角贸易”的过程及其认识过程: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美之间开辟了新航线。那时候,商业在发展,贸易在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欧亚两洲商贸发达,对于西欧、北欧的国家来说,亚洲无疑是千里之遥,而美洲、非洲则更近些.这便为“三角贸易”提供了有利因素。于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张。

  • 标签: 殖民地 世界范围 贸易 新大陆 哥伦布 葡萄牙
  • 简介:咱们的教科书,总是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的断裂。我们描述出一个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文化的近代思想史脉络,将五四运动的“文化”思路看作是对历代思想家的断裂和超越,高高置于峰巅。台湾学者王德威却说,没有晚清,哪来五四?这个观点意在强调,五四时期的许多思想,与晚清几代学人的思想和探索,具有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这种看法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殖民 学习西方 近代思想史 中国传统 西方文化
  • 简介: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 标签: 后殖民时代 维·苏·奈保尔 文化品格
  • 简介:殖民理论旨在揭示西方的东方学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本文采用文化分析的后殖民范式,揭示国际知识系统中的话语权力分配及中国大学教师文化殖民倾向的表现样态,提出中国大学教师须在主体与他者的互动、比较中实现身份认同,确认文化身份,而文化觉醒、文化批判和文化引领是中国大学教师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 标签: 大学教师 身份认同 文化逻辑 后殖民理论